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尚谊《塔吉克新娘》
2013年秋拍伊始,市场走势有点让人“雾里看花”——香港市场表现强劲,然而内地却开局平淡,关于内地市场走向,业内争论此起彼伏。随着秋拍落下帷幕,之前的各种猜想才终于尘埃落定。
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凤海的先期推测在此时得到了验证,他提出的市场在“盘旋式上升”也成为业内共识。“2013年秋拍肯定要比春拍好一些,应该基本持平,可能在成交额的基础上有适度提升。市场仍然处于调整的过程之中,可能会持续到明年年底,甚至2015年初”,这是在秋拍大幕拉开之前,王凤海在记者采访时的明确表态。
市场真的回暖了?
2013秋拍,在香港市场的带动下,内地市场亮点频出,呈现出不断复苏的趋势。黄胄《欢腾的草原》以1.288亿元成交,靳尚谊《塔吉克新娘》8510万元易手,赵无极《抽象》拍出8968万元……内地市场先抑后扬,直到京城第二轮秋拍才开始发力,北京保利2013年成交额达到78.8亿元,比去年增加18亿元。北京匡时2013年成交额为34.02亿元,比去年上涨12亿元。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为607.21亿元,比2012年小幅上涨5.42%。2013年秋拍,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为341.34亿元,比春拍上涨了28.39%,比2012年同期也有15.94%的上涨。那么,这些数据能否成为市场释放“回暖”利好信号的有力佐证呢?
在这些“繁荣”的数据映照下,一些市场人士高呼拍卖市场“高调回归亿元时代”。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刘双舟对此却并不认同,“虽然市场有一些回暖的迹象,但整体而言,只能说是止跌,市场不再是迅速下滑的趋势了,算是在打了一个趔趄之后站稳了,市场总体上是一个平局状态。”
市场两极分化严重?
前段时间,《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发布。虽然有专家指出其数据并不一定可靠,但报告中“机构收藏已成为市场中坚力量”的观点已经得到市场认可。报告指出,未来艺术品市场将呈现出明显两极分化的特征,顶级艺术品的价格会越来越高,中低端艺术品的价位反而会较为平稳。不可否认,机构收藏具有私人藏家难以比拟的资本等优势,可以更大程度加快艺术品金融化的进程,促进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但是,有市场人士对这种“两极分化”进行了引申,表示“拍品价位两极分化,个人藏家被边缘化,拍卖公司也会两极分化,差的拍卖公司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对此,刘双舟在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不同见解,他认为,“好的拍卖公司品牌做的好,越来越规范,差的被淘汰出市场,这是市场的自然规律所致。作为一个竞争市场,这是一种正常的竞争态势,谈不到两极分化。另外,机构收藏是大势所趋,但今年还不是很明显。一些机构或者企业将私人收藏转化为公益性的美术馆,这也是未来的一种趋势。”
市场调整不是坏事
市场持续调整,对拍卖公司而言,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公司在行业洗牌之际脱颖而出,有的却已经悄然退出市场。同时,市场也对拍卖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有些拍卖公司还没来得及歇息,就已经踏上了2014春拍的征集之路。
“市场调整不是坏事,对拍卖公司而言,这是一个练内功的机会”,王凤海曾在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在2013市场调整之时,可以看到很多拍卖公司及时调整了拍卖经营策略。比如,加大征集力度,注重藏家维护和培养;打“周年牌”,在宣传方面做声势——中国嘉德20周年,北京保利8周年;拍卖专场的设置更加专业化、精细化,更加注重学术梳理,加强与有影响力的品牌机构或者私人珍藏合作。
比如,中国嘉德推出“至爱亲朋—名家逸士的丹青寄意”专场、王世襄先生藏古籍文献与工艺品两大专场,还开设了9个“重要私人收藏专场”;北京保利推出的“乾隆帝的文化大业”专场、“黄胄美术基金会推荐专场”、“花·饰界”邝美云珠宝收藏专场;北京匡时推出的“苦乐斋”藏谢稚柳作品专场、“蕉叶草堂”藏近现代书画专场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对于拍卖公司在新市场形势下的策略调整,刘双舟表示肯定,“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市场信心,刺激市场复苏,总体来看,这种策略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与此同时,藏家的出手也更加成熟,更加理性,并不盲目追求名家。比如在“黄胄美术基金会推荐专场”上拍11幅作品,虽然有黄胄美术基金会的品牌保证,但是《牧牛图》、《飞雪牧驴图》还是遭遇流拍,反映出藏家的精品意识在不断加强。“不怕买贵,就怕买错”,这是很多买家的最初想法,但现在藏家不再盲目追高,甚至有了明确的心理底价,更加注重作品的学术定位,这是值得肯定的。
(实习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