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北京街头地面儿的江湖人物,又称“顽主”。“顽主”一般平民出身,无业,混街头的...靠收取小偷上缴的保护费为生。
现在北京话的语境里的“老炮儿”指代混在北京各种圈子里的老混混...
小偷呢,在北京黑话叫“佛爷”
“佛爷”最怕“老炮儿”,见面都得喊声“爷~~”
所以《老炮儿》电影中,无论是谁都得尊称冯小刚饰演的角色一声“六爷”
影片开场,
六爷让小偷把人家的身份证给失主寄回去,
小偷操着外地口音,一看新来的,不懂地面儿规矩,说不寄又怎样?
六爷说,不寄,你走不出这个胡同。
就此,影片向观众交代了六爷的底——六爷是这片儿地面儿上的“顽主”老大。
历史上是有真实存在的北京“顽主”的,
来自《三联生活周刊》2007年第43期《1968年的北京江湖》一文的唯一公开的报道称。。。
一九六八年以来,四十年内,北京城最凶狠的“顽主”的绰号是“小混蛋”,真名周长利,出身贫贱,父亲是锅炉工。
一九六八年夏天,“小混蛋”和十多兄弟,手持三角锉刀和钢丝锁,在中山公园重创了上千手持三八军刺、俄式铜头武装腰带的红卫兵大院子弟。
“小混蛋”喋血街头、最后杀出了重围,堪称老炮儿江湖战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几个月后,“小混蛋”死于大院子弟的群殴。
“小混蛋”的形象曾经被搬上了银幕,扮演者是大名鼎鼎的王朔。
以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改编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有一个桥段。
文革中,北京大院子弟帮派和平民子弟帮派发生了冲突...
为了追个女孩(北京话,拍婆子,或称嗅蜜),在胡同里爆发小规模械斗
大院子弟先胜一局,然后双方约架,地点在卢沟桥下。。。
两边都有上千人规模,
打架打到这个份儿上,你懂的,都有点傻B了...
于是双方都去找北京城势力最大的“小混蛋”来平事儿,黑话叫“盘道儿”
王朔扮演的“小混蛋”凭借江湖地位,摆平双方
于是,众人齐聚北京莫斯科餐厅(老莫),公推“小混蛋”为江湖霸主
把酒言欢之际,“小混蛋”——也就是王朔,坐主席位,端起扎啤酒杯,扫视群雄,说了那句着名的样板戏台词:“四海之内皆兄弟,五洲震荡和为贵”。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1995年上映。。。
当年票房奇迹,拿下戛纳、威尼斯、金马三科奖杯。
编剧是王朔,也是原着作者,也客串了一把演员,
虽然是客串,演的却是江湖老大,地位可见一斑。
导演是姜文,也是他的处女作,
姜文是北京部队大院子弟,父亲是军官。
冯小刚也在片中客串了一个小角色,“胡老师”。是个被主角调戏的搞笑人物。这个知道就好了,接下来还说到...
先说说王朔。。。
90年代初,北京文化圈的教主是王朔。1988年,可称得上是“王朔电影年”,由他的小说改编和编剧的四部电影在同一年上映,这在改革开放没多久的中国可谓是破天荒了...这四部影片分别是《顽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轮回》、《大喘气》。
王朔是中国第一拨抽版税的作家,他红的时候,余秋雨还不是“文化口红”呢。而冯小刚的正式亮相,还要等到1992年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冯小刚是这部剧的第三编剧,兼美工。《编辑部的故事》取材于王朔的三部小说《修改后发表》《一点正经没有》《谁比谁傻多少》——名字都特“痞”吧?王朔当年独自打下的山头,就是“痞子文学”。而当王朔独立潮头之时,冯小刚还是王朔身后亦步亦趋的小人物。这不是杜撰,王朔当年开了影视公司,王是老板,冯是员工,“吃饭的时候坐末席”,“特会奉承人”。
北京大院子弟在八九十年代的北京文化圈占了半壁江山。
这个圈子和《老炮儿》的戏里戏外密不可分。
了解了这个圈子,对于后来再了解冯小刚,以及冯小刚们的文化趣味就有了一定帮助。
王朔出身军委训练总监部大院,父亲是个军官。
王的少年时代在文革中度过,再大点就参了军,复原后,下广州当“倒爷”。。。
倒爷干着干着没意思了,回北京开始写小说,于是熬成了“大腕儿”。
