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摄影——从排斥到接受

2010-04-13 11:18:02来源:网友推荐    作者:

   

作者:赵俊毅

  摄影作为舶来品,远渡重洋运到中国已有百余载。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民摄影时代,现在我们可以挺直腰板地说,我们是摄影大国了。可是摄影刚刚舶到我国来时,我们对摄影并不是持欢迎的态度,甚至是排斥,摄影在中国历经湿版时期,在迎来干版时期以后,我们才逐渐了解和认识了摄影。在中国摄影史的最初阶段,摄影并不是我们花银两自愿从国外引进舶来的,而是外国摄影家主动将摄影舶到我国来的。

  舶来起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的铁门,终于被英法列强用洋炮彻底轰开,西方摄影家终于获得了到中国境内任意旅行或摄影的特权。外国摄影家把笨重的摄影器材运到了沿海通商口岸,为的是一边旅行,一边用相机纪录东方文明古国的社会风貌。

  操作繁杂

  当时摄影术正处在起步时期的湿版阶段,摄影过程相当繁杂,因为湿版的感光度极低,摄影的前提条件是阳光充足,拍摄人像必须是顺光。摄影家要在拍摄地搭建起帐篷式的暗房,把制作乳剂的化学药品和器具放入暗房内并布置妥当。支起硕大的木制三脚架,把笨重的木制照相机安置在三脚架上,摄影家再取景、构图、调焦,做好拍摄之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接下来进入暗房,将事先准备好的化学药品,配制成低感与高感混在一起的乳剂,将乳剂均匀地涂刷在玻璃上。但作为乳剂的支持体玻璃,与乳剂之间是不能附着的,还需要先在玻璃上涂一层无色透明的明胶,玻璃的尺寸和明胶的涂布,这一切都要预先做好。将涂有乳剂的湿版装入木制片匣内,把剩余的乳剂密封好不能见光。拍摄时,将片匣装插入相机的机背,拔出片匣上的插板,取掉镜头前的镜头盖,做长时间的曝光,盖上镜头盖,将插板插入片匣内,拍摄工作完成。湿版顾名思义,就是要在乳剂潮湿未干时,趁湿马上冲洗,接下来是显影、定影等的冲片工作。摄影家拍摄一张底片,要搭建暗房、配制乳剂、制作湿版、架机拍摄、后续冲洗等一系列工作。湿版摄影时期,要求摄影家要一专多能、技艺娴熟,还要有强健的体魄来支撑,否则你很难完成繁杂的摄影过程。

  排斥心理

  外国摄影家在我国从事摄影活动,对于我国老百姓来讲是新鲜和神奇的,因为湿版摄影术需要繁杂的工艺流程,摄影家在暗房内制作湿版,旁观者会认为摄影家鬼头鬼脑、神秘兮兮地躲在帐篷里,干一些不可见光的勾当。尤其是拍摄人像,摄影家把被摄者摆弄来摆弄去,然后又在盖有冠布的相机后面对着被摄者,没完没了地捣鼓(构图、调焦),就好像是在摄取人的灵魂。最让被摄者和旁观者不解地是,湿版看不到正相,只能看到一张与魂体相近的负相。在民间开始流传外国人用的奇器(照相机),是收魂摄魄的怪物。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的老百姓把白皮肤黄头发的外国人统称为夷人。对于夷人在我国地盘上从事的一切活动,老百姓是不欢迎接的,甚至是排斥,夷人从事摄影活动,我们同样不欢迎,同样排斥。其次是不予配合、避而远之或怀有敌对情绪。去年,《晚清碎影——汤姆逊眼中的中国》在世纪坛展出,140年前的中国影像,重现在观者面前,影展在国内引起了巨大轰动。1868年至1872年期间,苏格兰摄影家约翰·汤姆逊的足迹遍布我国的广东、福建、天津、北京等地,拍摄题材包括风光、人物、建筑、家庭和市井生活等。据资料记载,汤姆逊在我国从事湿版摄影活动,所到之处当地百姓并不予以配合,为了完成拍摄工作,汤姆逊只好用银两买通当地的官吏,由他们出面协助拍摄。清朝进士周寿昌在《思益堂日札》中,对夷人的湿版摄影,有几点描述,将湿版摄影家称为“术人”,将照相机称为“奇器”,将摄影过程称为“不令泄气”,由此可见,我们对湿版摄影的理解,尚处在表层阶段。

  摄影传播

  1871年9月,干版摄影术的发明,正式揭开了近代摄影术的序幕,摄影家再也不用自己制作湿版了,摄影变得方便、简单、快捷。干版摄影初期,香港的干版摄影取代了画像,一种新兴行业——照相业,迅速在香港崛起,并辐射到广州、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正相的照片开始在社会上流行。1873年,《脱影奇观》在北京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摄影专著,由英国医生兼摄影家德贞先生撰写。书中介绍了银版、湿版、卡罗三种摄影术,为便于读者理解和应用,书中用极通俗的文字,来传授摄影知识,力求实用、全面,以适应中国读者的需要。《脱影奇观》在中国出版,彻底揭开了摄影术的奥秘,对我国普及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起了良好的作用。德贞先生在书中强调说明:“将照相之法编译出来,目的在于证明摄影术绝非玄技,而是人人都能掌握的。”借此对摄影是“异端”、“邪术”等缺乏科学常识的论调,婉转地予以指正。[NextPage]

  迅速普及

  《脱影奇观》是一部完整的摄影技术工具书,使人能够通过自学,掌握摄影技术。因此受到了我国读者的欢迎。五四运动以后,我国自习摄影家:黄振玉、陈万里、刘半农、潘达微、郎静山、胡伯翔、付秉常、刘体志、钱景华等人士,借西学东渐之风,将外来的摄影术与中国的审美思想相结合,把中国传统绘画的《听涛图》《观瀑图》等画题,用摄影的方式表现,让西方的摄影更符合东方人的审美口味。广州的景社、北京的光社、上海的华社、天津的北洋、南京的美社等摄影团体,如雨后春笋在国内各大城市兴起,为我国摄影的迅速普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湿版摄影舶到我国,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由原来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这一沦丧就源于鸦片战争。我们对夷人摄影的排斥,其中含有民族的正义和民族的本为,原因来自诸多方面。就摄影术自身而言,我们还是很快接受了它,并将它移植于中国的艺术土壤之中。

  (编辑:崔婷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