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怪,窗户纸糊在外;二怪,姑娘叼着大烟袋;三怪,大缸小缸渍酸菜;四怪,养活孩子吊起来;五怪,吉祥喜庆粘豆包;六怪,翻穿皮袄毛朝外;七怪,草皮房子篱笆寨;八怪,狗皮帽子头上戴。过去,一到大冬天里,一群大妈围火盆,吧唧大烟袋。
二月二龙抬头,在东北农历二月初二有燎猪头吃猪头的习俗。现在基本上没有自己燎的了。
养活孩子吊起来。在过去,东北山区农村里,经常有野兽出没,在大人下地干活时,野兽有时候会进家伤害孩子。为了防止野兽,聪明的劳动人民想起把孩子吊在篮子挂起来。一是可以防止野兽侵袭,二还可以当摇篮哄孩子。
人工发电看电视,那年代能有电视机的绝对属于暴发户。
身穿羊皮袄,头戴狗皮帽,纯东北农村爷们!
跳皮筋,这种游戏,小时候我们也玩过,现在没见几个孩子玩会。
闲时一旦烟,晒过活神仙!狗皮帽子,烟袋杆够长吧,旱烟强劲咳半天。
东北大秧歌,开心就好。不过看着感觉跟跳大神的一样。
大锅头煮黄豆,这是做大酱的节奏。
煮完黄豆做酱块,做成砖样晒起来。
收获的秋天,农民在场里拔黄豆。
这是哪一年?怎么也得80年代末期了吧。
稻草房,泥巴院,房前晒着红辣椒。
做豆包。过去,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做很多豆包。
房子内的水井。很多东北人,房子内都有水井。
农村篱笆院外的爆苞米花。小时候,爆米花的不是每天都来村里,每次差不多都得隔上3-5个月才来一次。
农村民居,在如今,黑龙江省偏远的农村还有这种老房子。
老奶奶在暖铺准备孵化大鹅仔。
现金的工具,脱粒机。那时候,有个这个东西,效率不知道翻了多少倍。不过,要想轮到自己,先排号。有时候,需要排好几天。
自己孵化的小鸡。如今,在农村,还有这样孵化小鸡的。我认为,这才是最自然,成活率最高的方式。
磨铡刀。铡刀是用来铡草的。
牧牛回家。这样的场景,如今在东北还有但不多家了,牛主要是用来下地劳动的。很多农村家庭,都有机械化了。
抓旮旯咯口袋(沙包)。旮旯咯是猪蹄骨的一块部分,形状比较圆滑。口袋是用布缝制,内装粮食或沙土。两物在一起供女孩子们玩耍的一种游戏。
灶房一角。盐葫芦、 铁菜刀、榆木菜墩子。
没事凑一桌打扑克。这是东北地区的一种老式扑克,如今没人玩了。
老年家的肖像。看看这房间的装饰,满满的时代感。
在春节前,每家每户都要立灯笼杆的习俗,增添节日气氛。
赶着耕牛去下田。在东北用黄牛耕田拉车,也是农村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编辑: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