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网络批评的语言暴力和知识缺失

2009-06-23 09:13:32来源:批评家    作者:

   

 作者:冯大庆

   近年来网络上的艺术批评很是活跃,不但许多知名的批评家开设博客发表文章,更有众多对艺术有兴趣、有思考的网友也积极利用博客、论坛等网络资源参与到批评写作中。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热闹背后存在着不少问题。

  有人说,网络是推行民主话语、自由讨论的最好平台——这话有一定道理。虚拟社会屏蔽了现实社会中地位、身份造成的交流障碍,上网者获得了较为平等的发言权,能相对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真实观点。公民的言论自由不仅是能自由说话,更重要的是能独立思考。网络中的审查、屏蔽、删除等等常常限制的正是后者。而网络社会的“骂街”反而成为时尚,更容易流行。思想被忽视,“语言暴力”成为网络中很常见的现象,网络上的艺术批评也不能免除。

  网络发言的“无责任”属性带来了个人网络行为有意无意的放纵,这是造成网络“语言暴力”的原因之一。

  “无责任”是指在网络中个人行为由于缺少法律监督和道德约束,常常显得缺乏社会责任感,简单粗暴。民主社会首先是一个法制社会,其目的是保证公民的权利不受侵害。网络虚拟社会因为个人身份的模糊,法律的监管难度加大,一方面为人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另一方面则增加了个人行为的“暴力”因素。尤其是在中国,公民意识尚待树立,现实社会中的利益、人情、法律等制约方式无法作用于网络,以致对网络中的自身行为控制力显得极为薄弱。从网络上的艺术批评看,经常以谩骂代替说理,以争吵代替辩论,导致学术争鸣流于口水之争,令人殊为遗憾。

  现实社会与虚拟网络的心理落差,是造成网络“语言暴力”的原因之二。

  在西方社会中,代表道德良知的“超我”往往是由宗教信仰产生的罪疚心理和自我道德审判所形成。而在中国由于宗教信仰的薄弱以及信仰的功利化,使这种先验的“超我”常常为现实中的社会舆论、人情关系和权力规则所取代。但在网络中这样的条件又十分缺乏,“超我”对“自我”的制约削弱,“本我”则得以无度释放。尤其是中国社会现实的精神压制与网络的心理解脱所形成的巨大落差,使人更倾向于用一种激烈、粗暴的方式来表达自我。语言经常咄咄逼人、饱含攻击性,特别是部分艺术爱好者更依赖感性而不是理性来作结论判断,显得问题尤为突出。

  网络信息的瞬时性是造成网络“语言暴力”的原因之三。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作网络虚拟社会中信息量更是繁杂巨大,因此在搜寻、处理、发布信息的时候,往往会采取快捷简单的方式。表现之于艺术批评,一是以制造“眼球效应”的标题来吸引注意力,很多时候内容空洞乏味或离题万里;二是对对方的论点和论据尚未细读就匆忙地进行批驳,常常文不对题;三是行文简单粗暴,论据不充分甚至完全缺乏,便以扣帽子的方式表达论点。尤其是某些网络媒体出于提高浏览量的考虑,刻意推波助澜,使之恶性扩散放大。种种现象反映了网络生存下的国人心理浮躁,无心学问,长此以往,学术堪忧。

  除了艺术网络批评中表现的“语言暴力”,艺术批评的学术与理论素养的缺失同样值得关注。艺术批评通常是由受过艺术理论和艺术史教育的专业人士进行的,即使受到权力和资本的干预,话语权也仍是掌控在少数精英手中。网络中的艺术批评打破了专业身份和学术基础的限制,使之平民化,有利于破除权威垄断,与后现代主义思想有某种一致性。事实上,有不少网友通过自己的批评介入并正在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影响。但由于中国艺术教育的缺失,本来应作为艺术教育最佳场所的美术馆、博物馆及其它艺术机构因为体制僵化、权力干涉、资本操控,并没有很好发挥国民艺术教育的功能,导致很多人对艺术认知不足。即使通过媒体或是其它途径接触到零星的知识,也因为知识体系缺失太多的缘故而造成误读。这实际比无知造成的危害更大。从部分网友的艺术批评中可以看到他们对艺术史、艺术理论的认识混乱、无知却又固执己见。有人还提出“书本无用论”,否定艺术知识的重要性,以所谓“艺术直觉”取而代之。殊不知“艺术直觉”是在艺术知识、艺术史背景下对艺术的感悟,艺术理论正是对艺术、艺术史知识的归纳总结。单纯强调“艺术直觉”而忽视形成“艺术直觉”的先决条件,对艺术批评来说乃是很荒唐的。可见中国的艺术教育和艺术知识普及之路任重而道远。

  网络是一种方便的工具,如能有效的利用,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建立民主意识、传播思想知识都大有好处。许多艺术批评家、理论家在网上开博论道,客观上起到了普及中国艺术教育、提高国人审美水平的作用。相信随着国人个人素养和艺术水平的提高,网络艺术批评能真正正常地发挥出现场、及时、广泛的介入力度和传播作用。

  (编辑:范文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