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我对摄影的理解

2015-03-11 15:59:04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姜振庆

   


摄影名家姜振庆作品

  评语:

  一个以纪实为拍摄方式的摄影家,能够形成强烈而鲜明的个人影像气质与语言特征,难能可贵。因其驾驭大场景的整合能力,因其对于大空间中景物细腻而精到的表达,更因其对于工业景观深刻的体验,姜振庆的作品作为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视觉历史和独特表达,富有精神价值与现实意义。

  好多人问我,你是职业摄影师吗。其实我想是。

  摄影没能成为我的职业却承载了我的生命。以他人喝咖啡的时间拼“职业摄影”,要付出太多太多。走过了激情的年轻时代,想起当时真有点傻劲儿。为什么拿起了相机?假如不干摄影,一心当官;假如不干摄影,一心专营经商,肯定日子过的比现在舒坦。关上门,离开了那些扰人的喧闹,独自看看自己的新作品、摄影集,觉得自己挺厉害的,也很有成就感。摄影师辛勤和智慧为人类留下时间和空间的切片,它不仅是摄影师的作品,更是社会的财富。骨子里多的是“不安分”,时光倒流,让我再选择职业,必定是行走天下的职业摄影师。

  很多人认为当摄影家很容易,我认为摄影就很不容易。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摄影师,更得有一个好的心态,好的文化素质,把摄影当“为人民服务”去工作。淡定人生,远离名利、金钱的诱惑。要耐得住寂寞,吃他人不能吃得苦,任何时候都要不抛弃,不放弃。谦虚谨慎,善待众生,体验摄影的过程比出作品更重要呀。

  好多人问我,自己也经常自问,拍什么主题好

  二十年我去西藏看朋友,迷上了高原的山山水水,年复一年,一发不可收拾,如今已经去了十四次。开始,到处都有冲动,风光、人物啥都拍。慢慢的明白纪实摄影的意义,就重点拍摄藏民族百姓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西藏文化的了解,我知道再去西藏二十次也不过是个匆匆过客,毕竟没有长期的生活在那里,在文化、语言、习俗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很难真正的融进藏民的生活圈,很难拍出有深度的好片子。情系西藏二十年,情感上怎么也不想放弃,每次进藏收获更多得是人生的感悟。

  我的家乡在东北大连,我熟悉这里的一切。大连最具特色的渔民生活成为我拍摄的主题。十多年,奔走在大连一千余公里的海岸线上,为了家乡的生存环境,呐喊过:留下黄海,留下渤海!辛勤的努力,得到很好的回报,出版了《海沧茫》摄影集,《农民工·万吨轮》、《赶海》分别获得22届国展黑白类金牌和银牌。

  《共和国长子》是我最近几年拍摄的主题。东北老工业是中国工业的摇篮,有着共和国长子的美誉,六十年过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后,新工业革命、新技术改造,使建国初期建设的东北老工业(更早是日本人建设的)步入了耄耋之年。那将要拆迁、改造的旧厂房、高炉,满目沧桑,高大、斑驳身影述说往日的辉煌,述说着中国工人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精神。有的还在延续旧时的工艺,为共和国尽最后一把力,有的在新技术改造中焕发青春。拍摄这个主题的魅力在于保存消失的过去,缅怀失去的时光。在建国六十年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名誉想想过去,以超现实主义的影像将现实转化为过去,将过去转化为现实。

  摄影创作实践使我在选择拍摄主题上知道了“投入产出的效益”。要在自己生活环境中选择自己熟悉的题材。不仅仅省了盘缠,而更重要的是你熟悉它,容易把握,交流,探索。也可随时赶到现场,机遇多,拍片成功率也高。拍摄的主题还要与时代背景、艺术潮流相吻合,它将为你的作品加上成功的法码。

  好多人问我,怎样才能拍出有自己风格的照片。我也为此困惑啊

  看看国际上那些纪实摄影大师的作品,个个风格鲜明,独树一帜。法国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勒松用相机讲述“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没有其决定性的瞬间”的摄影理念,作品神奇的扑捉了拍摄主体相互之间形成的惟妙惟肖的关系,情趣盎然。美国摄影大师黛安·阿勃丝的作品却截然不同,摄影师的拍摄的注意力和照片人物对拍摄行为的注意力定格出阿勃丝直陈不讳、耐人寻味的肖像作品。

  摄影应该像写书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可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十几年来努力找寻自己的摄影语言,从拍风光到纪实,不断改变拍摄理念,变化摄影手段,摸着石头过河。多年前,在拍《留下黄海、留下渤海》、《关东父老》专题中,有意识的强化场景与人物的关系。一位博客评论道:“在他的作品里,既不似桑德的精神气质,不似伊文斯的冷静,也不似史密斯的深情,但冠以唯美风光的技巧与纪实相结合,经他演绎就成了风光的壳子,纪实的芯仁;风光的形式,纪实的内容。”看了之后,我拍案叫好,感谢他精辟的总结。我有拍风光的经历,或许把握大场景是我摄影的特点,为什么不发挥长相,把“风光的壳子,纪实的芯仁”作为我纪实摄影特色语言呢。后来在《赶海》、《农民工·万吨轮》我有意尝试,作品展出后,有了这样的评述:“在他的镜头中,已经演化为人与物的关系。反过来,镜头中的景观,则又成为大地与海洋共同的隐喻。这里有几层意思在:第一层是自然,有着无止境的喧腾和斑驳的色彩;第二层是社会,表达了因环境与人群而导致的生存策略,巧妙、持久、黑白分明而又暧昧纠缠。”这样的鼓励增强了信心,我又选择人文色彩更浓的工业场景,发挥这种摄影语言的魅力。这次选送的《共和国的长子》,就是力图用这种手法表现出东北老工业恢宏的伟业和斑驳的记忆。

  形成摄影的风格,有诸多的因素,如:性格、阅历、理念、视角、器材等等。黛安·阿勃丝用哈苏精细刻画人物的细节,亨利·卡蒂埃·布勒松用莱卡扑捉瞬间的动态。我选择了玛米亚Ⅱ相机,轻便,影像好。拍摄中得心应手,场景细节清晰,信息量大,耐看。

  我想摄影师的“风格”就是个人的文化积淀,个人的个性表演,把自我思索的影像做到极至。

  (编辑:刘颖娜)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