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最新上映 台词迷 美图 预告片 幕后故事 微电影 七嘴八舌说影视 影评 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食欲永远比性欲重要

2016-01-14 09:59:56来源:青年电影手册    作者:程青松

   
  美食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烹饪的秘诀是什么?  食材?味道?火候?  你一定听过很多的答案  在我这里,只有一个答案  看完整

  美食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烹饪的秘诀是什么?


  食材?味道?火候?


  你一定听过很多的答案


  在我这里,只有一个答案


  看完整篇文章,才能找到答案


食欲永远比性欲总要

  舌尖上的味蕾的学名居然叫“舌乳头”,光看名字,真是太情色了,尤其是把舌头与乳头联系在一起,那是怎样的画面?有没有一种AV或者GV的既视感。


  我们之所以能品尝出酸甜苦辣咸的滋味,是因为舌头上有味蕾。成年人约有一万多个味蕾,大多数分布在舌头背面,尤其是舌尖和舌侧面。味蕾受到不同食物的刺激,把信息由味神经传送至大脑的味觉中枢,产生味觉,于是“酸甜苦辣咸”的味道便被命名出来。


  食色性,不知道你是怎么排列顺序的。


  饱暖思淫欲,我觉得这还是有一定道理的。食欲永远应该排在性欲的前面。尤其在食欲无法满足的年代。


  我童年(上个世纪70年代)观看的电影里头,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厨房,因为那时候我们都是“饥饿的女儿”,为了让家里的小孩吃上饭,妈妈跟粮站的职工私通,这是虹影的小说里的情节,也是那个饥饿年代国人的遭遇。那个时候,完全无法想象美国电影《廊桥遗梦》里的中年男女是怎样在厨房搞婚外恋的。他们可真是饱暖思淫欲啊。


  看过样板戏电影,我会问外婆:“干革命的人自己做不做饭吃?”


  外婆自然是很难回答我的提问。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在厨房度过的外婆告诉我,小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外婆心目中,吃饭是件神圣的事情,比如不能用筷子敲碗啊,比如不能在碗底剩余食物啊,而且一定要虔诚和专心。


  外婆的脑子里装着很多朴素的真理,她说,雷公都不打正在吃饭的人。


  这话还真有点道理。即使外面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家家户户照样有条不紊地盛饭、上菜、喝汤。


食欲永远比性欲总要
江门古井烧鹅 《舌尖上的新年》2016


  有一天,我确信我找到了答案。看《闪闪的红星》时,我发现潘冬子肩负着给红军送食盐的光荣使命。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查,潘冬子灵机一动,将盐浸泡于水,然后浇在自己穿的破棉袄里,胜利地完成了任务。红军的厨房就是树林,野菜汤里掺上冬子带上山的盐之后,变成了美味。


  原来,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可革命者是要吃饭的。他们不仅仅需要食盐,还喜欢吃鱼,《小兵张嘎》的一开头,就是张嘎在白洋淀里抓鱼。嘎子奶奶家里藏着一位养伤的八路军,嘎子抓回鱼来就是为了给伤员滋补身体。


  那个年代的国产电影,主题大都跟饥寒交迫有关,将食物上升到意识形态的对立上,这是中国电影不可回避的一段历程。剧中的“无产阶级”为了一点食物腿被打断,眼睛被弄瞎,女儿被出卖的情节在各种电影版本(故事片、样板戏、芭蕾舞剧)中出现。对食物的分配滋生仇恨和恐惧,恐惧的代价就是洗脑。


  大约在1978年,不知道是在《小朋友》,还是《儿童时代》杂志上,看到过一个漫画故事,一个叫“七把叉”的外国人,他有一个异于常人的胃,食量也大得惊人,最后他在吃过大量食物后给撑死了。这大概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暴食的故事。没有为他的死难过,而是羡慕他可以吃那么多美味!


