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毛泽东与历史小说《李自成》

2008-10-03 10:23:17来源:新闻午报     作者:

   

  姚雪垠写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过程中,得到毛泽东的关怀与支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但一位日理万机的全国领袖怎么会亲自去过问一个作家写小说的事情呢?其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原委。

  毛泽东给了姚雪垠一块“免斗牌”

  毛泽东最早关心姚雪垠写作《李自成》的事是在“文革”初期。这还是从姚雪垠赠书给毛泽东说起。1963年,《李自成》第一卷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社会反响很热烈。姚雪垠即寄赠一部给毛主席。他知道毛主席一向重视明末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胜利三百周年,而实际上,毛泽东却一直没有看这一部书。

  三年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才进入毛泽东的视野。那是1966年6月中旬,毛泽东准备离开杭州汪庄时,秘书整理毛主席随身携带的图书,拣出了这本《李自成》。毛泽东拿过来翻阅,被吸引住了,他爱不释手,忍不住读了下去。

  毛泽东离开汪庄以后,到韶山住了十几天,6月28日抵武汉。7月8日,他在一封书信中写道:“自从6月15日离开武汉以后,在西方的一个山洞里(注“即韶山滴水洞)住了十几天,消息不大灵通。28日来到白云黄鹤的地方,已有十天了。每天看材料,都是很有兴味的。”这每天看的很有“兴味”的“材料”中就有《李自成》第一卷(上册)。

  这期间,毛泽东已把它阅读完毕。何以知道?毛泽东在8月中旬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上对王任重说,你告诉武汉市委,对姚雪垠要予以保护,他写的《李自成》第一卷,分上下两册,上册已经看完,写得不错,让他继续写下去。当时王任重是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所以列席中央政治局会议。第二天一早,王任重就给宋侃夫(武汉市委书记)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这条最高指示,对姚雪垠来说真是生死攸关。当时是“文化大革命”进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破四旧”、“立四新”的热潮,红卫兵运动刚刚兴起,小将们正狂热地揪斗“黑帮”,许多文艺界人士遭劫。人民艺术家老舍就因不堪毒打和侮辱,于8月24日自尽。姚雪垠在武汉也早已被作为批判的对象,如果不是毛泽东亲自指示,只怕姚雪垠也在劫难逃。

  毛泽东“予以保护”的指示,犹如赐给了姚雪垠一块“免斗牌”,武汉市委立即研究如何落实对姚“予以保护”的措施,规定:不批斗,不游街,不抄家。三个“不”,救了姚雪垠,使他得以在动乱中继续写作。1973年,他完成了《李自成》第二卷的书稿(约70万字),并于1974年抄出一份清稿征求意见,进行修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姚雪垠的写作条件很差,更困难的是,书写成后无处出版,怎么办?

  江晓天建议上书毛主席

  正在姚雪垠万般无奈之际,《李自成》一书的责任编辑江晓天突然出现在姚雪垠面前。

  1975年9月,江晓天因事去广州。9月下旬,江在从广州返回北京途中,在武汉下车,专访姚雪垠。姚向江倾吐《李自成》写作、出版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因难。江向姚畅谈了7月以来文艺调整的种种情况。江晓天认为,目前,在毛泽东调整党的文艺政策的一系列指示下,文艺界正逐步复苏、活跃起来,形势是好的。但中国青年出版社不可能在短期内复业,《李自成》的出版等问题看来只有请毛主席出面关心,才有望解决。

  10月6日,姚雪垠接到江晓天从北京来的信,江在信中建议:上书毛主席。他写道:“作为一个编辑,从党的文学事业着想,也应竭力支持把《李自成》尽早尽好出版,何况主席又说过话呢?”但是,根据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情况,再在中青出版目前不大可能了,怎么办呢?江晓天接着说:最近有个想法,供你参考:可以给毛主席写封信,报告《李自成》稿子的写作情况和你的愿望。所传主席对第一卷说的话虽尚待了解确切,但看来是有这回事,说明伟大领袖对《李自成》是关心的。你已近高龄了,虽然健康状况转好,但要完成五卷,还需要抓紧时间,出版晚两年问题不大,我是想早把它搞好,包括早点排印,多听听工农兵和各方面的意见。目前这种情况无法进行。妥否,请酌定。

