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荷花奖”上一次举行中国古典舞比赛是2005年,当时古典舞的创作匮乏,题材选择偏窄,于是出现了独舞的“怨妇情结”。8年后,演员的体能和技术含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为什么这一届荷花奖古典舞比赛中,好作品依然凤毛麟角? 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比赛昨晚在西宁落下帷幕,经过四天的角逐,在群舞和单双三两个项目中入围的38个作品中,24个作品分别获得了作品和表演的金银铜奖。在过去两天的决赛中,组委会采取了现场亮分和即兴表演点评的方式,对进入决赛的24个作品进行评分,最后,解放军艺术学院表演的群舞《丽人行》和独舞《且看行云》双双夺得现场最高分,而获得金奖的作品还有群舞《满江红》和《陶纹圆梦》,独舞《月满春江》获得表演金奖,独舞《济公》获得编导金奖。从这一届荷花奖古典舞比赛中,人们看到经过8年,中国古典舞的发展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比赛显现了关于中国古典舞发展的喜与忧。
喜
古典舞比赛不再是“怨妇一枝独秀”
中国舞蹈“荷花奖”上一次举行中国古典舞比赛是2005年,当时古典舞的创作匮乏,题材选择偏窄,于是出现了独舞的“怨妇情结”现象。著名编导陈维亚当场质疑古典舞创作方向,媒体对古典舞的“怨妇”现象进行批评,震动了舞蹈界。那么8年后怎么样呢?北青报记者在采访这届“荷花奖”古典舞比赛时发现,入围的38个作品中,已经不再是“怨妇一枝独秀”,中国古典舞的题材有所拓展,舞台上也出现了各种历史人物,岳飞、勾践、梅娘、杜丽娘、济公、戏曲小丑等等,应该说,中国古典舞的题材和表现形式都有所拓宽。中国舞蹈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冯双白对北青报记者说:“应该说,古典舞接受了业界和媒体的监督,并努力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古典舞作品。从这一届的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不仅增加了历史人物和文学人物,一些描写大自然的作品、描写意境的作品也涌现出来。从流派看,汉唐舞、敦煌舞和古典舞神韵派都有涉及,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尽管‘怨妇’作品也是众多题材之一,但还是让人看到了古典舞题材的丰富性和广泛性。”
获得现场评分最高的群舞《丽人行》得到了专家的一致首肯,作品表现一群汉唐女子在大自然中郊游的情景,没有太多的情节,编导经过细心研究,对汉唐舞的继承和发展有着很好的探索。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著名舞蹈家刘敏对记者说:“我们就是要做一部引领性的作品,因此,我要求编导沉下来,研究汉唐舞蹈的特点,从中找到适合这些女孩子的舞步。在这个舞蹈中,你会发现很多的创新,但又在古典舞的范围内,表达一种文化的意境。”吉林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演出的《满江红》以表现岳飞精忠报国为主题,舞台上充满了阳刚的美,同时又展现演员较好的技巧。当舞蹈演员们最后亮出背后“精忠报国”的造型时,令现场很多观众心潮澎湃。而获得编导金奖的《济公》和获得表演银奖的双人舞《门神》,也很好地展示着中国古典舞不同的题材。
乐
没有抬腿六点整的功夫就不可能进到决赛
中国古典舞经过8年的努力,今天的展现已经与8年前不能同日而语。在这一届荷花奖全国舞蹈比赛的中国古典舞评比中,演员的体能和技术含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著名舞蹈家陈爱莲告诉北青报记者:“在这一届的比赛中,我看到了演员们的能量,他们可以说是无所不能。”因此,很多的独舞表演一结束,陈爱莲就会悄悄地告诉旁边的人,“这个演员真的很好。”
