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盛希贵
2002年5月7日晚21点24分,中国北方航空公司的一架麦道82客机在大连附近海域坠毁,造成103名乘客和9名机组成员共计112人全部遇难。
此后,新闻媒体广泛关注这一事件的进展。
2002年5月15日,经过7天7夜的艰苦努力,救捞人员终于找到了失事客机两个黑匣子——飞行数据记录器中的一个。
在关于5o7空难黑匣子打捞出水这一新闻事实的报道中,各家报纸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报纸的的不同选择表现了不同报纸在处理同一新闻事实方面的不同评价和判断经查阅了5月15日的报纸后,兹将几家报纸的不同处理方法做成如下的表格,表中图
1,指中国摄影报所提供讨论的图片;图2指打捞人员正出水但仍没在水中的图片;图3指打捞人员正在上岸的照片;图4指打捞人员捧着黑匣子的特写图片。
报纸名称 |
图片选择 |
图片处理 |
图文关系 |
版面位置 |
稿源及处理方法 |
个人评价 |
中国青年报 |
图1 |
三幅组图,大图三栏,彩色 |
新闻摄影报道,文字不够详尽 |
一版中心 |
新华摄影报道原稿 |
过当;文字信息不全 |
北京青年报 |
图2 |
横画幅一个图,二栏半,彩色 |
插图 |
一版中下 |
新华社文字、摄影 |
较好 |
经济日报 |
图3 |
竖画幅彩图,三栏,高二栏宽 |
新闻摄影报道 |
一版右下 |
新华摄影报道原稿 |
恰当 |
工人日报 |
无图 |
|
|
一版左下 |
本报记者文字新闻 |
很好 |
文汇报 |
图2 |
两图压版,四栏,黑白 |
插图 |
一版导读,二版右上 |
新华文字记者特写 |
|
广州日报 |
图4 |
一幅横图,一栏高,一栏宽,彩色 |
插图 |
一版中下 |
综合新华图文 |
较好 |
对上述的分析和评价我想做如下的解释:这里的比较只是就事论事,相对而言。之所以说文汇报的处理方法最好,是因为他们在交待新闻信息方面选择的报道方式恰当,信息量充分;在一版发导读,二版发新闻的处理方法也是恰到好处。文汇报采用的是新华社记者贺敬松、顾静和张晓松采写的新闻特写,以失落、定位、胶着、逼?出水六个动词作小标题,将黑匣子出水的过程描写的生动形象;在图2的基础上,压上一个黑匣子的小图作为插图,和文字相映衬,既具有充分的信息量,又生动且真实可信。
工人日报采用了本报记者采写的文字稿件,没用图片,也很好(只是文字报道似未完成)。换句话说,对这一新闻事实的报道,不是非用摄影图片不可。
广州日报综合了新华社的报道,图文结合,处理得当。
[NextPage]
北京青年报以文为主,位置安排也算恰当;
经济日报所选的图片不好,只见潜水员的背影,不见黑匣子,缺乏说服力;文字说明还可以更完整,比如应交代:飞机一般只有两个黑匣子,而且功能不同,具体功能的交待等。在写作文字说明时应当有个假设的前提:读者是第一次读到该新闻,缺少背景知识,要在追求精炼的同时,力求写得全面完整。
上述不同的选择,除了新闻价值判断的因素外,还涉及新闻摄影的道德选择与道德评价。
另外,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当时常反思:
我是不是缺乏同情之心?我有没有毫不在意地把自己的大作、业绩和荣誉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我能不能常常想起那句古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是在报道,还是在煽情、炒作?!
我有没有人们所抨击的那种记者病——窥淫癖?!
我有没有新闻工作者不应有的那种优越感——觉的自己可以想说谁就说谁,想怎样说就怎样说——因为我是记者,我高人一等!我很牛?!
我能不能做得更好——更真实、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入、更恰当、更完美,对社会和他人更负责任?!
(编辑:罗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