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发展,艺术品的鉴定、估价等长期以来没有理顺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开始集中呈现出来。应当看到,尽管我们有相当大的市场规模,但却缺乏与之相对应的市场标准,包括鉴定标准和估价标准。因此,积极借鉴和学习国外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建立起符合中国艺术品市场特点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鉴定和估价规范体系十分重要和紧迫。那么,在艺术品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的美国,艺术品鉴定和估价的标准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西方长期使用的艺术品鉴定估价体系是否行之有效?带着这些问题,1月4日,首都师范大学艺术市场研究所、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国家文化市场调查评估中心、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等联合主办,中传华彩(北京)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协办的“国际艺术品鉴定估价体系与中国艺术品市场规范”论坛,邀请美国估价师协会主席南茜·哈里森、美国估价师协会和艺术估价基金会董事伊丽莎白·冯·哈博斯伯格,向国内从业人员详细介绍了欧美艺术品鉴定估价体系。借着此次深入、细致了解西方艺术品鉴定估价体系和标准的机会,相信国内从业者会对建立属于中国自己的艺术品鉴定估价标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有新的、更加切身的体会。
为了推进中国艺术品鉴定和估价标准体系建设,论坛上,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国家文化市场调查评估中心、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艺术市场研究所、北京中传文化金融产业研究院等8家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国艺术品鉴定与估价标准体系研究课题组宣布成立。
评估篇
美国艺术品鉴定估价概况
南茜·哈里森
估价就是为一件物品的价值进行定义。需要对艺术品进行估价的情况包括以下几种:
首先是保险时,我们需要通过估价知道艺术品该上多少保险金。第二是当艺术品作为鉴定对象的时候,需要去评估它的价格,把评估结果作为参考标准。第三是艺术品作为遗物处理,交由下一代继承时,需要交遗产税的数目要根据估价来决定。第四是对艺术品做出赔偿时。第五是夫妻离婚时,艺术品作为共同财产应如何分配,也需要先做评估。第六是将艺术品作为金融资产去投资的时候,资产值也需评估得出。第七是当艺术品用于借展时,借展费用的多少需参考估价做决定。第八是要购买一件艺术品时。第九是艺术品持有人急需资金时。第十是将艺术品转卖时,需要估价师定价。
怎么才有资格当一个估价师?你必须要有特定的课程学习,能否获得相关的课程学位决定你能否当评估师。当取得估价师的资格后,除了估价,还可以做些别的工作。首先是作为顾问。当某人需要买艺术品的时候,估价师可以作为顾问提供定价服务。第二,估价师可以是中间人,在不同的展馆或企业中当价格评估师。第三是自己可以当卖家或者是买家,但其中道德观念是不能跨越的——估价师不能为自己的艺术品评估。估价师有时候还可以作为管理者去管理艺术品,同时,在一些法律规定情况下,比如某位收藏家去世或者是夫妻离婚时,估价师可以到最高法院做专家证人。
还有一些估价师禁止去做的事情。第一,他不能作为煽动者。估价师要做出平等、中立的估价,而不是作为中间人去煽动别人。其二,估价师也不该是鉴定师。鉴定包括判断作品的真假、来源等,估价师只是依照鉴定师的标准去评估价格,他不对作品的真假负责。但估价师为了得出更准确评估价格,又必须了解和掌握作品的真伪,否则无法进行评估。估价结果不代表艺术品的准确价值,所以在艺术品出现损坏的情况下,估价师往往与损失评估师同时评估。
其三,估价师也不是金融规划师。艺术品持有人不能完全按照艺术品估价师的意见来做金融规划,尽管很多估价师来自艺术品拍卖行业,但作为估价师,他的本质与拍卖家无关。
不同的评估师有不同的收费方式,可以按时计费,也可以在一个时间段内计费。服务费的多少取决于估价师的等级和专业。最重要的是,估价师的计费不应该以艺术品估价的百分比来计算,这在道德上是不被允许的。
一些外界因素会影响到评估结果。首先是经济环境,经济的变化会影响到物价。第二是市场价。一个国家的不同地方可能有不同的市场行情,地区差异会造成同一件艺术品的价格不同。拍卖行行情、媒体报道、艺术家的死亡等也均可能对艺术品价格造成影响。第三,大众喜好的改变也会影响艺术品的价格。很重要的、古老的艺术品不一定是价格最高的。此外,艺术品是否被好好保管,以及造假情况等也会对价格产生影响。
