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36年4月1日的若松孝二,是日本电影史上一面极其另类的旗帜。从出道之日起,若松孝二就没有拍过一部人们通常概念里“正常”的电影,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命运、人性、政治、暴力、色情等元素无所不包,唯一不包含的,大概就是“正常”。因此,很多人甚至更愿意用“疯狂”来形容这位不羁的天才。而在更多普通人的眼里,他永远背负着“情色”和“左翼”两个鲜明的符号。
早年经历:从小混混到副导演若松在高中上二年级时辍学,离家出走去了东京。在尝试了各种零工杂货走投无路之际,加入了黑社会,当了一名小混混,还被派去电影剧组收保护费,罩场子,于是跟电影圈的人混熟。
1957年,因为黑社会团伙内讧,若松也倒霉地被投入了监狱,在里面受到警察的各种羞辱。这段牢狱之灾深刻地改变了若松的性格,在监狱的半年里,他开始痛恨警察及其代表的国家权力机构。当时(上世纪60年代),日本国内正掀起一阵浓烈的左翼风潮,与若松孝二属于同辈人的大岛渚就深受感染,在其导演生涯早期拍摄了《日本的夜与雾》(1960)等知名左翼电影。如果说大岛渚的左翼倾向,是文人的胸怀抱负使然,那若松孝二后来投向左翼怀抱,则与他的这段入狱经历息息相关。
出狱之后,本就无一技之长的若松再度面临无路可走的窘境,最后去了在当小混混时认识的电影剧组当副导演。文化水平不高的他,就此阴差阳错地走上了艺术这条路。
《甜蜜的陷阱》
非典型性“粉红电影大师”
若松投身电影业时,最早加入的是日活公司。当时的日活已经开始鼓励年轻导演用极低的成本拍摄影片,若松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制作了自己最初几部作品。1963年,含有明显的性爱元素的处女作《甜蜜的圈套》问世,在片中,他让一名警察被杀。
而后,在《裸体的形态》(1964)中,他刻画了一个反社会浪子式的主人公,又在同年的《情事的履历书》中描写了一个诡计多端的妓女。在这些早期作品里,处处可见若松的反社会倾向,聪明的他把这一态度杂糅在情色和暴力的元素里,包装成一部又一部典型的B级片。
《情事的履历书》
1965年,他的代表作《墙中秘事》参展柏林电影节,结果在日本国内引起争议,甚至有记者在报道时称之为“日本的《耻辱》”。《墙中秘事》用幽闭恐惧症般的风格拍摄,描写了一个阴郁的整天忙于考试的学生,他在无望的学业中找不到乐趣,抽空便看黄色小说、偷窥公寓里的女人、甚至强奸并勒死了自己的姐姐。整部影片的题材和影像风格都让人不安,日活公司由于担心其不良内容遭到公众的厌恶,在未与映伦(日本的分级机构)协商的情况下便将本片在国内低调地做了小范围发行,没能引起多大的关注。
《墙中秘事》
此后的若松孝二不受外界的影响,依然我行我素地进行他特立独行的创作,他的个人风格也更加突出,甚至变得有些狂野。例如两部更加知名的代表作,《胎儿密猎时刻》(1966)和《被侵犯的白衣》(1967)。
《胎儿密猎时刻》同样发生在一间充满幽闭恐惧症气息的公寓里,男主角和女友在其中进行疯狂的SM。若松同时以闪回镜头表现男主角回忆中小时候父亲虐待母亲的景象,同时以精巧的古典乐对其大肆渲染,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精神错乱感。最终,女友用一件锐器刺死了男主角,倒下的男主角蜷缩成一个婴儿的形状,含糊地念着“妈妈”。
《胎儿密猎时刻》
《被侵犯的白衣》则表现了一位患有妄想症的男主角,被邀请来到一个与世隔绝的海边小屋,屋里尽是年轻的女孩。不料,他却把这些女孩一个个囚禁起来,最终还把她们全部杀掉。
《被侵犯的白衣》
从这些惊世骇俗的影像中不难看出,此时的若松作品带有强烈的实验色彩,充斥着超现实和超自然气息。其中的主人公往往患有精神疾病,在压抑的空间里做出种种超乎常人想象的举动,性侵和杀人如同家常便饭,不时透露出一股反社会意味。虽然题材并不招人喜欢,但若松的影像天才却展露无遗。在这些看似粗糙的作品里,若松的构图经常是经过精心设计,且光影效果也时常令人迷醉。
