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电影标志的“中国功夫”,完全可以成为动画大片的绝佳素材
一只叫阿宝或者阿波的大熊猫憨态可掬地冲上暑期银幕,它的不凡身手、一颦一笑让观众笑弯了腰,它注定成为今年世界电影市场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动画主角之一。当然,这是一只如假包换的美国货,但它的出现不仅征服了众多中国观众,也为中国功夫片呈现了新的可能。
梦工厂动画大片《功夫熊猫》掀起的观影热浪令人瞠目:上映第一周就拿下3800万票房,不仅超越了《钢铁侠》《纳尼亚传奇2》《史前一万年》等大片,一跃成为上半年首周最卖座的进口电影,也让《加菲猫2》于2006年保持的5800万动画片票房纪录唾手可得——到底什么原因让一只美国产的大熊猫所向披靡?
“励志”一向是好莱坞动画大片的特色,我们可以从《海底总动员》《狮子王》《玩具总动员》等梦工厂、皮克斯出产的优秀动画电影中,清晰梳理出相似的美式价值观:孩子必须独自面对困难才能茁壮成长。那只离开父亲庇护的小丑鱼遭遇重重磨难终于成熟了、长大了,那只叫辛巴的狮子也经受了各种考验成为森林之王。《功夫熊猫》同样如此,故事和主题都简单而滥俗:一只做面条的大熊猫整天梦想成为功夫高手,一次意外成为保护整个山谷(世界)的龙斗士,最终这个只会搞笑、心无城府、也不会半点武功的笨家伙终于战胜自己、直面困难学得一身本事,顺利打败了大反派唐狼而捍卫了正义。从而——他谦逊接受了英雄的美名——和朋友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虽然“滥俗”,但《功夫熊猫》的叙事也是最保险、最管用的,自然能赢得中国观众的普遍认同,而浓郁的中国风格则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亲切感。导演斯蒂文森把这部电影称作“写给中国的一封情书”——向中国功夫致敬,更向中国观众致敬。他说电影里的人物和道具都经过研究,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比如太极、面馆、庙会、背景音乐等,都“非常中国”;阿宝的5个师兄师姐分别选取老虎、螳螂、蛇、鹤、猴子,因为这些动物所代表的武术派别早就名声显赫。于是《功夫熊猫》显得真诚而富于民族特色:精美的色彩、出色的造型、绚烂的功夫在精致的3D世界中自由流淌,奉献了一部关于功夫的“熊猫传奇”。当然,最浓郁的中国风格还是功夫,虎拳的威猛、猴拳的迅捷、鹤拳的飘逸、蛇拳的灵动都展现得极富想象力,最牛的应该是阿宝跟浣熊师傅学拳的桥段,一招一式都流露着成龙早期搞笑功夫片的影子,甚至就是成龙功夫片的动画模拟;同样精彩的五人大战唐狼的场面也颇有《少林寺》《卧虎藏龙》《方世玉》《笑傲江湖》《龙虎门》等经典功夫片的影子——狞厉而绚烂,是中国功夫片中群斗场面的夸张还原。
更令人惊讶的是导演对于“功夫+搞笑”的准确把握,使全片洋溢着“好莱坞+香港式”的风趣和机智、从容和巧合。比如开场时阿宝跑到武林大会会场却无门而入,那种自虐式的的狼狈相实在让人忍俊不禁;更妙的还有浣熊师傅的冷幽默,他的不苟言笑、出其不意、插科打诨为全片狂欢式的闹剧氛围增添了某种微妙平衡,这也是除阿宝之外刻画得最丰满的人物。但很显然,这种“功夫+搞笑”和成龙当年的中国式语境大异其趣,它应该是典型的好莱坞式笑料,如果不看功夫而欣赏文戏,阿宝的自嘲和调侃如果换到《美国派》之类的青春片的大男孩身上也没什么不合适的。这就是一只很嘻哈很无厘头很热情洋溢的美国大熊猫,他用美国式的腔调、美国式的单纯悄悄拉开了与中国文化的距离。
我们无须感叹中国为什么拍不出这样的动画片——好莱坞动画的绝对领先毋庸赘言。另一个优势在于,好莱坞的角度可以消解中国文化的沉重和拘谨,也能把“英雄主义”换个方式出其不意地表达出来。但关键是,这样的动画片让我们赫然发现作为中国电影标志的“中国功夫”完全可以作为动画大片的绝佳素材,这或许是中国功夫片的另类可能,也是中国动画片的另类可能。
从《功夫熊猫》中不难发现,动画片表现功夫的复杂、神乎其神、细腻的杂耍再合适不过了,动画的天马行空与中国功夫的天马行空真是相得益彰,《功夫熊猫》的积极尝试,让我们看到功夫片类型拓展的无限可能。日本的《灌篮高手》《乱马二分之一》《圣斗士星矢》等经典动画片都充满激烈的动作场面,也恰恰因为这些场面的存在大大提高了全片的精彩程度和吸引指数。从某种意义上说,动画片更适合将童话的精神准确还原,也更易于和现实拉开距离,使观众获得超越现实的审美快感。
这几天还传来一些“更另类”的声音:某位摆拍熊猫玩具的艺术家还没看过《功夫熊猫》就跑到广电总局门口去抵制它,由此甚至影响了这部电影在四川的公映。这位艺术家并未得到太多支持——如果我们狭隘到要将一部好看好玩的动画片送上“有损中国价值观”的审判席,那我们又如何看待早就成为中国符号、一再被西方借用的中国功夫?难道,所有功夫片的拍摄者都成了有损中国价值观、宣扬西方价值观的“罪人”?四川灾区目前正在恢复重建,让《功夫熊猫》为熊猫故乡的孩子们送去一点久违的笑声和欢乐,不也挺好的吗?
(实习编辑:庞云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