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文明如何证明?殷墟的甲骨文写了什么?海昏侯墓里为什么有那么多金子?水下考古怎么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旗下知识服务平台“中读”音频课程《了不起的文明现场:跟着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同名图书日前与读者见面,线上线下联动,带领人们走入中华文明现场。
10处重大考古发现开观察中华文明新视角
“这本书为普通大众理解中华文明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有读者这样评价《了不起的文明现场》一书。
新石器时代的良渚古城、堪称“最早的中国”的二里头遗址、商代晚期的安阳殷墟、拨开古蜀迷雾的广汉三星堆,以及小河墓地、秦始皇陵、汉代海昏侯墓、汉唐长安城、宋代沉船南海I号和敦煌莫高窟……《了不起的文明现场》还原了众多考古发现中的十大考古遗址现场,从新石器晚期一直延续到宋元时期,同时也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蕴涵在内。在该书中,刘斌、许宏、唐际根、高大伦、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段清波、杨军、刘瑞、崔勇和樊锦诗等10位长年在一线勘探的考古学者,结合自己二三十年的研究工作,深入浅出地为公众揭开考古探掘的面纱。在他们笔下,这一个个现场如同“时间胶囊”,展现了中国各阶段的社会生活与文化风貌,给予人们另一种观察中华文明的视角。
业界人士认为,《了不起的文明现场》能够促使读者思考中华文明的价值和中国考古之于世界文明的意义。正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在该书《总序》所说:“中国考古是世界考古的一部分。我们做中国考古,其实也是在做世界考古。用中国眼光看世界,用世界眼光看中国,一定前途无量。”
10位一线考古学者全景还原遗址发掘现场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推动考古学进入中国的历史学家傅斯年这样形容考古学。20世纪的考古发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中国历史的认知,也改变了世界对中国文明的基本看法,其背后是一代代考古学者的不懈努力和矢志奉献。
《了不起的文明现场》一书不仅将音频课汇编为文字,而且重新编写,将专深的考古报告、学术研究转化为面向普通读者的生动可感的知识读物。所选遗址密切相关的一线考古学者,或身为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或是学科带头人,众多“国家宝藏”在他们手中惊现于世。“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从上世纪60年代来到敦煌“实习”,见证了敦煌半个世纪的考古历程;许宏是二里头考古队第三任队长,与二里头相伴近20年,带领考古队一铲一铲挖出“最早的中国”;刘斌是良渚古城的发现者、发掘主持人,崔勇是中国第一代水下考古队员、南海I号考古发掘领队,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是罗布泊小河墓地发掘领队,段清波是原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
这10位学者将考古报告中的地图、位置示意图、平剖面图以及出土的重要文物结合起来,尽力再现发掘现场的原始情景,并在书中提供背景知识、发现过程、延伸阅读、博物馆展品等信息,讲述重大考古发现的发掘经历、前沿进展以及文明背后的故事。
知识永远开放使知识资源双向流动
《了不起的文明现场》一书源于三联“中读”开发的同名音频课程。该课程自2018年10月上线以来广受欢迎,播放量超过200万。
对于这本书和音频课程的关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数字出版与营销拓展中心主任詹那达认为,音频课程是一种全新的专业学者接触公众的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三联书店一向重视将学者的最新研究进一步加工提炼并转化为大众都能享有的知识财富,而新的数字传播环境,给三联提供了出版图书之外更为丰富的选择。
“三联‘中读’这一数字平台,就是想尝试通过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连接线上与线下,让专家的思考走出书斋和专业读物,面向更广泛的受众。”詹那达认为,通过轻松、易懂的音频课程,人们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也对相关的主题有了深入了解的兴趣,“这时候就该图书上场了”。
“通过音频课进行知识的普及和铺垫,为读者向顶端攀登搭建一架梯子,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一切最终还是会围绕有价值的深度阅读来展开。”詹那达说,未来,“三联生活周刊·中读文丛”还将陆续推出《了不起的世界文明》《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宋朝风雅》《谁在书写我们的时代——邂逅十位当代文学巨匠》等图书。
“我们认为,知识永远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知识的可靠性不仅来自权威,更来自开放的对话。”詹那达表示,三联书店计划邀请各领域的优秀学者,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和传统出版服务相结合,使知识资源在学者与公众之间双向流动——对学者而言,知识经过了质疑、检验而变得更具理性;对读者而言,看上去冷僻、高深的问题因走出书斋而变得亲切可感。“由于分享与体验,知识本身也会激荡出更多的可能性。”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