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AI闯入网文赛道 网文编辑:工作量多了50%,使用者基本是新人

2025-02-26 15:20:08来源:封面新闻    作者:闫雯雯

   

  2025年2月17日,中国知名网络文学网站晋江文学城相关管理人员发布《关于AI辅助写作使用、判定的试行公告》,对AI写作辅助中的文字型辅助和创意性辅助进行分类,划分等级。一旦超过一定范围,影响原创性,则不可使用AI。若超出允许范围的AI辅助写作情形,则面临锁章、永久禁榜等处罚。

  在晋江文学城与AI作者坚决“割席”的态度不同,部分网文头部企业的态度却有些许微妙,宣布已集成独立部署的 DeepSeek-R1 大模型,用于辅助作家们进行创作。

  “AI作者”究竟将会怎样影响中国网文的生态? 近日,记者采访从创作者、编辑者、大模型训练者等多角度进行了采访。

  年后工作量增加50% 新人用AI的较多

  “在DeepSeek火了之后,年后的确是收到了很多AI的稿件。”小白是一家小型网络文学网站的男频主编,过完春节之后,他发现自己每天处理的工作量变多了。在此之前,他每日的工作需要注意文稿本身的质量,最多也就是避雷一下质量普通的工作室,“但是现在还需要排除掉这些数量繁多的AI稿件。”

  据小白估计,他如今每天需要处理的稿件比之前增加了50%左右,而这多出来的工作量几乎都是AI的作品。

  “目前阶段来说,大部分投AI稿件的都是一些新人。新人们对于网文或者说写作这个行业不太了解,看到了一些关于AI的宣传之后,就用AI生成了稿子过来投稿。实际上,这种稿件的AI味道很明显,很容易就能辨别出来,只是有点浪费编辑们的时间。”小白说。

  在小白看来,AI是一个很好用的工具,但是目前还是没有办法取代一个正常的、有自己想法和能力的作者:“AI写作的话,用来辅助或者帮忙进行长篇框架的搭建其实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人之所以进化为人就是掌握了工具的使用,而AI确实是一个很强的工具,只要使用得当,完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作者如果是只用AI进行创作,稿件的逻辑很容易变得非常混乱,直接全部丢给AI进行生成的文稿,出来的东西很缺乏逻辑性和代入感,在商业写作层面更是完全交不了差。”

  与小白持相似观点的还有作家、编剧缦彩笺,春节之后她也收到了一部分AI的剧本,对于这些由机器写作带来的剧本,她的评价是:“寡淡无味,套路化,最重要是没有情感,没有创新,全是老梗。”

  在缦彩笺看来,人性的复杂性是机器写作模仿的:“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有很多心理活动,各种纠结,但是使用AI进行写作,它的行文可能会是一种比较模式化的流畅,特别是景色等,会比普通人写得好。但是小说并不是景物描写,它更在乎的是人的情感,AI目前还做不到。AI, 它是工具,它是属于人类的工具,它并不能替代真正的人类。创新能力还是人类会在前一步。”

  但是AI写作的到来也的确可能导致这个行业更加内卷:“精品化的要求是一直都会有的,作者需要不断地去创新。一些固守成见、得过且过的一些作者很可能就会被淘汰。”

  作者群里讨论增多 面向海外的作者吃到红利

  “最近我们作者群里关于AI写作讨论都变多了。”网络作家纤纤(化名)发现自从Deep Seek成为爆款之后,引发了大家的探讨,“但是大多数作者都只是用AI来查资料,或者对于作者思路进行整理和辅助,纯粹用AI写作还是不行。”

  目前针对作者们用AI写作,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用机器进行生成篇幅较长的稿件,它的逻辑经常跑偏,甚至会发生前后矛盾的事情。

  纤纤表示,由于自己的主要输出平台是海外,暂时还没有受到这一波AI写作的负面影响,反而还吃到了一波小小的红利。“因为AI,我感觉文章的翻译进度还提高了一些。因为以前针对海外的文稿大多数是人工进行翻译的,比较费时间,作者等待上测试的时间比较久。现在大多海外翻译网站都是先AI,再人工修改,提高了效率。比如说,以前我的稿子英语翻译完之后,需要等待比较长的时间才会翻译成其他的语种,但是现在AI已经缩短了这个翻译的时间。”

  实际上在DeepSeek之前,纤纤已经尝试在自己的创作中使用AI,“比如说天工等,但是不会使用这类的软件对于文章进行润色,而是当成一个问答的工具。我前一本小说,女主涉及了医疗仿生行业,我对此不是很了解,因此会询问AI,让它回答专业的知识。有时候我也会跟AI聊一些商战,AI能够回答一些我没有想到或者看不到的盲区。”

  “现在国内很多网站和码字软件,都有AI润色的功能,我之前试过,但是觉得废话比较多,不如我自己写得精练,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使用。”纤纤透露,有一部分作者还是喜欢用AI润色,几天前某大型网站的作者就用AI润色,因为忘记删除词条被作者发现,引发了作者和读者圈的震动。“其实既然风潮无可避免,就不要想着躲避它,把它当作手中的剑,让它去开路而不是代替自己。AI虽然成熟,但是替代不了人。它有知识,但没有智慧。”

  训练AI写文的成本较大 容易导致用户疲软

  “不能只看功能和效果来判断是不是能通过训练AI写作挣钱,而是要按整个行业的格局。”一名从事AI训练的开发人员这样告诉记者,“目前我就处于跟某大型网站斗智斗勇的后期阶段,通过训练甲AI来创作,然后训练乙AI让它来判断这是不是真人写的。”

  这名开发人员认为,由于资本的介入,一部分大型网文企业会部署和投入人力物力来训练AI,但是这是一个回报周期很长,而且有着不确定性的事情。

  “首先,目前的AI没有办法自己找热点、找题材、找噱头,灵感还是来自人。其次,训练一个能够写作的AI,除了算力的成本之外,还需要一个几十人的编辑团队每天对它进行训练,进行引导,这个成本还不如去收稿。因为现在很多作者跟网站是签的分成协议,因此对于网站来说还是更划算的。”

  在他看来,目前AI创造出的作品内容节奏较慢,“干货”少,需要人为进行“快进”。“不管是按广告计费还是按订阅计费,用户要看的是激烈的冲突,各种心理和对话的描写,不是一堆文字和环境描写堆砌出来的内容。AI擅长生产的内容恰恰是描写,这种内容如果不经过修改,会导致用户疲软。”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