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105岁马识途余霞满天 寄望青春

2019-10-07 09:19:18来源:封面新闻     作者:张杰 

   
听到105岁马老又出新书消息,忍不住感慨和惊叹。不少作家进入晚年后,由于健康或者写作状态问题,创作基本处于歇业状态。

  听到105岁马老又出新书消息,忍不住感慨和惊叹。不少作家进入晚年后,由于健康或者写作状态问题,创作基本处于歇业状态。出生于甲寅虎年的马识途,历经多个时代,穿越层层风雨,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依然关心和思考着这个世界。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马识途是革命家。同时他也是文学方面跋涉多年、深有造诣的作家。他的川味小说曾被姜文改编成华人电影史上经典之作。


  有一位有如此深厚资历,丰富阅历的高领作家,是四川文坛的骄傲,也是全国文学界津津乐道的传奇。纵向来说,在整个现当代文学史上,马老创作力如此持久旺盛,也罕有匹敌者。


  或许有人会问,活到105岁了,为什么还要继续辛苦创作?马老回答说:“我现在眼睛也看不清,耳朵也不灵了。看书,写作是比较困难了,没有以前那么自如了,但我不能总是无所事事嘛。两度遭受癌症侵袭,居然两次都战胜了,和时间赛跑,我尽量发奋写东西。”马老言辞铿锵有力:“为了美丽理想,虽历尽沧桑,但是壮志未改,在余霞满天中,我要发挥余热,报效祖国和人民。


  2019年9月,即将迎来新中国70华诞之际,105岁高龄的马老在《人民日报》刊文,叙说他与祖国的故事。他感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仿佛转瞬间,我已经跨过一个世纪,进入一百零五岁了。回首百年岁月,既如梦如烟,又历历如在眼前。”对于“新中国”三个字,在105岁马老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他“更能感受到置于百年沧桑的历史里,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是多么来之不易,有太多值得记住的故事。”


  同一个9月,中国作协向从事文学创作70年的全国多位作家颁发“从事文学创作70年”荣誉证书。马识途、王火等9名四川作家名字赫然在列。9月25日下午,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钱小芊在省作协主席阿来和省作协党组书记侯志明的陪同下,专程赶往马老和王火家中,送上“从事文学创作70年荣誉证书”。接到证书的马老感慨道,“我的文学创作,真的经历了70年!我一个半路出家的业余作家,竟然写了70年。”除了获得“从事文学创作70年荣誉证书”,马老还获得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对于当下的国家和时代,他的心情可以用一副自创对联表明:“七十年风雨历程改革开放不忘初心 十三亿艰苦奋战富民强国牢记使命”。


  “我写出的只是丰富素材中的一小部分”


  2019年6月,马老出了本散文集选编《西窗锁言》。在文中他寄语年轻人,谈杂文写作,评生活百态,尽显风趣幽默、智慧豁达。马老还有两本新书将出:散文集《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和《夜谭续记》。马老写出《夜谭续记》,更是一个文坛佳话。最早开写于1942年的《夜谭十记》,文笔老练、纯熟,字里行间有一种传统古典文学的韵味。在续记中,马老又给我们讲了怎样的故事,令人期待。


  马老对自己写作的要求是高标准的。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马老说,“我其实没有什么终身成就,我有的是终身遗憾。”他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一个我自认当之无愧的革命家。我写的很多文学东西,都是为革命呐喊,但在艺术水准上,我真的不够。革命胜利后,我又走上从政的道路。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很多东西都没时间写。”马老自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又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四年,在文学创作上受到科班训练。又长期在为中国解放战斗和参加建设中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他觉得自己“应该创作出远比我已发表作品更好的作品,然而令我遗憾,没有实现我应有传世之作的理想。”


