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6日,第一届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之专题九在线上举行。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青年学者齐聚云端,围绕“工业文明演进中的媒体、性别与文学”这一主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
论坛伊始,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修斌、《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主编叶祝弟分别发表致辞。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专题论坛策划人彭敏哲主持论坛。
在主题发言环节,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清小说戏曲图像学研究”首席专家乔光辉教授作了题为《文学图像学研究之反思》的汇报。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媒介文艺研究”首席专家单小曦的发言题目为《作为智媒生产的人工智能文艺》。
论坛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主题为“性别与文学”,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堃、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马勤勤、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林峥、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何明敏、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研究员刘潇雨围绕《五四“反家庭”叙事的三个层次及其思想遗产》《通俗翻译与女小说家的中西杂交——从包天笑、周瘦鹃的两篇同名译作谈起》《通俗小说、社会新闻与游艺园——民国北京城南的市民消费文化》《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电影院的恋爱风景》《制造“女读者”:革命文学的阅读启蒙与性别政治》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学术观察。刘堃老师以五四女性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中蕴含的叙事模式、价值诉求与历史影响。马勤勤老师聚焦于包天笑和周瘦鹃的两篇同名译作,探讨“鸳鸯蝴蝶派”翻译小说的文化研究与翻译研究上的双重价值。林峥老师以《春明外史》-《世界晚报》-南城游艺园为个案,思考清末民初以来的通俗文学与娱乐空间、新闻出版、市民阶层以及新旧文化的关系。何明敏老师分析了“何为恋爱”到“如何恋爱”的电影院恋爱现象及其相关舆论。刘潇雨老师以1920年代末期至1930年代初期盛行的革命文学为研究对象,考察其隐在的一种小说叙述结构——制造“女读者”。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黄湘金、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马春花对上述发言作了学术总结。
论坛第二单元主题为“新媒介与图像”,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潘静如、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助理教授陈雅新、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彭敏哲、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程诺、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彭志分别就《制造“艺术”与书写“旧京”——冼玉清<旧京春色图卷>的题跋生成史》《拉罗谢尔藏外销画与戏曲中的龙舟表演》《从宫廷到日常:近代西方画报中女性形象的多重建构》《失落·融入·归属:当代西方图画书中的亚裔移民》《都会图景与画笔救国:<时代漫画>中的直言与隐义》等发言主题进行交流与阐述。潘静如老师展示了冼玉清《旧京春色图卷》的题跋生成史,并探索冒广生等光宣文人在近代政治、城市、社会变迁过程之中的心灵史。陈雅新老师以拉罗谢尔艺术与历史博物馆所藏13幅戏曲题材外销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古代戏曲舟船表演、剧本的舞台性、戏曲表演“虚拟性”的衍变、戏曲及其包含的民间文艺的祭祀性等相关问题。彭敏哲老师搜集法国、英国、意大利画报等一批新材料,探索近代西方画报中所表现的女性形象,以期为近代女性与图像研究提供新的可能。彭志老师聚焦《时代漫画》,从“都会图景”与“画笔救国”两个角度阐释了《时代漫画》的直言与隐义。程诺老师选取七本讲述亚裔移民故事的当代西方图画书,从移民图画书简史、基本故事类型、图像叙事技巧及效果、深层“图式”及意识形态、教育价值及阅读魅力等方面加以考察。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秦方、北京市社科院汪艳菊、《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屠毅力三位学者作总结阐述。
论坛第三单元主题为“人工智能与数字人文”,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罗峰、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周于飞、中山大学博雅学院讲师陈慧分别就《“工业党”何以可能:基于知识分子分化的研究视角——兼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向何处去》《数字人文在清代诗歌研究中的运用》《无限即有限:大数据时代AI作诗的再反思——从刘慈欣《诗云》谈起》等主题作了汇报。罗峰老师认为,分化自“公共知识分子”的“工业党”,表现出了属于当代知识青年群体所特有的鲜明历史底色与代际特征。周于飞回顾了中国的数字人文发展历史,重点介绍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平台”和“浙江大学学术地图发布平台”两个数据库。陈慧老师认为人工智能仍有必要借鉴古典诗学理论中调和无限与有限的人文精神。《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屠毅力对以上三位学者的发言作了学术总结。
论坛第四单元主题为“影像与叙事”,重庆文理学院讲师窦新光、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讲师高翔宇、重庆文理学院讲师平瑶、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静分别以《凡尔纳小说<铁世界>在近代东亚的传播与变异》《民国女影星银幕内外的歌舞、演艺与健美——以王人美为中心》《我们如何叙述底层?——合论东亚底层电影三部曲<小偷家族><寄生虫><无名之辈>》《弹幕版四大名著:“趣味”的治理术》为题作了精彩发言。窦新光老师考证了凡尔纳小说《铁世界》(1879)从西方传入东亚的转译过程,着重分析了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韩三国的接受差异及原因。高翔宇老师讨论了民国女影星王人美银幕内外的歌舞、演艺与健美。平瑶老师以三部东亚底层电影为例发掘底层叙述的多元光谱。李静老师从B站上的弹幕版《四大名著》探析互联网时代的新文学生活。本单元学术总结人为河北师范大学教授李建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王翠艳。
论坛的最后,召集人屠毅力、彭敏哲分别作了总结发言。
与会学者认为,本次论坛内容丰富多元,以跨时代、跨国界、跨媒介、跨学科的多视角讨论,从学理上探讨了女性权利的热点事件;分析、反思了科学文明的进步现象;并从历史研究和对当下新型媒体现象的分析中观照了媒介转向下的文艺问题、网络问题。本次论坛四个单元的讨论,凸显了当代青年学人对历史、文化、社会的思考。
此次论坛由《探索与争鸣》杂志社主办,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承办。线上200余观众积极参与,互动频繁。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