和他同在一个院子里的叶京,经历基本类似,混成了电视剧导演,把王朔的《动物凶猛》《橡皮人》《千万别把我当人》三部小说揉吧揉吧,拧在了一起,拍了部长篇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叶京,甲方乙方里客串饰演大款,要求体验苦日子结果把村里的鸡和耗子都吃光了那位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军队大院子弟在文革中亡命的少年时代,和在八十年代下海骗钱的青春。。。
白百合和他老公陈羽凡就是演《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时认识的,戏里还出道了另一个小鲜肉,叫文章。
文章且行且珍惜的老婆马伊琍的前男友叫管虎,导演,今年拍了这部《老炮儿》。
管虎的父亲是老演员,
家住帽儿胡同四十五号的中央话剧院大院,所以管虎也算是个大院子弟了。
这个帽儿胡同里还有外交部、空军、煤炭部等诸多形形色色的大院儿。。。。
和王朔同住军委大院的,还有王中军、王中磊两兄弟,华谊兄弟是也。
在王朔的小说里,王中军王中磊二兄弟化名为“高阳、高晋”——“打架手特黑”。
在八十年代王朔埋头写小说的时候,王中军赶上了出国潮,远赴美国打工,回来时攒了十来万美元,成立了后来的“华谊兄弟”
起先,公司是给“中信”这类国企做广告策划,也给宝马车做过营销,赚了第一桶金后,才拍的电影。。。。
公司的本钱虽说是王中军在美国打工赚来的,但如果没有军队子弟的背景,上面这些客户基本是拿不来的。
继续说。。。
王朔最开始发小说的时候,曾得到了北京青年文学出版社的青年编辑马未都的大力协助。
马未都是海军大院里的子弟,后来马未都倒腾“文物”发了财,在王朔的忽悠下投资拍了电视剧《海马歌舞厅》,编剧自然是王朔。
而马未都的编辑生涯也成为了素材,被王朔写进另一部当时的电视神剧《编剧部的故事》,其中主角“东宝”的故事直接取材于马未都本人的经历,“东宝”的扮演者就是后来的大陆版喜剧之王葛优,葛优他爹葛存壮是北影老演员。葛优是北影大院子弟。。。
前面说的,拍王朔电影《大喘气》的导演叶大鹰,代表作《红樱桃》。
叶大鹰是叶挺将军的孙子,大院子弟的必然。
叶大鹰在徐静蕾作导演的电影处女作《我和爸爸》中扮演徐静蕾的爸爸。
徐静蕾是王朔的女朋友之一,间接造成了王朔的离婚。
王朔说过,老徐最早是“摇滚果儿”(北京话,果儿:漂亮女孩,女粉丝)
“摇滚果儿”特指北京摇滚乐队的女粉丝,她上学的时候在party上认识了王朔,于是混了影视圈。。。。
既然说到了北京摇滚圈,那当属头号老炮儿崔健!
崔健的父亲是空政歌舞团的小号手,不用说了还是军队大院子弟。
崔健第一次见到成型的摇滚乐队就在军队大院
当时,有个首长子弟搞来了谁也没见过的披头士唱片,还买了电吉他和鼓,组了乐队。。。
崔健当时还小,也就在旁边看看,这个高干子弟叫琳\力\果(音),这位不多说,不知道是谁的自己去度娘。
以上情节见崔健导演的电影《蓝色骨头》以及影片的宣发访谈。
如果说,王朔曾经算是老炮儿们的精神代言人,那么崔健到现在还一直是老炮儿们的音乐代言人。。。
《老炮儿》电影中,冯小刚饰演的“六爷”和老情人许晴饰演的“话匣子”嘿咻的时候,都要先弹一段崔健的《花房姑娘》助兴。。。
许晴,外交部大院子弟是也,
外公是辛亥元老黄兴的挚交,
爸爸是贺龙元帅的警卫员。
这么漂亮的女孩儿,这么高贵的身段,所谓出身好“根正苗红”,是当年顽主们豁出命去也要追求的女神。。。
这些人成名之前,在六、七十年代,他们“大院子弟”的身份是一种特权。
他们就是建国后的第一批官二代。
大院子弟特权的外在表现是,在老百姓都穿着蓝布制服的时代,他们穿着父辈的“将校呢、柞蚕丝军装,马裤、塔帽”“板绿茶蓝”不但英姿飒爽,而且“这些都是有钱也买不来的。只有高干子弟才能穿。”
同样,他们骑的“28锰钢单车”也是“凭票才能买的” 他们啸聚成群,在公共影院看电影要坐前排,在内部影院看一般人看不到的“内参片”。
他们自诩海军大院的女孩最漂亮,因为是“华东海军的底子,江浙人多么。。。”
他们不但是那个年代的特权阶层,还带动了那个年代的时尚。
上图大院子弟的形象《血色浪漫》剧照
扯得不算太远。。回到电影《老炮儿》。《老炮儿》之所以叫好,是因为其中有六爷打城管,掰折了官二代的手指,借钱从局子里捞出了兄弟,讲道理,守道义,这些中外英雄同款桥段。
这真实北京顽主的江湖道义究竟是什么呢?