获得单双三项目比赛现场最高分的舞蹈《且看行云》的演员是解放军舞蹈学院的学生朱磊。刘敏告诉北青报记者:“对于这个节目,我是一点点给她抠出来的,她的能力很强,在旋转时,别人‘仰天旋转’十几圈后不能很顺畅地接下一个动作,而她却把下一个动作衔接得很到位。而对于人物的刻画和一招一式的古典韵味,她也是在排练中磨出来的。”另一个独舞《月满春江》的表演者、北京舞蹈学院的胡玉婷也是表演金奖的获得者,她的表演也代表了北京舞蹈学院对中国古典舞的认识和表演水准,动作完成得很到位,赢得了评委们的称赞。还有更多的演员,尽管他们表演的作品受到局限,但他们在演出中表现出的过人的功夫也不可小视。中国舞蹈家协会秘书长罗斌对记者说:“现在的舞蹈演员功夫了得,如果你没有抬腿六点整的功夫,就不可能进到决赛中来,而很多演员抬腿功夫可达六点二十,这就是舞蹈演员的技术现状,但是不是技术好了就能跳出好作品?那真得是另说着。”
忧
缺乏理论基础让古典舞无处落地
编导选择题材的面拓宽了,舞蹈演员技术也达到了很好的状态。但是,为什么这一届荷花奖古典舞比赛好作品依然凤毛麟角?罗斌在看完参加比赛的全部节目后对北青报记者说:“说真的,看完半决赛的时候我都有点失望了,很多作品有好演员,但是作品总是在这里或那里出现不该有的东西,而有许多作品真的不知所云。是编导的问题吗?我觉得从这一届比赛更能看出中国古典舞缺乏理论基础,所以导致编导们没有理论依据,没有规律可循。有些作品,你可以说它是古典舞,也可以说它是现代舞,也可以说它是当代舞,因为中国古典舞的理论依据不能支撑这个学科的发展。”
罗斌分析道:“一个学科的理论建设是这个学科发展安身立命的基础,但是中国古典舞至今也没有一部著作真正说清楚古典舞的系统观念、古典舞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是什么。中国古典舞学科发展实际上是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60年的发展。但是,当时的中国古典舞是中国学院派与西方芭蕾结合的表达方式,而这个舞种文化下的个体性发展、类别的属性文化等都不清晰。而提到中国古典舞总是要拿成型的作品说话,而理论上总是支撑不起来,于是,编导们也并没有任何章法可循,导致编导们的创作并没有一个古典舞的文化界限。这是很悲哀的。”罗斌提出重视基础理论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让编导们在创作中国古典舞时有章可循,才能在文化韵味上下工夫。
愁
只顾技巧而没有文化韵味就是失败的
北青报记者在这一届荷花奖的中国古典舞比赛采访中看到,一些作品在表演时注重演员们的技巧展示,有的作品不管有无必要就让演员做连续的空翻,或者做“朝天蹬”,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不明所以。更有的舞蹈作品,为了展现演员的技巧,甚至不惜让那条高抬的大腿裸露,让观众看着很扎眼,与舞蹈表现的人物或意境很不协调。
陈爱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担心地说:“中国古典舞应该有它自己的审美,有中国古代文化的韵味,如果只顾演员的技巧而没有文化韵味,这个舞蹈就是失败的。比如某个作品原本很有意境,女孩子面对月光下的江水,抒发情感,不知为什么突然让她做三个空翻。其实要做这些技巧,很多演员都能做,但是这个舞蹈、这个意境做这样的技巧动作就很奇怪。”刘敏这样说:“作为演员表演,首先是不能出戏,要在舞蹈的意境中。要知道,凡是刻意表现技巧的作品,演员一定就出戏了。演员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应该有目的,要表现审美内涵,同样的处理,有时静静的甚至不那么复杂的,反而是一部好作品,也体现了舞蹈演员另外一种技巧。我想,这需要导演与演员互相配合,演员要成熟,要二度创作,而不能编导给什么就做什么,要与编导共同完成好作品。”
(编辑:王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