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最新上映 台词迷 美图 预告片 幕后故事 微电影 七嘴八舌说影视 影评 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那些令人惊艳的电影主观镜头

2016-04-18 10:21:44来源:Mtime时光网    作者:

   
随着斯坦尼康的普及,GoPro的流行以及VR(虚拟现实)概念的大热,主观镜头的未来看似一片光明。我们在重温经典的同时,继续想象电影的未来。



  写在前面


  在电影术语中,主观镜头(Point-of-view shot)是相对于客观镜头存在的一种镜头语言。它是一种限制性视角,把观众所知限制在片中角色的所知范围内。摄影机镜头化作这个人物的眼睛,带领观众直击TA的生活,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由于单一视点镜头很难完成复杂叙事要求,所以完全用主观镜头叙事的影片较少,一般都选择用主观镜头带观众"入戏",用客观镜头"缝合"观众认知,二者结合以达到叙事的完整流畅。有时,一百句旁白抵不过一个镜头直达,主观镜头就像观众与片中人的超链接,像一个入口,让观影者不仅看到片中人眼前的苟且,也能看见导演所指的诗和远方。




  2000年以来的电影主观镜头


  F·W·茂瑙在其1924年的电影《最卑贱的人》中就以摇晃的镜头模拟酒醉的主人公眼中的世界。1927年,阿贝尔·冈斯在《拿破仑》同样使用了主观镜头,并在拍摄日志中写下“它(摄影机)就像人一样。”


  苏联的纪录片先锋吉加·维尔托夫以代表作《持摄影机的人》,将他的“电影眼睛理论”发挥到极致。而《2001太空漫游》中以电脑HAL为主体的主观镜头几乎不着一词暗示出HAL可以如人类般思考。


  随着斯坦尼康的普及、GoPro的流行以及近几年VR(虚拟现实)概念的大热,主观镜头的未来看似一片光明。我们也特别选取新千年以来的十六个代表性主观镜头,重温经典的同时,继续想象电影的未来。




  《鬼子来了》2000


  如果说主观镜头是一种魔法,那么在本片中姜文无疑将这种魔法驾驭得炉火纯青,结尾马大三人头落地时主观镜头的设计堪称神来之笔。通过摄影机的运动来模拟马大三的视角,马大三被砍下的头在地上翻滚时,从这个头看出去的景像是天旋地转,头颅转动九圈,眼珠转了三圈,画面变成彩色,最终头颅在地面停止转动,视线也顺着地平线定格在日本兵的小腿和模糊的戏楼。


  十几秒的主观镜头带给观众的则是强烈的代入体验,几乎逼真到仿佛是自己的脑袋被砍下。而整个影片也从压抑沉闷的黑白色彩中跳脱出来,屏幕仿佛都被马大三的血染红,就像《辛德勒名单》的红衣女孩一样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穆赫兰道》2001


  主观镜头在对悬念气氛的营造上功不可没,它能一再吊起观众胃口吸引观众去猜测最后的真相。由于"剧中人眼睛"是限制性视角,我们也就被限制了认知范围,悬念也就纷至沓来,增强了观众想挣脱出去一探究竟的欲望。比如两位女主到西班牙酒吧看表演以及两人寻找戴安住处直到发现床上腐尸,都令我们好奇不止,产生"如果我是她会怎么做,如果被发现会怎样"等一系列观影思考。


  有时主观镜头可将悬念推迟到最后,传递某种不祥之兆。比如那个不断梦到一个叫云奇的地方的男子受好奇驱使一步步逼近那个梦中有恶魔出现的墙角,最终墙后怪物出现男子当场吓死,跟随他的视线观众怕是也看得心头一紧。




  《买凶拍人》2001


  You Shoot,I Shoot!一个杀人,一个摄影,在甲方诉求越来越怪咖的私人订制时代,杀手除了收人钱财替人消灾,还要肩负起娱乐雇主的使命,这使本片呈现出了不同于以往香港杀手片的黑色幽默气质。遇到摄影拍档前,杀手是肩扛摄影机拍摄,无角度无画质,完全无法起到"亲者痛仇者快"的效果。


  直到遇到梦想成为马丁·西科赛斯阿全——他一本正经地讲镜头和运动,甚至为自己没拍死者的主观镜头而后悔不已。他的镜头呈现给我们的不再是简单的杀人现场,更像是有角度有景别有场次有层次的行为艺术,正是他的精益求精使这段"戏中戏"十分出彩,也暗含导演对香港电影业的反讽和对电影人追梦的鼓励。




  《俄罗斯方舟》2002


  36个宫殿房间,860名演员,90分钟连拍,一镜跨越千年,一个野心勃勃的实验,一次一镜到底的艺术猎奇。你可以把片中那位法国外交家当成旅游卫视外景记者,跟随他的视线来一次华丽的俄国文化之旅。你将目睹彼得大帝训斥部下、凯萨琳大帝急着去厕所、末世沙皇的最后晚餐、沙皇的奢华无度及俄国的荣辱兴衰……


