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达成(左)、陆谷孙父子当年合影
继王元化、张可夫妇合译《读莎士比亚》之后,上海书店出版社推出陆氏父子合译都德名著《星期一的故事》精装本。昨天,著名学者、翻译
当年教诲 难以忘怀
“现世给了我不少虚荣,老实说我都不怎么看重。最令我自豪的是:我是我父亲的儿子……‘子欲养而亲不待’,先父对我的殷望和‘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易饰’的教诲,衷心铭感,匪言可宣。”陆谷孙如是说,“父亲开始教我看图识字,用的教材就是当年中法学堂的奖品《拉封丹寓言》;稍后又教《三字经》、《百家姓》、《对子书》等,督促背诵唐诗,还讲《最后一课》等爱国故事。后来,当我长大,在大一的作文里回忆童年,写到《最后一课》给幼嫩的灵魂带来的震撼时,自以为从小接受的是爱国主义教育。谁知‘文革’祸起,不知哪位从旧档案里挖掘材料来揭发我,说我是‘从小狂呼法兰西万岁’的洋奴。再后来,读到都德的其他作品,那个印象中不时远离巴黎的尘嚣,隐居普罗旺斯乡间的都德本人,曾长年遭受肮脏隐疾的痛苦煎熬,又令我大吃一惊!不免忆起父亲晚年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其实人生‘背后最强大的驱动力还是人性。’”
陆谷孙说:“长夜漫漫,陪伴照料病中的父亲,我也曾走到病房外的长廊,对着如水的月光和磊落星空,虔诚跪下,祈祷宇宙间某种超自然的力量,能把父亲‘从不曾有旅人返回的未知疆域’拉回来,还给我!”然而,命运最终带走了老人。如今,当年的儿子已成老者,东坡词里“几时回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抹云”却长在陆谷孙耳畔萦绕。他说:“于我,还另有一‘对’,那就是对我的父亲!”
儿子续译 文坛佳话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名篇之一,因收入我国中小学课本,知名度甚高。上世纪50年代中期,时在中科院哲学研究所从事法译汉工作的
《星期一的故事》全书分“遐思与历史篇”和“情性与忆旧篇”,收入《最后一课》、《柏林之围》、《保卫塔拉斯孔》、《小山鹑的告白》等40余篇,除首篇《最后一课》等少数几篇外,多为中国读者所未见过的作品。
(编辑:李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