USPAP——美国鉴定估价的“国家标准”
伊丽莎白·冯·哈博斯伯格
《纽约时报》有一句很有名的话:艺术品市场是最大的、没有规则的市场。事实上,艺术品市场已经大到不能够缺乏标准的规模,因此,从1987年开始,美国国会特别委托艺术估价基金会来做国家标准。艺术估价基金会不是简单的基金会,它由80家不同的机构作为机构会员参与到其中。
美国使用的艺术品鉴定估价标准是USPAP,这个标准包括五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术语的定义,这是制定标准的基石。第二部分是前沿,主要是解释制定标准究竟是为什么建立起公众信任。第三部分是规则。USPAP标准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规则是档案保存,就是要保持完整的记录,这样不管艺术品出现什么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值得信赖的原始文件。第二条规则有关竞争。估价师的资格、知识面、经验等,都要作为估价师的级别标准。此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规则。第四部分则是解释这些规则的,把前面的规则中运用的术语、规则的表述进一步清晰化。最后一部分有关标准的使用场合。如果估价师没有经过国家标准的考试,不遵守这一标准,政府、国税局都有权利拒绝这份报告。
估价师的工作,第一步要做的不是直接去评估一件作品,而是看这件作品值不值得评估。估价师在接受委托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要调查这幅画的记录,看看它原来的价格及相关作品的价格。比如有一幅画一个人拿来评估,现在已经有的记录大概为35万美元,但查一下相关的记载,发现类似的作品有100多万美元的记录,显然这件作品被严重低估了,这就值得重新来做评估。
对艺术品进行评估,首先要有清晰的识别系统。估价师必须对评估的作品有充分的了解,从哪里来的、有什么样的记录,而且还要深入了解,这需要估价师具备相当的专业基础知识。
评估也不是估过一次就可以了。一件艺术品至少一年进行一次评估,因为每年艺术品的价格都不相同,理想的状态是每半年评估一次,这样才能对这件艺术品当前的市场价格有充分了解。估价师需要了解相关作品的价格变动情况,以及这个类别的作品的升值率和贬值率,据此做出初步估算。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产权,产权要清晰化。如果产权不清晰会遇到很多的挑战和麻烦,万一艺术品产权不清晰,估价师会可能会有连带责任。
风险篇
从日本印象派收藏泡沫看艺术品投资风险
南茜·哈里森
日本人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印象派和风景画,很快,他们成为了该领域最大的玩家。但彼时,他们未能了解到一些专业知识,这导致他们以过高的价格购买艺术品。艺术品属于长期投资品,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已经处于风险之中了。
1987年到1992年,日本收藏家在印象派市场中制造了“泡沫”;1992年左右,日本印象派收藏达到了顶峰。1999年,日本一位作家写了本书叫做《失败的艺术经济》,其中说到在当时的市场上,总价值有95亿美元的作品被储藏在银行金库里,但这些金库里的作品70%却没有收藏人记录。后来,估价师对此进行研究的时候发现,这些作品的实际价格仅有购买价的20%左右,很多作品其实是赝品或低质量作品。
当时,许多日本收藏家通过向银行贷款购买艺术品,当泡沫破灭,银行也遭受巨大的损失,那些艺术品被银行压低价格出售。
当时,日本收藏家在收藏艺术品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著作权问题。1987年日产保险公司在伦敦佳士得拍得一幅梵高作品,后来有专家怀疑这幅画并非真正出于梵高之手。15年之后,专家才得出结论,这确实是梵高的画。但15年的折腾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值得注意的是,在佳士得拍卖手册上,有些信息不太明确,如1936年到1946年期间的作品,收藏家要及时认识到潜在的风险,在购买之前要对作品的所有权调查清楚。
学会分辨真伪也是一个重要的避险因素。杰克逊·波洛克是非常有名的艺术家,英国基金经理人在2007年以1700万美元买下了他的一幅画,但当时没有请专家进行鉴定。而现在这幅画卷入到Knoedler画廊的造假事件,美国联邦调查局正在调查这个画作的真伪。
收藏家避免风险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强与评估专家之间联系。评估专家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要帮助收藏家了解艺术作品的市场信息,提供相关的信息,推荐预期收益高的艺术品,针对这些艺术品的质量提供评估报告,鉴定艺术品的真伪、所有权并提供合理价格,能够代表收藏家谈判甚至完成交易。