  谁来送信?姚雪垠想到了宋一平

  姚雪垠接读江信后,经过再三考虑,觉得江的建议不错,只是通过什么渠道把信件送到主席手里呢?姚雪垠想到了宋一平。这位二十年代的老党员,曾经在莫斯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过。建国后,在武汉担任过11年市委书记,分管文教,对姚雪垠很关心。后调北京,时任哲学社会科学部临时领导小组成员。

  10月8日,姚雪垠给宋一平写了一封长信,“汇报稿子的进行情况以及出版问题”,另外请教给毛主席上书的事。姚雪垠给宋一平的这封信没有留底稿,时过近20年了,不仅世人不知其详,连姚本人也记忆不全了。所幸由于某种机缘,这封信及10月19日致宋的另一封信都完整地保存下来。姚在信中介绍了《李自成》写作进展情况和困难,其中特别提到茅盾(沈雁冰)为他看稿的负责精神。姚写道:

  第二卷(稿)子在去年春天请人帮忙抄了一份,约有七十万字,寄到中国青年出版社,由该社文学编辑室江晓天同志看了一遍。因该社暂时不能复业,我又将稿子请沈雁冰同志看看。沈将第一卷看了一遍,写了三千字的长信,从艺术角度对第一卷作了饱满肯定,不少意见十分精辟。对第二卷稿子他看了两遍,随手作了札记,然后对每个单元都写出分析评论,如他认为尚须修改的地方,就作出建议。他在小说方面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又从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以来数十年间经常分析别人作品,所以能从长篇小说艺术的角度看作品,不是从条条框框出发,能深入作者的创作意图。他已八十高龄,又患眼疾不愈,如此细心热情,令人感动。

  接着,姚雪垠对中国青年出版社,对江晓天的工作作风、负责精神大加赞赏。并摘抄了前面已引述的江10月6日信中“提出一个重要问题”的那段话,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考虑了江的建议,认为可行。我想给主席写一封简短而诚恳的信,内容要点为:(一)解放以后,我在主席思想的教育下,决心写一部以李自成为主人公的历史长篇小说,第一卷于1963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出版后曾给主席寄上一部,表示对主席的无限敬爱,也表示是在主席思想哺育下开始做出的一点成果。(二)1966年夏,得知主席看过了这部书,曾指示说,这部书虽然有些问题,但应该继续写下去,将全书写完。我对主席的关怀和鼓励,多次感动得热泪奔涌,下决心更加勤奋学习,力求将这部书完成得较好一些,报答主席。(三)文化大革命后期,《李自成》被列为第一批开放书目,至今仍继续在工农兵和知识分子读者中发生着影响。由于我的思想水平低,加上第一卷出版匆忙,书中问题不少,总想修改重印。(四)这部书共分五卷,估计写成后字数在二百五十万以上,愈往后反映的社会生活愈广阔,阶级斗争深刻复杂,而故事也愈波澜壮阔。我有一个约八九万字的《〈李自成〉全书内容概要》,基本上是打的有准备的仗。我认为我是生活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我的祖国是有数千年文明史和八亿人民的伟大国家,我应该有雄心完成这样庞大的写作计划。但是我今年已经进入六十六岁,因此我目前更需要党的领导和支持。(五)第二卷约七十万字,已于一年半以前完成。由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尚未复业,不能付印,晚两年出版没关系,但我希望早点拿出来排印本向工农兵和各方面征求意见,好在正式出版前能够较充分地听取意见和再作修改。我的这个愿望,希望得到主席支持。倘蒙同意,求主席批交有关单位处理。

[NextPage]

  据我看,倘若这封信能达到主席面前,主席一定会支持的,特别是在目前这种时候。但主席是那么忙,一般信件未必能到了他的手中。我希望你想想办法,通过什么渠道,将我的信转到主席手中。另外,我是否可以写一封内容略同的信给邓副总理?你认为如何送到他的手中?

