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龙,1930年出生,河南平舆县人,1948参军在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独二旅政治部文工团文训队任学员。同年调到纵队政治部《前线生活》报社任油印员接受新闻工作的启蒙。1949解放战争即将结束,部队进入了城市,报纸由油印改为铅印。开始学习摄影。1950年入党。1955年转业到地方筹建《新乡日报》,并任摄影美术组长。1960年调到《河南日报》任摄影记者。1972年调到河南人民出版社继任摄影编辑。1979年出席全国第四届文代会,先后被选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常务理事。1980年选为河南摄影家协会主席、河南文联委员。1981年任中州书画社编辑室主任、副编审、编审、编审委员会委员。
1982年随中国摄影家代表团访问美国,被美国国际摄影中心接受为合格会员。1984年编辑出版全面介绍河南省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河南》大型摄影画册。同年被选为河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河南省政协委员。
1950年5月随青海记者团参加西北军区骑兵支队进军青海边陲玉树。参加昌都战役。拍照了大量反映我军在高原上的战斗生活,和军民关系的新闻和艺术照片。用油印机印成叠式的套版本子、贴上照片,编成战士们喜闻乐见的《建骑画报》进行战地宣传。被部队多次选为先进工作者。1951年昌都战役结束,部队又深入牧区发动群众,帮助牧民建立地方政权。用他亲身经历和感受写了《血与泪》、《高原雄鹰》、《尕米与尕错》、《藏民与骑士》等小说、散文、诗歌和通讯。1955年因战伤复发,评二等残废军人,拄着双拐转业到地方,筹建《新乡日报》并任摄影美术组长。同时创刊文艺副刊,他写了《牧野春耕》的发刊词。从此,他用笔名发表文章。用本名发表照片。在这期间,他身负残疾,腰带铁固,走遍了新乡市各街道工厂、效区各县,拍照了大量新闻照片,除《新乡日报》、《河南日报》、《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报发表外,其中数百张被新华社采用发往国外。《短途运输》、《妇女队长》等曾被新华社评红旗稿件。1958年毛主席视察新乡县七里营,他跟随采访。一个地方报社的摄影记者能给毛主席拍照是他一生最荣幸的事情。他拍照的毛主席在农村的照片除在《新乡日报》、《河南日报》大幅发表外,又由新华社发往全国各报刊。后由河南出版社编辑出版了《领袖在河南》摄影画册。由于他工作积极,事迹突出,曾连续被《新乡日报》社评选进工作者。报纸也曾以《红色新闻战士》为题,发表文章介绍他的事迹。1959年被评为出席河南省建设社会主义积极份子大会。1960年出席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积极份子大会,接受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同年调到《河南日报》任摄影记者,投身广大农村深入采访。他曾步行三百余里拍照伏牛山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的照片,报纸以《伏牛山秋色》为题,十多张照片配他有感而发的散文《金色伏牛》整版发表。1961年加入中国摄影协会,1972年因人所共知的原因调到河南人民出版社继任摄影编辑。另立炉灶重新创业,从拍照、冲洗、组稿、编辑一条龙,只有他一人,独树一帜。出版了《河南画刊》、《广阔天地育新人》、《河南风光》、《河南民兵》、《兰考之春》等十多种画报、画片、画册,受到领导表扬。他在中州书画社曾领导出版了《康有为先生墨迹》、《海灯法师》、《希思游记》、《秦牧旅游小品选》等。曾引起了全国专家学者的强烈反响。
半个多世纪的摄影生涯,凭着他对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和坚实的农村生活基础,长期深入农村,寻觅他脑子里最熟悉的形象,表现农村,重在表现农村人物、风土人情、田原牧歌。三中全会之后他又拍照大量反映农村巨变的摄影作品《山里人》、《山里红》、《山里俏》农村巨变三部曲、《蓝天屋檐下》、《山村在歌唱》、《拢粮》、《两代人》等都不失为现实主义的艺术佳作。形成了他的艺术个性,画如其人,被我国摄影界誉为《山药蛋派摄影家》。2002年荣誉河南省政府颁发的终身艺术成就奖。1992年离休。他先后出版了《历史脚印》、《中原父老》、《风情》、《风光》、《水!水!水!》五部摄影画册。一本一家之言的《瞬间纪实》摄影文集和一本30万字的散文《牛歌》。2003年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称号。
(实习编辑:刘颖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