  主观镜头是"非全知视角",如何用"非全知"架构整个故事是叙事的难题,解决好这一难题的往往都是神作。有评论认为本片胜在技术却败给了内容,尽管镜头的推拉摇移堪称完美,场景调度也惊为天作,但对于情节节奏来说 "一镜到底"显得拖沓冗长,过度炫技难免削弱主题。




  《潜水钟与蝴蝶》2007


  如果主人公是只有一只眼睛能动的重度瘫痪,还有什么是比他的主观视角更棒的镜头语言?影片以一片模糊混沌的画面开场,这是模拟主人公意外瘫痪后,睁开眼睛最初看到的世界--模糊的病房、走马灯似的医生、护士、亲友。


  因为中风造成视力范围有限,所以镜头内的人和物都是特写。接下来近一半的时间里,导演通过主观视角把观众牢牢地绑定在轮椅上,在或清晰或模糊,或完整或分离的镜头里,与主人公一起感受身体被禁锢的状态。过去、现在、想象、梦境,多个时空交错,大量主观镜头使观众与主角一体化,共同体验 "身体被禁锢在潜水钟中,灵魂却如蝴蝶般翩翩起舞"的法式情怀。




  《拆弹部队》2008


  作为战争片,影片一开头就使用拆弹机器人的视频镜头开篇,闪烁摇晃的镜头让人立刻进入战争的危机状态。整部片几乎都在这种手持摄影的摇摆晃动中完成,营造出强烈的纪实感,也让拆弹小组的行动时刻都处在一种被凝视的状态中。无论是美军、伊拉克人还是恐怖分子在战争状态下都处于高度紧张中,主观镜头将这种感受准确传递给观众。


  此外片中还有不少拆弹队员的主观视角,如詹姆斯拆弹时,其他队员必须密切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他们的目光时刻变换,迅速转移,这也同样折射出的是战时人物的高度警觉。直到詹姆斯回国之后,镜头才安定下来,这也暗示着离开战场的他重新回到常人的生活中。




  《科洛弗档案》2008


  这是一个人人都能记录历史并上传的时代。于是哪怕纽约被毁,朋友被杀,都不能阻止一个DV狂坚持拍摄。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拍摄怪兽口腔内的特写。当他脑袋掉下来时,DV仍在工作并记录了这血腥的一幕,让我们震撼之余不禁想问:如此超强续航能力的电池哪买的。


  初看此片我们很容易被晃动的镜头摇得头晕目眩,完全不适应摄影机不停的抖动和角度方向的变化以及并不稳定清晰的画面,但这恰恰也增强了现场感和真实性,反应了当事人当时的危急和恐慌。作为一部灾难惊悚片,选取主观视角的拍摄是很讨巧的,人物心情的跌宕起伏和环境气氛的即时变化,都可以通过第一视角传达出来。




  《刺猬的优雅》2009


  影片通过一个11岁女孩的视角展示了一个法国高级公寓里的故事。11岁少女帕洛玛想在自杀前拍一部展现生命荒谬的电影,经常拿着DV聚焦公寓中各色人等的生活,通过她那些时常抖动、画质不够清晰却无比真实的镜头,我们似乎直击到了公寓中的各个角落。她还自创性地透过水杯来拍摄家中人物,拍出的人物表情和身形都略显变形,而这些恰好折射出在帕洛玛眼中家人虚伪与荒诞。


  另一个典型的主观镜头出现在影片结尾,门房在被车撞倒在地后,导演采用了她的濒死者视角来观察周围人对她发生车祸的反应和表情,惊慌失措的邻居、围观的小狗、悲恸的小津先生,这又是一个超乎常理而又匠心独运的角度。




  《第九区》2009


  一部科幻片,却大量运用新闻纪实镜头、DV视角、监视器记录和人物采访的拍摄手法,夹杂屏幕左下方不时显示的时间,使整部电影呈现出一种硬新闻般的真实感,让观众从一开始就被带入到既定的事实面前:一辆满载外星人的飞船飞到了地球第九区,我们将如何应对?


  当男主来到"外星难民营"一家家走访时,跟随他的视角我们看到了被人类圈定在尘土飞扬的恶劣生存状态下的外星人真实生活。这种人类对外星人的"凝视"无疑是对种族歧视最戏剧化的呈现,在主观视角的代入下观众甚至会对外星人产生一丝怜悯同情,不仅看到了他们眼前的苟且,并会陷入到种族、阶级、战争、人性等深层课题的思考。




  《超能失控》2012


  手持DV的渣画质意味着导演对画面的"失控"?No,恰是独具匠心的DV视角让观众走进了自闭loser的内心。父亲的打骂,母亲的无助,朋友的不解,安德鲁无力掌控外界和他人,但至少有一样可以完全受自己掌控——DV,于是他随心所欲地拍下眼中的世界,这让他产生些许自我肯定和安慰。