食欲永远比性欲总要
酉阳腊肉 《舌尖上的新年》2016


  1978年电影学院恢复招生,导演彭小莲(陈凯歌,李少红的同班同学)说他们读书的时候,电影学院还在郊区,她用10斤粮票去跟当地老乡换了一只鸡,(粮票,8090后肯定不知道是啥东东了吧,那个时候,必须用粮票才能买米,所谓的贫穷计划经济)当时10斤粮票很金贵,老乡自然乐意。彭小莲把鸡拿回去炖,整个楼道都飘满了炖鸡的香味,“谁在炖鸡啊,谁在炖鸡?”,李少红说她一直觉得她们炖的那只鸡有一头猪那么大。


  饥饿的年代,可以把一只鸡想象成一头猪,可见我们的胃是多么的空洞。


  银幕上的舌尖越来越多,厨房和餐厅也越来越多。198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喜剧片《小小得月楼》,得月楼饭店的年轻服务员为了解决游客吃饭难的的问题,创办了小小得月楼,挖掘恢复了苏州名菜“甫里鸭”。这部电影里出现了那么多的美食,可以说是新时期第一部让观众“舔屏”的电影!80年代是一个多么丰富多元的时代,国人不仅仅出现了旅游热,还出现了美食热。最让人意外的是竟然是用苏州话拍摄的,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食欲永远比性欲总要
《小小得月楼》1983


  之后,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根据陆文夫小说改编的《美食家》,我还记得男主人公讲究的是吃个鲜(先),要吃早上的第一锅开水煮的汤面。这不仅仅是吃饱的问题了,而是吃变得很讲究了。


  或许是对食物的记忆太深刻,彭小莲后来在她导演的《美丽上海》里,出现了很多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戏。餐桌不仅仅是吃饭的地方,也成为中国人解决家庭矛盾,进行社会交往的地方。


食欲永远比性欲总要
《美丽上海》2004 王祖贤的最后一部大银幕作品


  台湾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更是全部围绕着餐桌来展开故事,饭店的掌勺大厨朱师傅每个星期都要做一大桌饭菜让三个女儿回家来吃。他费尽心思给三个女儿做美食,他可不仅仅是要满足女儿们的食欲,而是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永远生活在他的羽翼之下,永远都不要离开。


食欲永远比性欲总要
《饮食男女》1994 郎雄扮演的朱师傅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父亲


  三个女儿也特别有意思,杨贵媚扮演的老大是个“剩女”,自称被男人骗过感情,决定终身当个老姑娘,父亲对他最放心;吴辰君扮演的老三在上高中,在父亲看来,她是天底下最单纯的小女孩儿;只有吴倩莲扮演的老二,在航空公司工作,性关系随便,跟有妇之夫上床,朱师傅对她最为头疼。


  李安是一个深谙中国人情世故的导演,他将父权的丧失这一话题巧妙地融入中国文化的背景里,对这个父亲寄予了相当多的同情。


  朱师傅每个星期做一大桌饭菜让三个女儿回家来吃,结果每次都是不欢而散。作为一个烹饪大师,最悲惨的并不是自己做的菜有人没有喜欢吃,而是有一天听到女儿埋怨他在汤里放盐太多,意识到自己已经丧失了味觉,做菜把盐放多了。


食欲永远比性欲总要


  他的舌尖不再敏感了,他的味蕾失效了。自然,他也是个说话越来越不管用的父亲。


  李安是一个东(方)西(方)逢源的导演,从《推手》里的太极拳,到《喜宴》里中式婚礼,以及《饮食男女》里的中国美食。他巧妙地烹饪出一道又一道中国菜单来应对全球的食客。穿插在影片中的每一顿家宴都很讲究,《饮食男女》要的就是伦理关系的永恒固定,个人的情感必须服从这个万世不变的秩序,李安给《饮食男女》的包装还是“克己复礼”。


  影片结尾,循规蹈矩的大女儿竟然在学校的广播里向体育教师示爱,上高中的三女儿竟然要结婚,要离开父亲。反而是最独立最不听话的二女儿回到了父亲身边,朱师傅也神奇地恢复了味觉。