艺术品的买卖及利益冲突
伊丽莎白·冯·哈博斯伯格
成为一个资产类别,意味着艺术品的交易和资产规模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在金融分类里成为专有的类别。
如果想要投资艺术品,需要对艺术品做比较全面的了解,包括艺术品的来源、现状、质量、真伪……有了全面了解后,才能够出手,否则就有可能蒙受损失。艺术品的价格应该是透明的,买卖双方都要开诚布公,达成一个相对公正的价格。投资艺术品要对作品的重要性有所了解,要了解它的作者、标题、原始出处、档案、现状,最好能够拿到文物保护专家或者是艺术品鉴定专家的鉴定证书。
真伪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艺术品市场有很多仿制品流入。有一个俄罗斯的珠宝商,他的收藏品里80%都是假的。
在买卖的过程当中,投资者需要对作品的买卖历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此外还要考虑什么时候买、在哪里买、如何买、用什么样的交易平台等问题。不同类别的东西在不同的交易空间、用不同的交易方式,成功率是不一样的。
艺术品交易会给投资者带来很多意外。有的人拿一件作品想要抵押贷款1亿美元,他觉得,这件作品至少值1亿美元,结果拿到顾问公司,估价师做完估价才值2.5万美元。但这就是艺术品交易的魅力,可以高得让人咋舌,也可以低到让人吃惊。所以说,机遇与风险并存。
热点篇
评估和鉴定是整个艺术品产业链中很重要的两个环节。美国有估价师协会,有没有鉴定师协会呢?
在美国,几乎每一位艺术家均有一个基金会可以去证明其作品的真伪,但却没有专门的鉴定师协会。事实上,有三个渠道可以做艺术品鉴定:其一就是艺术家基金会,比如安迪·沃霍尔的基金会会专门做安迪·沃霍尔作品真伪的识别。其二是研究所,不同门类的艺术品有此门类的研究所。第三是专家,有的人一辈子就研究一位艺术家,或者就在研究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方面特别有权威性。如果有艺术品需要进行鉴定,你可以寻求估价师协会指导,协会会根据你的情况告知你通过哪种渠道做鉴定才是最权威的。
在美国,艺术品的确权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行业协会,还是法律形式?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很复杂。古代的作品因为涉及出自不同的国家,产权不容易搞清楚;近现代作品产权相对清晰,会比较容易一些。实际上,很多时候,你没有办法完全确权,所以大多数估价师会与客户签订一个免责协议,不管作品是不是你的,只管作品本身。如果出现了问题该如何解决?在美国有一种确权保险。如果作品是你的,没有问题;如果不是你的,需要赔偿时由保险公司来赔付,所以处理的方式是用保险公司作为中间人的风险管控。但这对保险公司而言也是非常难的,目前美国只有一家保险公司有这方面的业务,他们非常谨慎,一般的作品都不愿意做,除非保险费付得很高。所以保险的方式虽然可以采用,但迄今为止还没作为一个通行的做法推广开来。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鉴定和估价能分开吗?
欧美的做法,虽然在行业实践中,鉴定和估价是作为同一个词放在一起说的,但操作过程中可以分开对待。比如你向博物馆捐赠一幅作品,是估过价的,但捐赠的行为只涉及到鉴定这件作品的真伪、价值等,不涉及价格。你捐赠的是一幅画作,而不是捐赠了1000万美元。这种情况下,鉴定与估价就分开了。
中国收藏家是否正在重演过去日本文物收藏狂热的状态?怎么看中国人目前的这种行为?
从现在的情况看,中国人比过去的日本人更加谨慎。而且中国买家在国际上购买艺术品,不像上世纪日本人那样集中买印象派或是哪个类别的东西。中国人会购藏西方古典的、当代的、有探索性的作品,这样投资的风险就分散了,没有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不会因为某一品类突然大跌而陷入恐慌。所以中国收藏家是比较谨慎的,应该不会重蹈日本收藏家的覆辙。
大家都知道大连万达花了上亿元买毕加索的画。按照纽约苏富比的规定,如果有两位专家鉴定该画是伪作,苏富比能退款吗?这两个专家又该如何指定?
苏富比确实有这样的规定,如果两位权威专家证明作品是有问题的,就可以退款。但是什么样的权威专家,这需要一个法律上的认定。如果大家都认可这两个人确实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那就不存在上述问题,那么这个决定就是声誉上的决定,而不是法律决定。苏富比在此情形下做出赔偿是从公司的发展战略考虑的,而不是依照法庭判决进行赔偿。
(实习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