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的情景,张伟还历历在目:“我力主选择最偏远贫困的地方,县里就给我推荐了长发村。”2017年年初,四平市委决定派一批扶贫干部进驻四平市的贫困村,其中就包括四平市文联副主席、四平市作协主席张伟。对于长发村的贫困,四平市作家们印象颇深:村部院子没有一块砖,只有一口压水井,围墙倾斜,用木杆子支着,两垛苞米秆子之间就是解决内急的地方。走访了村里的八九家贫困户也是同样的破落。2017年,这个居住着493户村民的小村有37户贫困户。大家开始替张伟担忧,这样艰巨的扶贫任务能完成吗?
2017年3月,张伟作为扶贫工作队员正式入驻长发村。他与村民同吃同住,记不清对每家贫困户走访了多少次,做到了对每个贫困户都了如指掌。2018年长发村剩下9户贫困户,2019年所有贫困户脱贫,这个成绩的取得,张伟功不可没。他将在长发村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下来,2019年9月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扶贫笔记》。这本凝聚着张伟两年心血的书也使他得到了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先进个人荣誉。
“我们更应看重的是记在老百姓心里的日记”
30年前,张伟就当过副乡长。因为他从小就在农村长大,30多年写作的主要题材就是农村的发展变化。他对农村和农民有深厚感情,真心实意地想帮助长发村民,为他们做点事。
2017年年末,上级发了日记本,要求扶贫干部将每天的工作都详细记录下来。一次,张伟与村民聊天时谈到节气,脑子里忽然像放电影一样,他在清明、夏至、立秋这些节气前后做的事一下子都清晰回放出来。二十四节气有固定规律,到了某个节气就有某个节气的事情,比如夏至他到田间调查贫困户抗旱情况,立秋就去村民家商量把孩子送出去打工。趁着这次一捋,他把日记写了出来,从此,他养成了写扶贫日记的习惯。他的日记不是“流水账”,是一篇篇生动的故事,也像一篇篇散文或小小说。张伟说:“对于我,留下的是日记。不过,我们做了什么都在老百姓心里记着呢。相比这本写出来的日记,我们更应看重记在老百姓心里的那本日记。”
关注苍生身体力行
长发村的扶贫工作队员共3人,张伟是其中之一。对于贫困户最主要的工作是帮他们领取低保,减免学生学费,保证上学、大病救助、危房改造和土地流转;贫困户脱贫后还要对他们观察、验收,尽量避免返贫,这些工作十分繁杂。张伟对村里的甄家老两口印象很深。他们平时话很少,是朴实的庄稼人,张伟为他们做了很多事。有一天甄大爷到村部给张伟送来了自己做的鹅毛垫子,让张伟靠着“别着凉”。拿着他们亲手制作的鹅毛垫,张伟心里温暖异常。他说,这个鹅毛垫他会永远珍藏。他曾把中国作协给他“深扎”的补助拿出来给村里买砖。村干部受到感动,知道他爱吃大豆腐,就悄悄把大豆腐放到他的窗台上。大队会计晚上有时来陪张伟喝两盅聊聊天,已经和他亲如兄弟。村里人在用行动表达着自己的真心。
面对土地和乡亲们,张伟是谦卑的,他的样子就像个农民。一位北京的评论家曾说他是“最土的作家”,他一点不反感这个说法。在书中他写道:“我父亲告诉过我,在人之下,把自己当人;在人之上,把别人当人。”他也是这样做的。
长发村的扶贫工作,不仅让张伟记录下一个个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也总结了很多心得。他说,“精准”扶贫的工作原则太重要了,不仅使扶贫工作进入快车道,大大提高了效率,也保证了最重要的公正。他坚信,公正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因素,也是让所有贫困百姓受益,与党员干部心连心的重要保障。
张伟说:“扶贫工作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辛苦、放得下身段、看得见问题。乡村的土地哺育了我,我的乡土情怀让我为此竭尽全力;文人的良知也时常告诉我,必须关注苍生,身体力行,为中国最广大的农民兄弟做点什么。”
将扶贫进行到底
《扶贫笔记》出版后,张伟还在继续着他在长发村的扶贫工作,将一直到2020年年底。他仍然在记录着扶贫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目前,他已写完60多篇,以后还要整理成书。
4月,记者来到长发村,跟随张伟一起工作了一天。这一天,张伟建议村民王美玲,她家的女儿要考研,不要着急挣钱,有困难大家会一起帮。王美玲感激地说这回心里有底了;他对甄大爷说他春节收到了甄大爷儿子的拜年电话,自己当时真是又惊讶又欣慰;他询问李春江的病情,与他的小儿子一起念诗,屋里顿时有了笑声;他拿起李凤江老人的“老人手机”看是否正常,学会用手机的李凤江连说你们啥事都帮我,我这心里暖和呀……村民们已经把他当成了自家人。
张伟对记者说,工作越深入,觉得需要做的事情就越多,心中的责任感就越强。他说,即使载不动所有,至少可以载动一颗心一片情以及一腔热血。不是每个人都能济世,但人不能没有济世情怀。他说他会抱着初心把扶贫工作进行到底,上不负组织重托,下不负村民热望。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