食欲永远比性欲总要


  尽管都是华语电影,可两岸三地说起饮食来,却各不相同。大陆的电影相对最严肃,刘晓庆饰演的《芙蓉镇》上的豆腐西施胡玉音,有一手美食绝活,却很难在时代的黑暗里生存。


食欲永远比性欲总要
《芙蓉镇》1986


  台湾讲究伦理道德,李安的《饮食男女》是为代表;香港注意的是娱乐效果,是借食物讲述小人物成就大英雄的江湖神话,《食神》、《满汉全席》,哪个不是让观众与主人公共历磨难,最后正义战胜邪恶,博得观众在影院里的快意掌声。


  《食神》中有很多由周星驰创立的菜肴,“尿氽丸子”、“黯然销魂饭”,搞笑搞到极致。尤其是那款用煎鸡蛋和大米饭做出来的“黯然销魂饭”,吃得烹饪大赛的主席薛家燕痛不欲生,一碗饭下肚,竟然洗刷了沾有灰尘的心灵。


食欲永远比性欲总要
《食神》1996 “黯然销魂饭”


  《满汉全席》则是作为贺岁片端上来的,令人眼花缭乱地厨艺展示远远看过味道寡淡的春节联欢晚会,这是香港人的福气。各路好手在影片中大显身上,一展我中华食文化之汪洋恣肆。钟镇涛把厨刀、青菜耍得如同少林棍术;张国荣和袁咏仪则通力配合,将豆腐做成了“活狮脑”,尽显厨侠的环保意识。


食欲永远比性欲总要
《满汉全席》1995


  想起我童年时候第一次吃到父亲出差带回来的罐头,至今觉得那是人生中吃过的最好的罐头,这不仅仅来自父爱,而是罐头第一次对我舌尖的碰触。


  小孩子要比成人嘴谗,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最根本的原因恐怕是大人品尝过很多人间滋味,生离死别,爱恨情仇,味觉逐渐开始迟钝,小孩子的口感尚很新鲜,等待着他们去偷吃的禁果还有许多。


  美国影片《美国往事》里的囊中羞涩的少年,为了能跟丰腴早熟的佩姬亲密,挑了一块廉价蛋糕去姑娘家敲门。姑娘正在洗澡,少年只得在门外等候。蛋糕原本是用来诱惑佩姬的,少年自己却终于抵挡不当了美味的诱惑,等姑娘开门,蛋糕已经吃光,他只好支支吾吾地搪塞过去。


  当食欲遇上情欲,最后还是食欲占上风。


  失恋了就狂吃东西,这也是人类转移痛苦的方式之一。王家卫在《重庆森林》里就尽情表演了一段。编号为223,刚刚失恋的警察何志武是靠吃东西来排遣没有从眼睛里流出来的眼泪的。号称亚洲第一帅哥的金城武在影片中表现了他的“食相”,他叫了很多份“厨师沙拉”,绝对属于垃圾食品的食物到宾馆的包房来。拍这部影片的时候,金城武肯定吃撑了,这个屋子的所有戏份里,他都在吃,连手指上的沙拉酱也要舔干净。都说失恋的人吃东西不节制,估计金城武拍完《重庆森林》后,也不敢谈恋爱了。


食欲永远比性欲总要
《重庆森林》1994 金城武帅得让人真想上去啃一口啊


  有关食物神奇力量的表现,最为登峰造极的应该是墨西哥导演阿方索拍摄的影片《巧克力情人》,它是根据导演的妻子,墨西哥着名女作家劳拉·埃斯基韦尔的长篇小说《恰似水于巧克力》改编的,是我看到的最为忠实原着的影片。