引用萨苏在《“小混蛋”之死》中所说:“一九六六年夏,几名顽主中有头有脸的人物齐聚西城平安里大影壁后面的一个小酒馆,拟定了四条规则。当时,一个人用黄草纸把这四条道上规矩纪录了下来:
一、不欺负好学生;
二、茬架(打架)不许追到别人家里去,不报复伤害家人;
三、佛爷跳槽(小偷更换偷盗区域)必须经过顽主;
四、不抬人(不报警,全世界黑道共同的缄默原则),盗亦有道。
这几条为后来小混蛋一统南北城奠定了共同的道德基础。”
黑吃黑,不报警,的确是道上混的至高规则。
香港黑社会“生不入官门,死不进医院”,一个道理。
各种影评中,诟病《老炮儿》价值观最致命的扭曲,就是“六爷把对手官二代父亲的犯罪证据寄给了中纪委”。
双方不是约好了在颐和园野湖一战定胜负么?
为什么要背后插刀,秘密报官呢?
这等于六爷嘴上说着规矩,自己却坏了最大的规矩。
话虽这么讲,可情节中如果没有“举报给中纪委”这一出,你觉得这片子能过审吗?
现实中的黑帮遇到这种和权力交锋的事情,又当如何呢?
——当然是收钱了事呗。
百度一下在澳门收赌债的黑社会和你国官员的段子吧。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出来混是为了混饭吃,黑社会也是内部各种组织结构,怎么会反腐呢,笑话。
来点小插曲,六爷的八哥。
六爷最后决定和官二代野湖PK,不仅仅是为儿子报仇,还因为官二代的手下在抄六爷的家时,把六爷的八哥给弄死了,六爷要为鸟报仇。。。这事儿看起来有点扯~为了段子而段子。。。
这个确是老段子,
提笼架鸟是北京老头的乐趣,
在京味作家鼻祖老舍的《茶馆》中,江河日下的满族遗老常四爷说,“我饿着,也不能让这鸟饿着。”
王朔对老舍的这段台词做了进一步解读:“真正使我对老舍这个人作为作家感到佩服的是话剧《茶馆》……真是好。那个北京话的魅力在这部戏充分得到了展示……譬如‘我饿着,也不能让这鸟饿着。’就是一种精神嘛,在世纪末大家都很在乎自个的今天,说出来也是掷地有声,听上去也不像句大话。”这就是王朔的人情味,现在讲话“人文关怀”
这个段子直接被王朔抄在了他编剧的电影《一声叹息》里
片中作家梁亚洲(张国立饰)的小三李小丹(刘蓓饰)即便是在居无定所的时候,也不忘带着自己养的一条金鱼。。。
刘蓓说“我饿着,也不能让它(鱼)饿着”。。。
前面说了,冯小刚是《一声叹息》的导演。
到了《老炮儿》,老舍《茶馆》里常四爷的鸟,又变成了六爷的八哥,这回鸟不能再饿着了,那不叫能升华。。。
这次,鸟必须得被弄死,所以六爷更怒了。
片子里打酱油的那只鸵鸟的意义,同上。
再说说日本军刀,三八军刺和将校呢大衣。。
六爷PK大Boss之前,背上珍藏的日本军刀,穿上压箱底的将校呢军大衣,单刀赴会,这是什么来头?整出tmd小日本的玩意。。。这是什么梗?