在1964至1970年间,若松以每年五六部的速度,疯狂拍摄了数十部这样的情色电影,其中较为知名的有《借腹之女》(1968)、《狂走情死考》(1969)、《金瓶梅》(1969)、《花俏处女》(1969)和《性贼》(1970)等等。70年代之后,若松仍会不时拍摄此类影片,只不过创作的频率明显放缓,期间他还监制了大岛渚的《感官世界》(1976)。后来粉红电影的说法在日活的推动下逐渐流行起来之后,若松也被人们视为一个粉红电影大师。
《性贼》
若松固然拍摄了不少粉红电影,然而,对于熟悉他的观众来说,若松的作品在很多时候也明显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粉红电影。虽然其中总是含有大量的性爱元素和裸露镜头,却并不是以直接激发观者的性欲为目的。在很多时候,若松的性爱镜头都令人不适,而不是像粉红电影里的情欲戏(其目的接近于后来的AV)一样,让人愉悦。
因此,若松固然是一位擅于表现性爱的前卫大师,但将其限定于粉红电影的认知,则略显片面。
《赤军PFLP:世界战争宣言》
两度拍摄赤军的左翼极端分子步入70年代,若松开始介入政治题材。1971年,若松前往巴基斯坦拍摄了纪录片《赤军PFLP:世界战争宣言》。赤军是1969年9月成立的极左激进组织,成员主要由学生运动中的一些极端分子组成。其宗旨是以城市游击战为手段,进行“世界革命斗争”,在7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恐怖活动,后被公认为恐怖组织。当时的若松密切关注日本赤军,并与赤军的重要人物交好,他正是在赤军的女领袖重信房子的陪同下,前往巴基斯坦。
《赤军PFLP:世界战争宣言》在日本上映后,引起了轩然大波,若松孝二此举被人们视为公然投向恐怖组织。这一行为使若松孝二再次获罪,被判终生不得离境(很久之后才予以取消),他也由此被视为左翼极端分子。
《天使的恍惚》
第二年,若松又拍摄了由足立正生编剧的《天使的恍惚》,表现一群计划攻克东京的无政府主义暴乱分子。在这部影片中,若松昭然若揭地把无政府主义世界观融入了粉红电影当中,也许是若松最具狂乱色彩也最苦涩的影片。它对那些空想主义边缘群体如何被当局压迫,又是如何在自己派系中的明争暗斗中瓦解,做出了深刻的剖析。
1990年的《等待出击》,可能是若松最符合大众欣赏趣味的一部影片,也是他后期作品中颇受好评的一部。该片主人公是一名经营一间小酒吧的前激进份子,由巨星原田芳雄饰演。在发现一名越南姑娘在他的酒吧被黑社会强迫卖淫的时候,他决定忠于自己年轻时的态度,毅然帮助女孩,最终死在了黑社会的手里。
《联合赤军实录:通向浅间山庄之路》
2007年,若松又推出了以赤军为主题的剧情片《联合赤军实录:通向浅间山庄之路》,时隔三十多年后,再次涉猎赤军这一敏感题材。但此时的若松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激情,更多是反思和悲鸣。与1971年的那部相比,新作倒是映射出日本60年代末以来左翼运动的轨迹。该片在当年的第2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日本电影·视角单元”作品奖。第二年又在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亚洲电影奖和国际艺术电影评论联盟奖,也算是亲自洗刷了当年的耻辱。
《联合赤军实录:通向浅间山庄之路》
晚年的若松仍保持了不错的创作势头,时有新作问世。《无尽的华尔兹》(1995)和《没有明天的街角》(1997)等片都有不错口碑,遗作是2010年的《芋虫》。在电影之外,他还涉足电视剧创作,而且也时常为别人导演的作品担任监制。
2012年10月12日晚,若松孝二在东京新宿区外苑西街横过马路时意外被左侧驶来的一辆出租车撞伤,随后被送往医院抢救,最终因伤势恶化在10月17日晚去世,享年76岁。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