  一方面DV将他和外界隔离,像是一层保护罩让他感到安全,另一方面DV作为机器没有感情,冷漠地记录所有事情,这恰是男主对外界冷漠和无动于衷的投射。不断受到外界伤害使他始终戒备,始终与外界保持距离,始终隔着滤镜看世界,这种冷漠、疏离与无动于衷和作为机器的DV本身的呈现方式不谋而合,让观众很容易进入他的内心。




  《地心引力》2013


  与传统科幻影片习惯用各种宏观视角展现各种宏大场景增强画面震撼力不同,本片有意弱化宏大场景,部分场景是通过女主角的眼睛观察呈现,强化了影片叙事的真实性。如飞船与卫星撞击的一刹那,女主角在强大冲击波的作用下被甩向无尽的太空,紧接着各种色彩、光圈、黑暗接连出现,所有画面都是通过她的视角展现给观众,让人感觉这就是灾难发生时的真实场景。


  观众很容易从"围观状态"迅速入戏成为剧中人,像女主角一样处于完全不受引力控制的自由状态。这种主观视角给观众带来独特审美体验的同时也渲染了画面的真实叙事氛围,让观众在被外太空的浩瀚震慑的同时,也经历着主角的恐惧和绝望。




  《推拿》2014


  如何呈现盲人"视角"?导演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小马的主观视角。他曾见过光明,后因车祸失明,成为盲人世界的体验者,选取他的主观视角无疑会增强影片的带入感。因为盲人无法真正去"看",所以很多镜头采取了虚化、暗化处理,这种通感的手法朴素又逼真地模拟出了盲人"眼中"那个粗砺的、失焦的、暗黑的世界。


  在听觉方面,影片一开头就用报幕而非字幕呈现演职员表,一方面是对盲人观众的照顾,另一方面是提醒观众:我们即将进入一个 "听"的世界。不是居高临下的俯视,不是猎奇的窥视,而是将观众拉到和盲人同等的视角,去感受他们所感受到的世界。




  《吸血鬼生活》2014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这就是"伪纪录片"电影风行的原因。本片用拍纪录片的方式"真实"记录一群逗比吸血鬼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活,还颇用心地设计了人物前史、个人访谈等环节,做足了纪录片的姿态。一开篇就是十足的纪录片范儿,漆黑的棺木中出来一个中世纪伯爵打扮的吸血鬼,镜头跟随他敲响每个房间的门并见到他的室友们。


  整个过程中,一架摄影机紧紧跟随着他,忠实记录下每一刻,他还不忘与镜头互动,不时冲镜头来几句吐槽,整个气氛整个氛围欢脱又搞怪,活像是一档摄制组贴身跟拍的真人秀。用如此轻松自如的方式拍摄吸血鬼题材,显得创意十足,似乎一下子拉近了观众与吸血鬼的距离。




  《出租车》2015


  一辆德黑兰街头的出租车,一个放置在仪表盘上的摄像机,司机对每个上车的乘客都提出各种问题,而司机不是别人,正是导演本人,这是一个自编自导自演的纪录电影,一幅鲜活生动的伊朗风情画。


  车内是一个很奇妙的狭小空间,在这样封闭的空间里,镜头的聚焦让乘客每一个细微的行为语言都被放大凸显,特别是那些看似毫无顾忌的畅所欲言,将社会百态浓缩于一部出租车内,小成本,大内涵,不着痕迹,又一针见血,但在戏外,导演贾法·帕纳西却因拍摄此片而被伊朗政府软禁。




  《美国狙击手》2015


  911之后的一个夏日,巴格达街头,美国海豹突击队的一名全副武装的狙击手,透过他狙击步枪的瞄准镜,我们看到的是满目疮痍的城邦,荒无人烟的街道,以及,200码外,正向美军方向移动的一个中东妇女和小孩,女子身着黑纱,胳膊没有甩动,应该抱着东西,是的,RKG俄罗斯手榴弹,她把手榴弹交给了小孩,几秒种后,小孩倒在血泊里。


  影片一开篇就运用主观镜头将我们迅速代入那个战火纷飞的伊拉克以及只有"瞄准"、"请示"、"射击"的狙击手的世界。之后是插入一段狙击手少年时代的闪回,911事件促使这个德州牛仔应征入伍,也使那个出现在瞄准镜中的手榴弹儿童最终倒在了血泊里。




  《硬核大战》2016


  战斗民族又添神作!影片以全程主观镜头带观众进入"玩家视角",全程随男主在科幻中枪战、在惊悚中跑酷,如坐过山车般体验各种疯狂追逐、极限运动,大有游戏闯关的感觉,估计游戏爱好者会尖叫不已。


  主观镜头拍摄对于游戏类电影并不陌生,在《超凡蜘蛛侠》、《毁灭战士》、《海扁王》等影片中都玩得风生水起,但全程都用主观镜头拍摄在游戏类电影中尚属首例,全片三分之二的镜头都是由特技演员带着GoPro摄像机拍摄的。这种拍摄手法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代入感,但全程看下来有眩晕症的小伙伴药不能停。


  (编辑:纪晨辰)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