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法逃避,强迫自己仔细观看眼前的一切,努力思考如何才能对眼前的陌生人有感觉。好久好久之后,我才明白,“看”与“用心的看”是不同的。以前的我对周遭的一切视而不见,拿着相机的我却开始探讨事件背后的意义。那些人为何笑、为何伤心?为何如此优雅,又为何如此不堪?原来,摄影就是一门“看”的艺术、“看”的哲学。要真正进入摄影的世界,就要学会怎么“看”。
——阮义忠
阮义忠1950年生于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的木匠人家。高中时开始阅读文学、哲学书籍,也开始画钢笔画,许多作品后来都用作书籍封面设计和杂志插图。大学联考落榜后,未再接受学校教育,先于幼狮文艺任编辑,之后服兵役三年,在军中开始写诗及小说,并做了一系列海外中国画家通讯访问。退役后,任职于汉声杂志,开始拍照。1975年,转任家庭月刊摄影,同时撰写本土摄影报导文章。
1981年转入电视制作,发表《映象之旅》、《户外札记》、《大地之颂》、《灵巧的手》等纪录片两百多部,引起社会大众的广大共鸣。
他所撰述的三本论著《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和《摄影美学七问》,在台湾和大陆都有不同版本发行,对海峡两岸的摄影学子有深远的影响。他的五本摄影集:《北埔》、《八尺门》、《人与土地》、《台北谣言》和《四季》,在国内外都受到注目,并经常应邀至欧美各国举行个展。他的作品为法国巴黎现代美术馆、水之堡摄影美术馆、尼普斯摄影博物馆和英国的维多利亚暨艾伯特美术馆……等重要机构所典藏。
阮义忠是少数被选入美国权威的《当代摄影家》一书的华人摄影家之一。在几十年的摄影生涯中,他一直坚持人文主义的温暖视角,以超乎寻常的热情和洞察力,专注地用镜头记录台湾的社会现象。虽然所拍摄的对象一直锁定台湾平常百姓的生活,但因作者所具有的对社会、对人类的大爱,使得作品早已超越简单的记录功能和一时一地的局限,而呈现出对人性的温暖关照、对土地的眷恋执着、对时代巨变下人们所面对的困惑和尴尬的焦虑之情,成为他表达生命理想和信念的媒介。
三十多年来,阮义忠已把摄影融入自己的生命。他说:“对我而言,摄影既是兴趣和工作,也是生活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信仰;人性中的善面永远吸引着我。”
(实习编辑:周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