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疯狂的达利、放肆的赫本、调皮的爱因斯坦……这个摄影师真是太性感了!
先来看两张照片
是不是很熟悉?
特别是这张《原子的达利》,耗时6个小时,抛了28次三只猫咪,同时跳起来和泼水,才拍成这张举世闻名的作品。
《原子的达利》,1948年
你一定会好奇,在那个没有PS的年代,是怎样拍出如此震撼的效果的?让我们从摄影师说起。
菲利普·哈尔斯曼,1906年生于拉脱维亚的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ippe Halsman),他的黑白肖像摄影在20世纪40至50年代达到了摄影艺术的高峰,成为世界摄影的典范。
他将心理学应用于摄影,更加注重摄影本身的过程。青年时代的菲利普·哈尔斯曼,曾用父亲的照相机开始拍照,自与妹妹一起冲洗了第一张玻璃底板负片后,就迷恋上了摄影。
后来他到德国学习电气和机械,并在此期间继续练习摄影技术。1930年,他移居到巴黎,开始从事摄影相关的工作。
当时巴黎的肖像摄影风格,一味地追求唯美般的浪漫色彩,却少了些个性魅力。
随着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兴起,让菲利普·哈尔斯曼意识到,摄影不该只是迎合大众的口味,于是他从流行的样式中转向,试图在人像中捕捉心灵世界的状态。凭借工科学业的底蕴,他更强调拍摄中的精确性,终日在狭小的旅馆房间里,尝试光线的摄影实验,以及创造氛围的心理效果。一年后,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巧妙地利用光线和道具,营造出了充满挑逗的氛围,使得模特在举手投足间,都带着若隐若现的趣味,不停地挑逗着我们心中的那份悸动。
“在肖像摄影中,我的主要目标既不在于构图,也不在于光线的布置,不在于表现一个特定背景前的被摄体,也不在于创造一种新的视觉影像……”
菲利普·哈尔斯曼认为:“摄影师要探究人物的本质,其内心的最深处,而镜头所看到的只是表面。”
1940年,纳粹侵占巴黎的前夕,他在爱因斯坦的帮助下,带着一只箱子、一架照相机,逃难到了美国,之后一直定居于此。
初来乍到的菲利普,并没有拍摄名人的机会,他只好不断磨练技术,摒弃呆板,捕捉个性。
怎么好玩就怎么拍,因此他的作品放到如今来看,仍然具有震慑心灵的魅力。
因为对摄影的坚持,以及对趣味长期的探索,结果就是,他出名了。《Life》杂志找到他,谁知这一合作就是一百多次。
菲利普博学多才,懂得英、法、德、俄等七种语言,他一共拍摄了101幅《生活》杂志的封面人物,凭借着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术,在美国摄影界享有很高声誉。
在正式的拍摄工作结束后,他会邀请拍摄对象跳起,抓拍下精彩的那一瞬间,因此就有了著名的“跳”(Jump)系列。
梦露跳了200次,才跃上了《Life》杂志的封面。
赫本跳起后,依然是纯真地微笑。
格蕾丝王妃的优雅一跳,看上去都这么完美。
温莎公爵夫妇,则是顽皮地将鞋子甩在身后。
能够说服那么多的政客、明星、皇室、艺术家忘我地跳跃拍摄,可以想象菲利普的人格魅力之大,以及镜头背后拥有的天真孩子气。
摄影是一个特殊的通道。很多人愿意走进这个黑匣子,把自己的影像透过这个特殊的模型一样的机器呈像出来,为自己留下当下的影子。菲利普认为:“通过照相这件神奇的事情,可以跟很多人搭讪,交往,与很多人产生联系。这是摄影给人带来的一种很奇妙的东西。”
伟大的摄影作品,总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纪实之外,如同一首首短叙事诗,不断被世人传唱。
或许对于他们来说,摄影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是你与拍摄人物的关系,怎样维持一个尊重,怎样跟那些新朋友,一起去享受那个过程。
1945年,菲利普·哈尔斯曼被推选为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的第一任主席。1958年被美国《大众摄影》杂志评选为世界十大摄影名家之一。
生活从来都不会辜负谁,我们要像菲利普·哈尔斯曼一样,让自己越来越可爱地活下去,用心去感受,去发现,抛去曾经的视角,用新的视角看待事物,才能看到最美的未来。
每个用心生活的人,都是伟大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