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真实是通过战争的残酷来体现的,这话不假;但战争的残酷却绝非战争的血腥所能诠释清楚的。
斯皮尔伯格曾经说过:“对于导演而言最难拍好的就是真实的历史,更何况还是战争。”而这次,为了拍好真实的战争,斯皮尔伯格花足了血本。14日,开播前就被美剧迷们冠以“神作”的美剧《太平洋》在美国HBO电视台正式投播。这部平均每集耗资2000多万美元的电视剧,将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1100多小时的战事浓缩在10小时的剧集中,所以这也将是电视播放的最暴力的10个小时。在谈到剧中背景时,斯皮尔伯格说:“《太平洋》中到处都是蓝天,这是一场蓝天下的杀戮,我们力求表现真实。”“真实”,是这部号称“史上最贵电视剧”最大的噱头和卖点。
剧中所谓真实的不只是天空的颜色,更有那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斯皮尔伯格反复强调,剧中有许多制作精良的血腥战争场面,“和《太平洋》相比,《兄弟连》的战争场面是小巫见大巫了”。在看完第一集后,有网友对战争场面这样评价到:“扣人心弦,只有点恶心。”然而,不管是《太平洋》第一集中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战,还是之前广受好评的《兄弟连》;不管是子弹呼啸而过还是满眼残腿断臂的场景,始终给人以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当那种画面和视觉上的惊艳第一次在《拯救大兵瑞恩》中出现时,我们感到了心灵深处的震撼,而当这种惊艳一次次冲击我们的感官时,我们却变得渐渐麻木,甚至逐渐模糊了记忆。当看到某个电影的战争片段时,我们已经很难准确地说出它究竟是出自哪部电影。
事实上,从1998年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在视觉上打破传统战争电影模式后,《红丝线》、《风语者》等一干后继作品都无法避免地落入窠臼,沦为只有一个战争背景空壳的血浆片,观众更是不愿意为这些流水线产品再掏腰包了,战争片票房一路看低。对于血腥场面的追求已经逐渐成为一座血色迷宫,众多战争题材电影在其中绕了半天后突然发现自己只是在原地踏步。真实,这是观众对于战争电影的要求;因此真实也成为目前战争片导演和编剧们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对于用金钱堆砌而成的商业化战争片而言,使影片变得“真实”的方法似乎很简单:通过血腥场面来表现战争的残酷和恐怖,通过战争的残酷和恐怖来体现战争的“真实”,从而发人深思。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当我们把一部部血腥的战争电影当作爆米花电影、看完后从影院嘻嘻哈哈地离开时,或者甚至连钱包都不愿去掏时,丢给这些所谓“真实”影片的是一个大大的问号。那种观众看完《辛德勒名单》后在座位上集体静默的场景,我们早已无处可寻。
战争的真实是通过战争的残酷来体现的,这话不假;但战争的残酷却绝非战争的血腥所能诠释清楚的。库布里克当年在拍完《全金属外壳》时这样解释道:“虽然战场上有无数倒地死去的士兵,但给人战争残酷印象的莫过于这在极度安静中突如其来的第一次枪响。”或许当被问及哪部战争电影的场面最为真实时,你会在一长串名单中犹豫不绝;但当提及《辛德勒名单》里那个推尸车上的红衣小女孩时,你无法否认其带给你是战争最真实的残酷和恐惧感。
总投资达2.23亿的《太平洋》究竟砸了多少钱在画面和后期制作上,我们无从得知。令人欣慰的是,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还知道努力去“表现出普通人在遭遇地狱般战争后,要如何回到以前的世界”。我们希望《太平洋》能成为一部不逊色于《兄弟连》的作品,不但是在画面上,而且使我们在看到剧集结尾处时,能为“不,但我与英雄们一同服役”那样的旁白,一起唏嘘不已。
(编辑:王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