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陆谷孙回忆父子合译都德名著《星期一的故事》

2008-07-30 22:29:37来源:    作者:

   

陆谷孙回忆父子合译都德名著《星期一的故事》

陆达成(左)、陆谷孙父子当年合影

  继王元化、张可夫妇合译《读莎士比亚》之后,上海书店出版社推出陆氏父子合译都德名著《星期一的故事》精装本。昨天,著名学者、翻译家陆谷孙教授受邀来到文新报业大楼,深情讲述与其先父陆达成合译都德名著《星期一的故事》的经历——一段跨越半世纪的“四手联弹”。

 

  当年教诲 难以忘怀

 

  “现世给了我不少虚荣,老实说我都不怎么看重。最令我自豪的是:我是我父亲的儿子……‘子欲养而亲不待’,先父对我的殷望和‘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易饰’的教诲,衷心铭感,匪言可宣。”陆谷孙如是说,“父亲开始教我看图识字,用的教材就是当年中法学堂的奖品《拉封丹寓言》;稍后又教《三字经》、《百家姓》、《对子书》等,督促背诵唐诗,还讲《最后一课》等爱国故事。后来,当我长大,在大一的作文里回忆童年,写到《最后一课》给幼嫩的灵魂带来的震撼时,自以为从小接受的是爱国主义教育。谁知‘文革’祸起,不知哪位从旧档案里挖掘材料来揭发我,说我是‘从小狂呼法兰西万岁’的洋奴。再后来,读到都德的其他作品,那个印象中不时远离巴黎的尘嚣,隐居普罗旺斯乡间的都德本人,曾长年遭受肮脏隐疾的痛苦煎熬,又令我大吃一惊!不免忆起父亲晚年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其实人生‘背后最强大的驱动力还是人性。’”

 

  陆谷孙说:“长夜漫漫,陪伴照料病中的父亲,我也曾走到病房外的长廊,对着如水的月光和磊落星空,虔诚跪下,祈祷宇宙间某种超自然的力量,能把父亲‘从不曾有旅人返回的未知疆域’拉回来,还给我!”然而,命运最终带走了老人。如今,当年的儿子已成老者,东坡词里“几时回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抹云”却长在陆谷孙耳畔萦绕。他说:“于我,还另有一‘对’,那就是对我的父亲!”

 

  儿子续译 文坛佳话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名篇之一,因收入我国中小学课本,知名度甚高。上世纪50年代中期,时在中科院哲学研究所从事法译汉工作的陆达成先生曾拟为中国当时的青少年读者译出都德短篇小说集《星期一的故事》(另有从日文说法译作《月曜日故事集》的),先后译成的10篇爱国故事,虽多数仍为当下中国读者所鲜知,但出于主客观诸多原因,均未刊布。陆谷孙说,上世纪90年代末,一个朋友偶然见到了陆达成的译稿。“朋友见父亲大人一笔一划蝇头小楷誊抄功夫十分感慨,遂建议我续译,因我不谙法文,朋友又代我从施蛰存先生的牙签玉轴中捡出英文版借我。”因经历如此两次翻译,陆谷孙担心原文风貌会不会因此失落,凭着严谨的治学态度,陆谷孙请来多年好友、翻译家周克希,对照法文原著,将自己这部分的译稿逐句比照审订后,才放心地将与父亲合译的文字拿出来出版,遂成此书,也因此留下一段父子同译的译坛佳话。

 

  《星期一的故事》全书分“遐思与历史篇”和“情性与忆旧篇”,收入《最后一课》、《柏林之围》、《保卫塔拉斯孔》、《小山鹑的告白》等40余篇,除首篇《最后一课》等少数几篇外,多为中国读者所未见过的作品。

 

 

(编辑:李赟)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