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热点
1月21日,上海泓盛拍卖与赵涌在线联手首次推出的“2013年一月文献精品专场”网上拍卖举槌,1980年《莫斯藏齐白石绘画作品展》专场展览图录是该场的重点拍品,图录拍卖再度引起市场关注。
拍卖成交率高达87.05%
1995年,“1940年郑振铎编中国版画史图录”在中国嘉德以6.6万元成交,这是内地有记录的最早的一个图录拍卖拍品。随后,图录拍卖价格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上扬水涨船高。2011年,香港苏富比“颜磊2001年作图录封面系列:上海双年展”创下图录拍卖纪录,成交价为83.6万港元,图录拍卖的好成绩一直持续至2012年,《纽约AAA恭亲王府藏品专拍图录》等110册在泓盛2012秋拍中以63.25万元成交,泓盛也乘胜追击,在2013推出文献精品网上拍卖,图录正是网上拍卖的重要组成部分。
雅昌数据显示,至今,图录总拍品1985件,总成交额2692万元,成交比率87.05%,这在拍卖市场中算是不错的成绩。图录属于工具书一类,不仅刊登藏品资料,还记录藏品流传过程,相当于藏品“户口本”,更有拍卖行将藏品的“兄弟姐妹”也纳入图录中。
有藏品“户口本”作用
2007年,香港佳士得在拍卖王羲之《妹至帖》时,为该拍品做了一本单行册《羸情》,内文的“王羲之墨迹一览表”将当时已知的王羲之包括《妹至帖》在内的21件墨迹收入其中,同时刊登收藏者信息,其中包括博物院、研究所、私人藏家等,通过此图录藏家可以很清晰地将王羲之作品去向做出梳理。
佳士得成立于1766年,而文献记载,佳士得最早的拍卖图录印制于1766年5月。图录最早只作为藏品宣传手册,后来变成工具书,并成为一类藏品,是个漫长的过程。现在,在拍卖行、旧书网、古玩城都能看到图录拍品的身影,而涉及瓷器、名家书
画和重要藏家专场的图录尤其受欢迎。记者在潘家园看到一本某拍卖行2012秋拍瓷器专场的图录,卖家开价500元。图录作为工具书,同时也是藏家考量拍卖行诚信程度的标准之一,这从拍卖行图录上拍的成交率中可见一斑。
在著名学者汪涛赴任苏富比纽约中国艺术品部主管前向记者表示,图录早期很便宜,很少有人买,当拍卖市场日益红火后,图录收藏也掀起热潮,而从图录中,可以清晰看到藏品流转信息,对于藏家收藏有重要作用。
古美术文献值得关注
收藏行里有句话不怕买贵,就怕买错。古美术文献作为图录中的组成部分,颇受藏界关注。古美术文献因其具有工具性、考证性、艺术性、历史文物性,历来即受藏家及业内追捧,它既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百年来世界研究中国古美术之历程,亦可从中发现现存海外中华之瑰宝,同时还可证实在市场上流传的臻品的来源出处,同类器物的参考对比,为喜欢中国艺术品
的藏家带来极大帮助。更因其本身印量有限,数目可查,其中除会有自然损耗外,还会有相当一部分收藏于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中,而使市场流通量更为稀少。
衡量古美术文献收藏价值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藏家如何锻炼慧眼,来提高这一门类的鉴赏能力呢?泓盛拍卖纸杂文献部高级顾问郭萌建议,稀有度(稀缺所有收藏品的共性,发行量、存世量少的文献,因其稀有必然更具价值)、权威性(文献作为特殊的拍品,权威的出版单位,严谨的编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献的学术价值,也间接反映在其收藏价值上)、文献内容(文献收藏者中很大一部分是基于自我赏玩的目的,因此,文献的内容将直接影响市场对其的关注热度),其他诸如珂罗版、限量本、毛边纸、原版初印、书顶刷金、硬皮精装、手工上色、相关索引、拍卖记录等亦是影响其价值的重要因素。
图录作为藏品资料,也可以作为收藏的参考标准,收藏价值日益凸显。但是,有很多制假者也通过购买图录制作赝品,需要提高警惕。
(编辑:符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