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超越空间局限的意念之舞

2013-08-26 14:35:44来源:新京报    作者:

   

  在作品《4》中,四名舞者保持着紧密的四角形,动作始终在流转中,节奏明快,速度多变,但整齐划一。这个作品最初是编导陶冶为陶身体剧场里的四位女舞者而作,她们的面孔被涂抹成黑色,服装也较为中性。

  在作品《4》中,四名舞者保持着紧密的四角形,动作始终在流转中,节奏明快,速度多变,但整齐划一。这个作品最初是编导陶冶为陶身体剧场里的四位女舞者而作,她们的面孔被涂抹成黑色,服装也较为中性。

  在黑背景与白地胶之间,陶冶和段妮身着灰衣“在地上爬来爬去”(林怀民语)长达50分钟。开场是静态的,一段电子噪音中,两人俯卧在地呈“大”字。 紧接着是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随后又重归静止。舞蹈与音乐的骤起骤停,又让作品在动静之间充满戏剧性的张力。动时行云流水、挥洒自如,静时凝聚出雕 塑般的美感。动起来宛如两滴在白纸上翻飞腾跃的墨汁,静下来则似两株孤独生长的植物。

  陶冶说,这个作品的创作初衷是想表现他与段妮相似的身体特质。在《2》中,两位舞者的动作始终对立而统一,像一对双生儿,是彼此默契又独立的两个个体。舞蹈中他们虽无身体接触,却进行着一场能量的交换。尾声是两人在渐暗的灯光中继续起舞,待灯重新亮起时,他们已从 舞台 上消失。观众开始鼓掌,陶冶、段妮从两侧出场,走到台前,双目紧闭站定。不少观众以为节目还没完,又重新安静下来。约一分钟后,他们才睁开眼,向观众致意。在一瞬间,这支生命之舞、意念之舞,仿佛早已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陶冶的“重心转移”技术在《2》中的体现达到了极致。在一套动作中,重心可以不断变换,在身体的各个关节部位上游走,人好似在失重状态下 运动 。 比如有一个标志性动作是舞者先是蹲着,然后脚后跟回勾,人一跃而起,但跟随惯性,又立马弹回初始状态,就像装了弹簧装置一般。在另一个动作中,舞者跪地旋 转,头、肩、胯、脚均可作为圆心,人如圆规一样运动。此外,与许多编导喜欢从音乐出发不同,陶冶编舞的出发点更多来自动作本身,音乐家小河通过画面来作 曲。这既保证了所有动作的动机与逻辑都清晰连贯,也令舞蹈创作的纯粹性不受音乐左右。

  陶冶不喜欢谈论自己作品中是否具有民族性与中国元素。在他看来,所谓东方与西方早已是过时的说法,“这是个融合的时代”。再看《2》和《4》,这种融合感也分外强烈。作品中舞者身体的质感是东方的,柔韧、灵活,编导技法吸收了一些国外 现代舞 的经验,同时也不乏中国舞的韵味与意境。两种质感兼具,但结合的结果让陶身体剧场拥有了独一无二的辨识度。

  从《2》和《4》,以及之前的《重之三部曲》来看,年轻的陶冶在 艺术 上的独特、自信与成熟,无疑已令他跻身中国优秀编舞之列。别忘了,他还不到30岁。

  (编辑:王日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