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幅中国古画触发灵感,而写就一部西洋交响乐作品,散发出浓郁的中国古典色彩,这听起来会是怎么样?
写出这部充溢着文化想象力的交响诗的人,不是谭盾等世界级作曲家,而是位初出茅庐的27岁杭州小伙,他叫周天——美国寇蒂斯音乐学院学士和朱丽亚音乐学院硕士,现为南加州大学博士生。目前,他正在为杭州市写交响乐大作《大运河》。音乐会时,他坐在歌剧院的第一排,坐在他身边的是他的父亲——周斌,浙江省通俗音乐学会会长、杭州市歌舞剧院国家一级作曲。
在国际音乐界享有名声的中国80后,钢琴、小提琴等器乐演奏家比比皆是,而作曲家则是凤毛麟角。能闯入美国作曲界的周天,音乐启蒙有何秘诀?
周斌归纳出这么两点:“一是爱好广泛,二是集体氛围。”
“小时候,我的兴趣非常广泛,特别迷汽车和绘画,喜欢做军舰的拼装模型,还有玩变形金刚。因为我爸爸有上千张CD和磁带,什么音乐风格都有,天天在家里一边玩车模一边听,我也爱上了音乐。”周天回忆说。
周斌说,他们父子俩都曾在杭州市青少年宫进行音乐入门,老爸是1950年代的合唱队领唱,儿子是1990年代的钢琴课学生。“青少年宫有很多门类,在学钢琴的同时,周天涉猎过其他很多领域。他学过几个月的小提琴,还时常到武术、书法、画画、琵琶班串门,先是看,再跟着学两招。”从小就接受着全面的审美熏陶。
此外,启蒙时期的大班化教育的氛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青少年宫,大家一起学琴,我学习的时候,随时有几十个听众在旁边听,这样是一种激励。”周天说。
老爸周斌归纳道:“作曲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创作的灵感经常来自其他领域,只钻一门是无法获得灵感的。另外,作曲又需要为别人考虑,要换位思考,要随时获得听众的反馈才知道曲子好不好听。所以,还是那句古话——‘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编辑:李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