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司马平邦
2010年电影产业发展形势已经被业内和业外的人士共同看好,尤其是在票房的极大拉动下,中国电影业全年综合收益据说可望达到150亿元人民币。
只是人民币而已。
不过,中国电影似乎有记忆以来就从没见过这么多的钱。
虽然,这150亿的收入与联想、华为这样一个巨型企业的总收入仍然没法相比。但现在的中国电影却有着这些巨型企业没有的烦恼,区区150亿在中国电信而言可能只是杯水车薪,但对中国电影而言却是堪比火山喷发。
据两份不知道靠不靠谱的《2010中国电影产业报告》和《2010中国电影艺术报告》透露,截至2010年4月底全国银幕数已达5105块,银幕总数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第一肯定是美国,4万多块,相当于中国的8倍,第二我不知道;但就我所知的另一项统计,截止2010年年中,中国城市人口数量已经第一次超过农村人口,也就是说,现在中国城市人口数量相当于美国总人口数量的两位还要多许多,而中国这5000多块银幕中的绝大多数面对的是7亿多的城市人口,若以美国的标准,则中国银幕数量至少要增加到10万块,即现有规模的25倍才合适。
故而,以此为据,则《阿凡达》在中国卷走相当于1亿美金的票房,而冯小刚将要开画的《唐山大地震》号称要卷走相当于七八千万美金的票房,实属一种好莱坞电影和美国院线都无法比拟的伟大商业行为。
所以,我觉得现在的中国电影,若以长尾理论计,则其“大头”效益已经做到了最大化,而真正缺少的是那一条长长的“长尾”,而掌握这个“长尾”则根本是中国城市影院的银幕总数。
进而,可以论证,掌握着这个“长尾”的长度的是那些投资电影院和包括电影院在内的商业社区的地产商,今天中国商业地产的兴衰荣辱其实决定着明天中国电影的未来。
最近,《新财富》杂志再推2010年的中国500富人榜,万达集团老板王健林以401.1亿元的财富笑傲群雄,成为中国首富,亦有业界传闻,拥有万达院线的大连万达若果完成A股上市,则大盘总额可达到惊人的6000亿元――王健林先生将因10年前用超前眼光瞄向电影院线――这个电影产业的长尾效应而大获全胜,而他的成功现在和未来都会被复制,我觉得,这种复制的力量其实正主导着中国电影的未来方向。
清华大学的电影学者尹鸿教授称,国产电影制作水平下降以及文化价值观的模糊和混乱,导致两头都进不去国际市场,他建议合拍片容许有不同版本,并允许外企进入电影行业,让“中国电影借船出海”。我非常不同意尹鸿先生的观点,其实,从产业意义上看,中国电影产业的大小、投资电影利润的多寡其实与所谓的“国产电影制作水平下降”并没有直接关系,也与中国电影能不能进入国际市场或者能不能在奥斯卡拿到奖项没有直接关系,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国总票房最高的导演冯小刚,冯小刚的电影从前一直被人骂得体无完肤,在许多文青和文青学者们眼里,甚至冯小刚的电影对中国电影的质量来说是个负数,但冯小刚最后用超高的票房封住了所有人的嘴,是冯小刚10多亿的总票房数又让那么多曾经以贬他为乐的学者们纳头请降,但即使到现在,冯小刚仍然没有以“进入国际市场”作为创作目的,你看,有了冯小刚的电影,才有了中国第一次可以上市融资的华谊兄弟公司,那些其实已经或者正在或者将要涌入电影业的热钱,其实是于华谊兄弟上市的2009年夏天才算真正找到了方向。
不信你就问问那些热钱的真正持有者们,他们是想拍一部所谓“质量高”而“可以进入国际市场”的电影,还是要把电影投资纯粹作为一种商业项目投资,最终目的是钱生钱?
去年的华谊兄弟上市,吸引了2010年多少新的热钱进入电影业,未来的万达地产(院线)上市,将吸引多少更新的热钱进入电影业,这些才是今天我们应算清楚,但其实并没有算清楚的数据,这样的数据实际上比“高达”150亿的中国电影业全年综合收益有意义的多。
正如国产汽车业在近10年来的突飞猛进一样,未来几年,或者电影业可能成为直接关系中国GDP总量和增长率的另一个重要产业,因为现在的电影业的背后站着一个巨大的商业地产商队伍。
与美国比,中国的经济总量还是显得相当小,与美国的银幕数量相比,中国的银幕数量,甚至显得小得可怜,其实,与它们一样显得小得可怜的中国的军费开支与美 国的军费开支之比。2010年北京的院线上画新片达到20多部,有人说几乎一天一部——但以未来的眼光看,这种统计方式本身就是错误的,即中国现行的电影院线仍然是一锅粥式的院线,院线本身和电影作品本身都没达到进一步的细分,而美国的4万块银幕肯定不会如中国一样一锅粥。
所以,虽然又是热钱涌入,又是地产神话,又是票房翻番,又都不能证明中国电影已经进入真正的产业化,因为它行业细分状况几乎是空白,电影生产商、院线提供商、观众等只不过是一锅热粥里被煮的蚂蚁罢了。
这等初级而白痴的行业势态,其实才是那些已经或者正在或者未来必将流入中国电影业的热钱的拦路虎。
这是一篇与电影创作者、与艺术理念、与电影思想意义以及与电影这种艺术产品本身都不相关的电影评论——其实,中国电影未来的真正方向,诚如斯言,与大学课堂里的电影理论、导演脑子里的故事情感以及观众们的喜怒哀乐,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编辑:王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