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作家阿拉温德·阿迪加凭借处女作《白虎》获得本年度布克奖。在评委眼里,阿拉温德·阿迪加“承担着一项特别使命——他让读者关注一位英雄,但他同时是个十足的混蛋”。《白虎》通过对一位反英雄人物、一位穷苦人力车夫的儿子通过欺骗、背叛和小聪明,挤入班加罗尔商界的描写,尖锐地直视经济奇迹中的印度社会,关注了“重要的社会现实:穷人和富人间的鸿沟”。
阿迪加是第四位获得布克奖的印度裔作家
创立于1968年的英国布克文学奖到今年正好40岁了,在英国印度裔作家萨尔曼·拉什迪凭借《午夜之子》在不久前摘得布克奖40年最佳后,又一位印度作家阿拉温德·阿迪加凭借处女作《白虎》获得本年度布克奖,并收获5万英镑奖金。《白虎》是一部描写印度社会几十年变迁的长篇小说,小说揭露了现代印度发展过程中的偏见、不公等社会现实问题。
获奖小说
为印度底层而写
《白虎》尖锐地直视经济奇迹中的印度社会,小说主角Balram Halwai是一位反英雄人物,一位穷苦人力车夫的儿子。他行为独断,没有接受良好教育。通过欺骗、背叛和小聪明,Halwai迅速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挤入班加罗尔商界。“阶层是写作的一个老套话题。相比其他突发性话题,比如恐怖主义和动荡,(阶层间的)巨大鸿沟不再为读者感兴趣。但是阶层问题非常值得关注。”阿迪加说,“穷人和富人之间发生着一些非常特别的事情,他们曾经分享着相同的文化传统,但这个传统正在被腐蚀,而有些人已经注意到了这点。”
谈到阿迪加的脱颖而出,布克奖评委会主席迈克尔·波蒂略表示,评委在选择最终获奖者时经过了“充满激情的争论”。虽然阿迪加的获奖并非得到评委们的一致赞成,但《白虎》获奖还是令人信服的。“和其他候选作品相比,(《白虎》)赞成票领先优势不大,” 波蒂略说,“但是在许多方面这部小说都非常出色,很难找到小说结构上的瑕疵。” 在波蒂略眼里,阿拉温德·阿迪加“承担着一项特别使命——他让读者关注一位英雄,但他同时是个十足的混蛋”。 波蒂略同时称赞这部作品关注了“重要的社会现实:穷人和富人间的鸿沟,这是全世界的问题。另外,这部作品非常易读”。对于许多人对布克奖的批评,这位主席的回应是:“这部小说让我惊艳不已?对,它确实做到了。” 波蒂略甚至将《白虎》和《麦克白》做比较,“《白虎》是一个关于通过谋杀实现野心的故事,但是麦克白小姐和麦克白因为犯罪最终发疯,而这部小说的英雄因为犹豫和放弃犯罪成了疯子。”
“首先得马上找家银行把奖金存起来。” 这位年轻的印度作家在获奖之后开玩笑地说。阿迪加同时表示,他要把这个奖“献给我所生活、写作的新德里。”这部小说是“替那些你以观光客身份在印度遇到的(底层印度)人说话——庞大底层印度人的声音。”阿拉温德·阿迪加1974年出生于印度钦奈,在澳大利亚长大,先后求学于哥伦比亚大学和牛津大学,曾为《时代》周刊和许多英国报纸工作,现居住在孟买。早年作为一名记者,他在工作中接触到了印度社会底层的形形色色。
第四位获奖印度作家
拉什迪获得布克奖40年最佳,但却被毫不留情地踢出第40届布克奖最终候选名单确实出人意料。而33岁的阿迪加凭借处女作就获得这一英语文学最高奖再次让许多英国评论家大跌眼镜。在此之前,评论界一直看好最终候选名单中的两位英语文坛老作家爱尔兰作家塞巴斯蒂安·巴里和印度作家阿米塔夫·高希,阿迪加初出茅庐就获得布克奖毕竟不太能服众。
在布克奖40年历史上,阿迪加是第四位凭借处女作就获得布克奖的年轻作家,在此之前还有凯莉·胡姆(1985年)、阿兰达蒂·洛伊(1997年)和D.B.C.皮埃尔(2003年)。此外,阿迪加也是最年轻的布克奖获奖者之一,他仅比最年轻获奖者1991年度的班欧·克利大一岁,那年班欧·克利只有32岁。阿迪加也是第四位获得布克奖的印度裔作家,其他三位获奖印度作家分别是萨尔曼·拉什迪、阿兰达蒂·洛伊、基兰·德赛,而1971年度的获奖者V.S.奈保尔则具有印度血统。
相关新闻
拉什迪
获詹姆斯·乔伊斯奖
王胡
印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10月10日获得了都柏林大学学院颁发的詹姆斯·乔伊斯奖。
该奖以20世纪爱尔兰最伟大的小说家、《尤利西斯》的作者詹姆斯·乔伊斯命名。拉什迪在颁奖典礼上说,他从乔伊斯那里学到了“一种大胆的语言”,乔伊斯对他的启发也许大过其他任何作家,因此,“能得到以他命名的奖项,着实令人感动。我非常高兴得到它。”
他告诉台下的师生:“我的一个小小贡献,便是创造出了一种印度英语,让它与爱尔兰英语、加勒比英语和澳洲英语比肩而立。”
美国游记和科普作家比尔·布赖森也曾获得此奖,但它表彰的不仅是作家,亦有其他领域的杰出人士。喜剧演员威尔·费雷尔和前足球明星加里·莱因克尔均曾榜上有名。
(实习编辑:马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