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曾盛极一时的“点翠”为何走向没落?

2015-04-24 10:14:48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京剧程派青衣刘桂娟在微博上晒了一下她的点翠头面,没想到竟然引发了一场和网友的骂战。动物保护者们纷纷指责这种使用翠鸟羽毛的行为。事实上,“点翠”作为一种中国古老的传统金属细工技法,是首饰制作中的一个辅助工种,古已有之,清末民初更是盛极一时,从宫廷流传到民间。作为传统戏曲化妆的一部分,很多名角大家都会为自己度身定做一套精美的点翠头面。但如今,因为翠鸟是保护动物,真正的点翠头面已经很少见到,制作技艺也几乎失传。戏曲舞台的点翠头面早已用“点绸”替代。而最精美的点翠发饰,恐怕只能去故宫博物院观赏。


▲ 点翠发饰 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微博

  历史悠久的点翠工艺

  “谁家窈窕住园楼,五马千金照陌头。罗裙玉佩当轩出,点翠施红竞春日”,早在唐代,诗人李峤就已经在诗句中咏娥点翠之美。所谓点翠的翠,就是翠鸟的羽毛。翠鸟是一种生长在中国福建南部和广东一带的留鸟,其背尾和双翼都长着亮蓝色且泛莹光的羽毛,这种羽毛在不同的光线下可呈现出皎月、湖色、深藏蓝等不同色泽,光彩夺目,富于变化。在染料工艺被发明以前,翠鸟羽毛自然是不可多得的装饰材料,常被珠宝匠人用来与珍珠、宝石、黄金累丝镶嵌在一起。以翠羽用作装饰历史非常悠久,有可能追溯到战国时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曾讲述“买椟还珠”故事,其所提及的“辑以羽翠”的盒子就应是指用翠鸟羽毛做装饰。

  从高峰走向没落

  点翠的制作技艺十分复杂,需要先用金、银、铜或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工艺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剪切后仔细地镶嵌在座上,要求贴得平整均匀不露底子,以制成点翠首饰。

  点翠工艺的高峰出现在清朝,由于继承和发展了金属制胎以及点翠羽等更为复杂的工艺形式,“点翠”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金工技艺,随即成为金银制作中的重要工种。当时皇宫后妃们几乎所有的首饰都用点翠工艺作为装饰,从钿子、簪钗、头花、耳环,甚至到团扇、插屏、盆景等其他生活用品,处处翠色,成为风尚。

  为此,明清时期,宫廷中使用翠鸟的翠绿羽毛做配色,清宫中内务府专门设立了“皮库”负责管理和收集翠羽,而“银库”专门设有“点翠匠”3名,专门承造“翠活计”。

  在《雍正十二美人图》中,从很多清宫贵族女眷的穿戴即可见当时点翠的风靡程度。尤其是画中对人物服饰和首饰的描绘,点翠头饰造型别致明显,展现出清中期独有的首饰风格。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点翠首饰中,最精美的首推点翠簪和点翠头冠。包括明万历皇帝孝端皇后凤冠。这一明定陵出土的凤冠,是现存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华贵的点翠首饰,是万历皇帝两位皇后的礼服。1958年,北京市文物局曾对出土的定陵凤冠做过修复,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过问下,定陵出土文物的修复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其中出土的两件凤冠软翠残损严重,每件凤冠需两百只翠鸟的软翠(翠茸)才可修复。而根据色泽筛选,每百只翠鸟可选取五至六只为上品,材料的淘汰比高达95%。如以两件凤冠修复需四百只翠鸟为基数,那么所筛选翠鸟总数接近万只,数量之众超乎想象。因此,出于保护自然生态考虑,此次修复也是新中国唯一一次大型的采集翠羽活动。

  到了清末民间也开始受清宫首饰潮流影响,许多富庶之家都会在女儿出嫁时为其置办一套点翠首饰作为嫁妆,以平添尊贵。民间妇女无不以拥有点翠为荣。“压鬓钗横翠凤头”成为一时盛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广东作为华洋集聚地,成为国内著名的点翠饰品集散市场,而在北京,前门外廊房头条、二条、珠宝市,都是北京有名的翼作(金银翠花)一条街。当时,上乘的翠羽都从菲律宾进购,并被皇室享有,而普通翠羽用于民间人家做节庆或婚礼首饰,同样供不应求。同时,在华的外国商人也对点翠非常感兴趣,大量收购,广东更成为点翠的中转站,点翠工场林立。但辛亥革命后,随着传统封建制度土崩瓦解,传统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巨变,传统服饰发生了重大改变。点翠首饰及工艺品需求锐减,成为点翠这一手工行业走向没落的开始。

  1933年,中国最后的一家点翠工场终于关闭,原因是点翠的翠羽鸟毛已经绝市。与此同时,人们开始用烧蓝工艺等取代点翠。也因此,如今真正的点翠的首饰都是稀罕之物,价值不菲。

  戏曲中的点翠头面

  不过,点翠的工艺一直被延续在戏曲的服饰之中。尤其是京昆艺术,戏曲舞台上的旦角演员都需要点翠头面。所谓头面,是指整个头发的化妆饰物。还分为“软头面”和 “硬头面”,前者就是各种造型的基础,“硬头面”则是演员头上插戴的各种饰物,一共分为“点翠头面”、“水钻头面”、“银头面”三种。

  当时的三种饰物分别都是真的翠鸟羽毛、钻石和纯银。因为这些材质在舞台灯光下尤其流光溢彩。但后来因为成本问题,水钻开始用人造钻石替代,银头面则采取了铜胎镀银的方法制成。至于点翠头面,早年间曾经用孔雀羽的仿点翠替代,如今大都是用绸子染色制成的这种北派点绸头面取代。但无论做工如何细腻,点绸头面都无法呈现出点翠头面的光泽变化和艳丽色彩。

  事实上,点翠头面并不是任何旦角都能佩戴的,戏曲的化妆有着严格的规矩。点翠头面,因其色彩鲜艳和质地高贵,在戏曲表演中,主要给身份高贵的女性角色使用。诸如杨贵妃、杜丽娘、崔莺莺等。一整套点翠头面大概有50件左右,包括泡子、鬓簪、鬓蝠、泡条、串联(三联、四联)、六角、大顶花、边蝠、边凤、偏凤、面花、压鬓、后三条、包头联、竖梁、横梁、后兜、太阳光、凤挑、八宝、福寿字、耳挖子、耳坠、鱼翅等各种单件。而苦守寒窑的王宝钏这样的贫苦妇女,只能戴银锭头面。

  在梅兰芳的时代,拥有一整套定制的点翠头面,是很多名角的正常配置。这是他们登台的行头,也是一个演员的脸面。如今,点翠头面虽然已经几乎不再生产,但很多知名的戏曲名旦手中,多少还是会藏有一两套珍藏的点翠头面,大多都是师承而来。只有在特别重要的演出场合,才会用来上装。

  (编辑:王日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