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具野心也最吸引眼球的美剧《西部世界》第一季日前宣告完结。剧集最后十分钟的惊心动魄,显然暗示了下一季的腥风血雨。
“这场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终结。”
看完《西部世界》第一季第十集,很少有人能不想起这句台词。这句在第一集中经由剧中角色说出的莎士比亚的台词,仿佛一枚具有洞见性的楔子,早早就注定了结局。
作为今年最具野心也最吸引眼球的美剧,《西部世界》季终集奉献的是比以往任何一集都更凶残、更血腥的杀戮,同时也以超越以往任何一集的速度,将许多隐藏在剧情末梢的“真相“一一抖落在观众眼前。
然而第一季的终结并不意味着故事告一段落,剧集最后十分钟的惊心动魄,显然暗示了下一季的腥风血雨。隐藏在科技恐怖故事、多条时间线以及韵味深长的配乐之后的,并不是简单的“机器人谋反”故事。
正如最终集的标题“二分心智”所暗示的那样,《西部世界》真正想表达的,并不是未来世界科技带来的阴谋论,而是人类自我觉醒的过程,以及被科技放大的人性与善恶。
从筹备之初开始,《西部世界》就备受瞩目。剧集可以追溯到1973年的同名电影,由“小诺兰”乔纳森·诺兰执导,联合主创中还有“光晕侠”艾布拉姆斯的大名。因为这些关键词,《西部世界》从制作伊始,就被视为比肩《权力的游戏》的神剧。
美剧《西部世界》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未来世界的虚拟乐园中。在这里,机器人接待员日复一日地重复脚本上的故事,存在的意义是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提供消遣和娱乐。在为所欲为的特权之下,游客们人性中的丑恶愈发醒目。
而与1973年版电影里机器人觉醒、血洗乐园的粗线条恐怖故事不同,HBO的剧集花了大量篇幅铺陈两组人物的内心:一组是虚拟世界机器人招待员个人意识的觉醒,而另一组是真实世界中人类的尔虞我诈。
乔纳森·诺兰在剧中设置了交错的四条时间线索。在第十集里,两组人物、四条时间线终于在对永生和死亡、存在与个体的讨论上完成了会合。剧中两队人马都孜孜追寻的“迷宫”,也袒露了真面目。
季终集的标题“二分心智”源于剧中《西部世界》的创始人之一阿诺德进行机器人构造实验的认知假说。在1976年出版的《二分心智的崩溃与意识的起源》中,美国心理学家朱利安·杰尼斯将人类意识的诞生,归因为二分心智的变化。在这一假说中,头脑分为两个半球,人类的一切行动,都源于负责理解、执行的左脑对负责诉说的右脑的聆听。这种幻觉声音,被称为“内心独白”。
在杰尼斯看来,一直到公元前两千年,人类的意识还未完全进化完成。这一时期的人们经常听到“内心独白”,因为不知道听到的声音源自何处,他们通常认为这是神灵的声音。
剧中,被脑中声音困扰的机器人,模拟的似乎就是经历着个人意识完成的早期人类,一群如同提线木偶般忙着生、忙着死的人,他们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后,终于意识到自我,想要摆脱脚本和控制,过真正的生活。
剧中,最早觉醒的农场主女主角德洛莉丝和掌握局势的“老鸨”美芙,向观众展示了两条不同的觉醒之路。悬念在最后一集中仍然存在,纵使逃亡和屠杀轰轰烈烈,但这些撞击与逃脱依然可能是一出事先拟定的脚本。
以一条血路杀出重围的美芙在最后一分钟跳下逃离的列车,转身回到乐园寻找她的“女儿”——纵然没有血缘关系,但那是她无法割舍的回忆,意识觉醒的开端。在最后时刻,帮助美芙打败精密计算、获得对自己命运掌控的,仍旧是看起来最微弱也最难察觉的真正的内心。
正如乔纳森·诺兰所说,《西部世界》打造了一个宏大的故事——并不是关于未来世界和机器人,而是关于人本身。就如乐园的另一位创始人福特对女主角德洛莉丝所说的:“你有没有想好,离开这里,你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和剧中频频出现的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以及《弗兰肯斯坦》一样,《西部世界》探讨的,依然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就一直存在于文艺中的母题: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支撑我们成为一个人的是什么。
纵然依旧以HBO惯用的大尺度画面收买人心,《西部世界》让人回味的,仍然是这些触及心灵的时刻。
在季终集播出当天,受鼎级剧场的邀请,剧中牛仔泰迪的扮演者詹姆斯·麦斯登在北京分享了自己出演的心得。在他看来,这个被杀死了无数次的男人,代表了人类的善良和同理心。比起感官的欢愉,发生在剧中人身上的伤痛与经历无疑更让观众心有戚戚焉,而内心的爱意与善良,即便在虚拟世界中仍然闪亮。
(实习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