  在人民日报的撰文中,马老再次提到,“在我生活过的一百年里,中国发生了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进行的革命是多么悲壮,又是多么炫丽!有多少慷慨悲歌之士,多少壮烈牺牲之人,多少惊天动地之事,都可以作为我们加以提炼与展现的文学素材。遗憾的是,我写出的只是这丰富素材中的一小部分。”对于当下的文学界后生,他报以殷切的希望,“伟大时代呼唤伟大作家和伟大作品。时代永远是需要文学和作家的。如果我们拿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精品来,人民永远是欢迎的。因此,我始终怀抱乐观的态度关注文学界。”


  为鼓励后学,马老身体力行。百岁时,他将义卖的二百多万捐给了川大文新学院,鼓励热爱文学的寒门学子。以此笔善款设立的“马识途文学奖”,自2013年开始颁发至今,已经走过五届,资助一批又一批川大寒门学子。2018年10月10日,《马识途文集》北京首发式暨马识途书法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马老还乘高铁从成都亲自赶到北京。2019年3月28日下午,在“马识途文学奖学金捐赠签约仪式”上,马老亲手签署文件,再次将他的书法展义卖所得税后款为105万元义款,交到相关负责人手中。马老还当场建议将“马识途文学奖”名称改为“青苗文学奖”。


  战时烽火急 文学梦再续


  1938年,24岁的马千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入党申请表上郑重填上了“马识途”的名字,由此走上职业革命的道路。1941年,马识途考入西南联大就读。丰富营养激发了他少年时代就喜爱文学的心。革命工作之余,马识途开始文学写作。受《钦差大臣》影响,他写出小说《视察委员来了》,后改名《破城记》,即《夜谭十记》第一记。但出于地下党工作的组织性,从西南联大毕业时的马识途,将所写文字一火而焚之后,就投入出生入死的地下斗争中去了。


  1959年国庆前夕,《四川文学》主编、作家沙汀约马老写纪念文章。马老写出《老三姐》。发表后,该文被《人民文学》转载,引起中国作协领导注意。时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的邵荃麟邀请马老参加进作家队伍里来。面对马老坦露本职工作很忙,邵荃麟说:“你写革命文学作品,对青年很有教育作用,你多做一份工作,等于你的生命延长一倍,贡献更大,何乐不为?”这一点真的打动了马老。


  1960年代,在韦君宜(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的建议下,马老以他在地下革命工作中遇到的奇闻轶事为素材,写成10个故事。最终完成“夜谭十记”。韦君宜还跟他商量还要写《夜谭续记》《夜谭新记》。但担负繁重行政工作的马老,确实没有足够精力进行文学创作,于是也就被搁置起来。这也成为马老多次提及的一个“遗憾。”如今,马老写出了《夜谭续记》,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让自己不再遗憾。《夜谭续记》的背后,还有着一段不寻常的故事:2017年,就在马老动手写《夜谭续记》时被查出了肺癌。但他坚持边治疗边写作,最终战胜了病魔。


  这已足够令人敬佩的了。然而,马老终究是马老。他还给我们一个惊喜:考据文字。早在西南联大时,马识途听到老师们讲甲骨文等,非常精彩,印象深刻。如今年逾百岁的马老,想到早年那些精彩,忍不住凭借自己的记忆,开始整理起笔记!马老的心愿是:“我想写出一本书,关于中国现在的文字和过去的文字,用现在的文字来追溯字源。”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投身革命起,马老在出生入死的地下党工作中得到磨炼;抗日战争时期,在西南联大,他见到一代读书人于艰苦卓绝中的气魄和风骨,也真切听到人民怒吼的心声和越吹越响的斗争号角;新中国成立后,在如火如荼的国家建设中,他从头开始学城市规划、学工程管理和科学技术管理;改革开放春雷滚滚,在日新月异的生活变迁中,他和所有人一样见证着这个国家的扬眉吐气;有幸跨入新世纪,他更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民族实干兴邦的奋发崛起……


  少年负笈出峡,寻求立身救国之道,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马老,一生践行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怀,分量之重,情感之深,令人动容。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