  女主人公蒂塔因为掌握了烹饪美食的秘诀成为村子里最好的厨师。


  人们问她怎样做出来这么多美味的菜肴,她的回答。。。。。。


  影片是女性的旁白介绍如何避免切洋葱的时候流泪的方法开头的,她的窍门是事先把一小片洋葱贴在脑门上。


  主要场景发生在厨房里,“艰苦劳作”的地方被导演表现得如同一个每天都在发生奇迹的伊甸园。蒂塔出生时,母亲伊琳娜正在厨房切洋葱,洋葱的刺激使得在肚子里的蒂塔哭个不停,家里的老厨娘娜恰坚持说蒂塔是被那些从母亲体内流淌出来的泪水(羊水)推送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流淌在地板上的泪水,结晶为盐,娜恰将那些盐打扫起来,足足有40磅重,这成了全家人日后佐餐的调料。


  蒂塔在厨房出生,注定了她一生将在这个场景里度过。按照家族的传统,最小的女儿不能嫁人,要侍侯母亲终身。善良的娜恰就象蒂塔的外祖母一样,她希望蒂塔长大以后能找到白马王子,摆脱在厨房里终其一身的命运。


  《巧克力情人》结构的精巧在于,它将简洁的菜谱和每一道可口的菜肴的烹饪过程,跟影片的叙事,也就是主人公的命运牢牢的结合在一起,并且使得影片获得一种奇特的律动,烹饪过程中水与食物之间的融合,温度的变化,沸点的到来,以及厨师的心情的展开。


食欲永远比性欲总要
《巧克力情人》1992


  看电影的过程中,食欲与感动被不断的勾引出来。


  影片中最神奇的一道菜叫做“玫瑰汁鹌鹑”。女主人公蒂塔用彼得罗送给她的玫瑰花瓣做了这道菜。餐桌上的每个人吃了都有不同的感受。一直对她管教严苛的母亲觉得这道菜太咸,大姐吃了觉得不舒服,二姐吃了浑身滚烫发热,性欲被诱发燃烧起来。而姐夫彼得罗感觉到的是妻妹蒂塔通过食物进入了他的身体,“玫瑰汁鹌鹑”为两个因为习俗无法结合在一起的爱人提供了交流的途径。通过食物抓住男人的心,放诸四海而皆准啊。


  蒂塔和彼得罗相遇时,她感觉“他凝视她裸露的双肩时,就象生面团接触到热油时那样灼热的感受”。把爱情与烹饪结合起来讲故事,是这部神奇的电影让人无法忘却的原因。


食欲永远比性欲总要食欲永远比性欲总要
糕角 《舌尖上的新年》2016


  影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姐姐的婚宴。蒂塔被母亲委以主厨的重任。蒂塔伤心的眼泪掉入用了170个鸡蛋搅拌的结婚蛋糕的面粉里。娜恰说,悲伤的泪水是有毒的,结果,在婚礼上,吃了蛋糕的人都莫名其妙地忧伤起来,而且都奔到河边呕吐不止。


  就像《霍乱时期的爱情》要经历半个世纪的等待才能跟爱人在一起一样,蒂塔也是在等到姐姐和母亲去世之后,才跟彼得罗在一起。影片结尾,两位头发变白的爱人才真正结合。彼得罗在进入蒂塔身体后,心脏病发作而去世。蒂塔吞食了一根根火柴,火柴在她的身体内燃烧起来。人们在废墟上找到的是蒂塔留下来的烹饪书。


  ”这里的每一道菜都讲述着这被埋葬的爱情故事。据说,在那些灰烬下,各种生命之花都在盛开,那里成为该地区最肥沃的土地。”


  每一道菜里讲述了爱情。


  我永远都会记得电影中,人们问蒂塔怎样做出来这么多美味的菜肴,她的回答是“关键在于制作的时候,要放进更多的爱。”


  关键在于制作的时候,要放进更多的爱。


食欲永远比性欲总要
松皮扣 《舌尖上的新年》2016


  美食是怎么创造出来的?烹饪的秘诀是什么?


  食材?味道?火候?。。。。。


  新年就要到了,你记得那些在烹饪制作的食物里放进了很多爱的人在等你回家吗?


  2016年1月7日


  《舌尖上的新年》全国院线,开席上映


  影片中出现了45道食物,以及充满爱的烹饪过程


食欲永远比性欲总要

  (编辑:纪晨辰)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