文革中,顽主与大院红\卫\兵血斗,
顽主的兵器是菜刀、三角刮刀(一种钳工工具)、钢丝锁(可以打架,也可以锁自行车,六爷用它锁了一个飞车党)。
而大院子弟兵器中的大杀器,就是各种军刺,
因为军刺只有军队子弟才可以从父亲的抽屉里面偷出来这东西(详见《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就和顽主用的菜刀划清了界限,是特权的象征。
如果是三八军刺,就是说,父亲官大,缴过日本人的枪。。。
而日本军刀,那就是终极大杀器,
相当于网游里的八心八箭屠龙宝刀黄金AK之类。
当然,还是说明持刀人父亲的官大,许世友将军生前就收藏着当年缴获的十几杆日本军刀。
将校呢大衣,同上,说明穿的人父亲官大。
六爷身为平民顽主,却拥有大衣和军刀两件终极大杀器,说明六爷当年征战江湖的时候,在万军丛中斩获了顶级装备,显示了六爷当年对大院子弟辉煌的战绩和武功……等等,等等……
而六爷的爱将“闷三儿”露出胸大肌,
抽出两把三八军刺,屌炸车库一场戏,
之前有铺垫,说闷三儿是六爷当年不打不相识的拜把兄弟。。。
从武器显示了闷三儿当年也是一方豪强,
但是军刺比军刀又低了一格,
这说明了“闷三儿”当年相对于“六爷”的江湖地位,
也就是山鸡和浩南的关系。
片中多次出现的滑冰场。
六爷到冰场滑冰,有自己去的,有和闷三儿一起去的,最后打Boss也在冰场,为什么呢?似乎是个神圣的地方。。。
冰场,当年顽主和大院子弟拍婆子泡妞儿的圣地,
七十年代的冬天,
在北京后海或者颐和园的冰场,
少年们穿着军大衣,
围着心存仰慕的妞儿给织的围脖,
徜徉冰面,眼睛逡巡着冰场上更漂亮的妞,
玩出各种招引目光的花样……
这时如果发现情敌,马上又抽刀开打(详见《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血色浪漫》)。后来有了旱冰场,一样。。
相当于如今在各种大趴上,
高富帅为了泡妞如何如何狂拽酷炫屌炸天……自行脑补画面。
六爷一把年纪还和闷三儿留恋冰场,
那奏是在忆往昔峥嵘岁月。。。
许晴
许晴饰演的角色是来自大院子弟中的美女,六爷当年的铁粉、情人、战利品,美人英雄嘛。相当于如今坐在官二代豪车里的嫩模。。。
原谅我插了唯一的gif动图
六爷在当年的泡妞圣地冰场,穿戴当年的顶级装备,单刀赴会,
身后追来了一帮当年的兄弟和粉丝。。。
相当于野湖对面的官二代开着法拉利带着自己的妞和手下赶来约架。
这种大场面,怎么能没有美女观战呢?
如果美女不在场,说不定架都打不起来,打给谁看呀。
明白了吧。。。
整场电影就是导演和主演费尽各种心机,让最后的大装逼,不对,大PK,牛逼至死。
最后六爷真的死了,不死,牛逼就吹炸了。
逼是一样的逼,装上见高低
手提日本刀的,唐吉可德式的北京老炮儿,迎战 “南方某省高官”的二代,开着恩佐法拉利的“三环十三少”——一面荷尔蒙爆表,一面英雄迟暮与宝刀不老反复拧巴。映射着“黑社会”“反腐”的社会热点和黑色幽默——在烂片汹涌的当下,就算是诚意装逼之作了。
影片背后还有话要讲,这里就不叨叨了,各有领悟把。。。只是大家都在说的走心,确实!愚钝的我,这才发现这么多年走入社会后的各种倔强、栽跟头、不服、较劲都是来源于曾经的那个大院年代。。。
王朔在《一声叹息》的开篇有过一段独白:“对于一个在一九五七年出生的中年人来说,这半个世纪经历的许多事情都是始料未及的。有些事隆重地开幕,结果却是一场闹剧;有些事开场时是喜剧,结果却变成了悲剧。在悲喜交加的经历中我走到了二十世纪的末叶。一幕幕开场的锣鼓,一曲曲落幕的悲歌,如今都已随风而去,唯有那轻轻的一声叹息住在我的心里”——我至今不认为王朔的这段话是为女人写的。
北京西郊大院子弟
写在2015年最后一天
(编辑:纪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