张晓刚
香港春拍战场全面交锋。延续上一季中国当代艺术“亿元神话”的余温,日前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3号》拍出8300万元(港币,下同)落槌价、9420万元总成交价。
仅半年前,曾梵志《最后的晚餐》以1.8亿元的总成交价,引领中国当代艺术迈入“亿元时代”。市场余震未消,今年春拍各大拍卖行“趁热打铁”,再力推中国及亚洲当代艺术板块。
经历了2004年至2007年的狂热增长,以及接下去4、5年的迷茫调整,专家认为凤毛麟角的“天价”拍品不会为市场带来转折性改变,“一荣俱荣”的期待不现实。
“血缘”是张晓刚最知名的系列作品,而“大家庭3号”是该系列中尺幅最大的一幅。5日,在香港苏富比“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专场,这幅作品以9420万元成交。
“这对市场来说是好信号、振奋人心,但个案不代表行情,不要指望带来转折性改变。”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油画部负责人李艳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保利香港、嘉德香港也于春拍推出当代艺术专场。6日晚,曾梵志“面具系列”一幅作品以落槌价1500万、成交价1728万拍出,而拍前估价为1500至2500万。同场,几位中国当代艺术指标性艺术家的作品遭遇流拍或撤拍。
香港佳士得5日落幕的首场“ASIA+专场拍卖”上,一些焦点拍品亦以最低估价拍出,其中曾梵志的《浴室》总成交价为664万元、张晓刚的《血缘系列——大家庭:同志》为604万元。
李艳峰指出,2004、2005年当代艺术大热时,有为名头盲目买入的投机者,但近两、三年,即便是名家,其代表性作品和普通作品的价差越来越大,“这是藏家趋理性、市场趋成熟的表现。”
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部资深专家黄杰瑜亦指,2009年以后,如果是艺术家标志性作品,本身艺术价值较高,才能拍得好价钱。
什么人捧场中国当代艺术?黄杰瑜指出,上世纪90年代,买家大多来自西方,而2000年之后,亚洲藏家随市场兴起而增多,“可以说价位是那个时候在亚洲市场提升的”。
香港季丰轩画廊主人季玉年关注中国当代艺术逾20年。她说,近几年来,中国当代艺术拍价大涨,很多人视其为一门好投资,包括吸引一些基金参与。据她了解,年轻的藏家较欣赏当代艺术,容易理解和产生共鸣。另外,艺术家仍在世,便于考证作品真伪,让新藏家敢于入场。
被问及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是否有投机“泡沫”,黄杰瑜称,中国经济向好发展,随着个人财富的积累,新藏家不断涌现,如果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市场不会有太大改变。他还透露,内地不少藏家有意开设私人美术馆、博物馆,对高质量、高价位艺术品确有需要。
但中国当代艺术屡创“天价”的背后不乏隐忧。首先,存在持有期较短、换手率较高的现象。以《血缘:大家庭3号》为例,2008年4月曾拍出4700万港元,6年后价格几乎翻了一倍。
此外,画廊和拍卖行角色交叉、竞争激烈,对当代艺术长远发展不利。李艳峰指出,画廊在一级市场发掘、培养艺术家以及寻找客人,为拍卖行做了很多工作,曾梵志作品的市场基础较扎实,与其身后国际化画廊运作有很大关系。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