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由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办,河北文学馆承办的“读书荟”活动在新的一年再次开讲,当代诗人、诗评家、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欧阳江河带来一场以“当代诗歌写作的现场问题”为题的讲座。他结合自身多年的诗歌创作经验和诗学研究心得,以一名诗人的敏锐触角和诗评家的独到视野,从“词与物”的关系入手,针对诗歌写作的现场感与及物性问题、诗歌写作中的私人性与公共性的转化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翔实的探讨与论证,既深入到古典诗歌的腠理与本质,同时触及到当代诗歌写作存在的症结与病灶,吸引了省内外百余名诗人、作家、高校师生和文学爱好者前来聆听。
在讲座中,欧阳江河首先以唐宋时代诗歌创作为例,从诗人创作语言的转化、印刷技术的革新等方面阐释了回到古典诗歌的写作现场,如何超越诗法,创造出独特的诗歌语言与叙事模式。并针对当下诗歌的写作现状,提出“诗歌的当代性,正是对当代诗歌写作亟需面对和书写的主题。”
欧阳江河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中国的许多诗歌创作形成了某种惯性,失去了个人特征,失去了原语言,失去了和世界、和肉身、和真实感受等等一切发生联系的可能性,因此都变成了修辞,变成了词的组合。换句话说,失去了诗歌应有的现场感与及物性。他认为,今人不必刻意模仿李白、杜甫、韩愈的诗歌境界,“诗歌所处时代的现场感与及物性,才是诗人最应该处理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播(交往)方式的转变,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诗歌语言也需要转型。只有具备当代性的诗歌,才可能让历史与现在贯通,才能成为经典。
在谈到“词与物”的关系问题时,他强调,现场感一定来源于现实本身,但如何从现实转化为现实感,没有一个天然转化的机制。它可以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也可以源于现实并深于现实。诗人不能仅着眼于单一维度来进行写作,否则诗歌就会失去其应当具备的“呼吸”和“心率”。
对于中国当代诗歌如何进入世界写作“现场”,欧阳江河强调,要始终坚持中国诗歌的独特性与原创性。“诗歌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交流、传播影响要依靠写作的独特性、原创性。” 他认为,中国诗歌要进入世界诗歌写作的现场,诗歌的传播交流不能只停留在图书市场等层面,还要进入诗歌写作的现场、诗歌批评的现场、诗歌学术的现场。通过诗歌表现出中国当代的人情故事、中国大众的思想灵魂。
讲座过程中,欧阳江河还声情并茂地朗读了《翠鸟》《梦见老虎》等诗歌,带领大家一同领略当代诗歌深邃的魅力,全场掌声不断。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