  宋一平接读姚信,立即找胡乔木。胡读了姚雪垠的信,听了宋一平的汇报,明确表示支持。

  宋一平对转信事有了着落,很快就给姚去信。信中没有透露与乔木商酌一节,只是表示愿意帮他转信,并嘱咐给毛主席的信要用毛笔字写,字要写大些。因为毛泽东左眼动过手术后,虽能看书写字,终究不如健康的眼睛。这个原因,宋一平信中也未明说。

  姚雪垠接到宋一平的回信,10月19日就把给毛主席的信写好,寄给宋一平,请他设法转呈。

  胡乔木将姚信直接转呈毛泽东

  宋一平把姚雪垠给毛主席的信以及姚给他的两封信一并交给胡乔木。胡乔木即于10月23日送主席。

  通常送给毛泽东的信和材料都是交邓小平转呈,这次胡乔木为什么改变线路、直接转呈呢?因为这时,毛泽东对邓小平10月13日转交的清华大学刘冰等人的信已有批评,对《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毛对邓也当面表示不满意。邓小平领导的全面整顿已露出不利的态势。胡乔木与吴冷西等商量之后,决定姚信就不再通过邓小平转送,而由胡乔木直接转呈。为此,胡写了一封短简,扼要地说明此事原委,并将姚雪垠10月8日、10月19日致宋一平的两封信一并附奉。胡的短简是这样写的:

  送上长篇小说《李自成》作者姚雪垠由武汉写给您的一封信。姚在信里说,这部小说他拟写五卷约三百万字,第一卷已改写,第二卷已写成近两年,但还没有地方出版,请求您能给予帮助。

  姚的信是宋一平同志托我转送的。宋现在哲学社会科学部工作,以前长期在武汉,所以姚把信寄给他。宋还把姚给他的两封信也给我看了。因为这两封信可以帮助了解姚目前的具体困难,所以现在也一起附上,供您在需要时参阅。

  毛泽东支持姚雪垠写好《李自成》

  毛泽东阅信后,11月2日作了批示:“印发政治局各同志,我同意他写《李自成》小说二卷、三卷至五卷。”据姚雪垠说,毛主席的批示是写在胡乔木致毛主席的信上的。所以,印发政治局各同志的这一文件包括了胡信、姚信及姚给宋一平的两封信。

  由于毛泽东亲自关怀,姚雪垠于1975年冬调进北京,《李自成》第二卷得以发排。粉碎“四人帮”后的1976年12月,《李自成》第二卷终于付型。第一卷修订版也于1977年二三月出版。中国青年出版社由此复业,在当代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一本书救活一个出版社的富有特殊光彩的一页。

  1977年6月,《李自成》第二卷中、下册的大开本出书后,姚雪垠即向乔木赠书并于6月27日致函感谢。信中写道:“首先感谢你七五年秋天将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转了上去,使我能够继续致力于《李自成》的写作工作。从七五年冬我到北京以后,因‘四人帮’当道,每前进一步都有尖锐斗争。”表示“在如何写好这部历史小说问题上,我还得作很大努力,也得作一些新的探索”。还说:“我有意通过这部小说写出明清之际各个阶级、阶层的生活、动态、互相关系,各个地区的生活画面。能否如愿,尚得继续翻山。”

  1977年7月,邓小平同志回到中央领导岗位,恢复原来担任的工作以后,即委托张平化(中央宣传部部长)去看望姚雪垠。张对姚说:邓副主席委托我来看你,你为党和人民做出了贡献,有什么困难,提出来,帮你解决。姚雪垠当时确实有些困难,家里两三口人在北京还没有户口,书和卡片还都在武汉,但他考虑到国家正是百废待兴之时,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所以这次他没有提。半年后才写信给小平同志反映。

  在邓小平的关心下,姚的困难得到解决,有了一个很好的生活和写作环境。为他配备了助手,为他提供写作条件,让他到河北、辽宁,以便他实地考察山海关、锦西一带的地势风貌,了解清政权入关前建于沈阳的故都情况,这些都是他在以后几卷小说中要描写的。

  谈到毛主席对他的关怀,姚无限深情地说:在“文化大革命”中像我这样受到毛主席亲自保护的恐怕没有第二位作家。没有毛主席的支持,《李自成》第一、二卷不可能那么快地出版。

  姚老已是八十四岁高龄,仍每天笔耕不止,他总嫌时间不够用。目前,《李自成》第五卷的写作进入最后阶段。他告诉笔者, 1975年写信给毛主席时说:“《李自成》之外,还有一个写太平天国的计划”。现在计划有了改变,准备在《李自成》杀青以后,写以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等六君子为主人公的《戊戌变法》了。

 (实习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