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文学是地理的第二张名片

2019-09-22 09:04:27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树红霞

   
近日,一场有关“古厝里的文学”分享会在古色古香的福州文艺家之家举行,福建省作协副主席、福州市文联副主席、《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社长林那北与近百位文学爱好者重温古厝文韵,共品古厝之美。

  近日,一场有关“古厝里的文学”分享会在古色古香的福州文艺家之家举行,福建省作协副主席、福州市文联副主席、《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社长林那北与近百位文学爱好者重温古厝文韵,共品古厝之美。


  三坊七巷故事多,古老模样惹人羡


  古厝长在,文化长存。今年6月8日,人民日报重新发表《福州古厝》一书的序文,再次激发全社会对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广泛关注。


  当天,林那北分享了自己创作的《三坊七巷》《剑问》等古厝题材作品,与在场读者共同回忆起三坊七巷还未翻修前洋溢着浓郁市井气和福州味的古老模样:老旧坊巷里的经典老店、充满人文气息的名人老宅、相聊甚欢的满是“虾油味”的原住民……这些,都是她后续创作三坊七巷题材作品的珍贵资料。


  2006年,林那北撰写大型纪录片《三坊七巷》,讲述了中国近现代史与福州三坊七巷千丝万缕的联系,反映福州的民风民俗以及民居建筑风格等深厚的文化内涵,最终斩获当年度中国十佳纪录片奖荣誉。


  此后,林那北再度聚焦三坊七巷,创作长篇小说《剑问》,描述一段上世纪30年代发生在福州三坊七巷的传奇故事,并从福州的坊巷文化延伸到泉州的海丝文化、闽西红土地文化,形成带有地方文化元素、历史厚重感的作品。这部作品在精准的地理空间、风土人情和历史背景之下,以其题材厚重、情节曲折、笔法娴熟的特点,引发文学评论界广泛关注。


  作为闽都文化的文脉,三坊七巷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历史底蕴厚重,有太多故事值得书写。正如有位评论家在先前召开的《剑问》研讨会上所说,作为中国从农耕文明转向海洋文明的转折点的物质载体,三坊七巷有那么多人物故事交织在一起,是作家取材创作的“天合之作”,但近40年来,福建题材的独到性和叙事作品表现却并不相称。


  深挖闽都文化内涵,写出文脉之盛


  林那北在地方志短暂工作过一年,几乎看遍了县档案馆里的所有卷宗,让她受益良多。


  她坦言,因为有之前地方志工作的经历,《三坊七巷》《浦之上》这两部作品完成起来都不难,在写作过程中又让她对所置身的这块土地有更丰满全面的认识。


  “文学是地理的第二张名片,一方水土在给本地域作家提供创作养分的同时,后者也以其作品不断充实该地理空间的精神内涵。读者们可以在提及莫言时想到高密,谈到陈忠实时想起白鹿原,这些都是文学作品代言地域文化的成功典例。”林那北说,人们还可以通过一些传世巨著,去管窥早已被历史烟尘所覆盖的遗迹故地,让这些在现实中早已不复存在的地名,依然在文学作品中永葆生命。


  在她看来,大时代与小命运,这是一个永远书写不完的命题。作家要为自己的小说像种子一样找到结结实实的土壤与气质。


  在分享会现场,林那北还从文学角度展开分析和研究,探究文学作品如何传播地域文化及其在传播地域文化方面的重要效用,为地域文化的传播提供借鉴,并希望通过讲座吸引更多的作家关注福州本土文化,立足福州、关注福州、宣传福州,以福州古厝为载体,进一步深入挖掘福州的文化内涵,写出福州的地脉之广、文脉之盛、艺脉之兴和商脉之博。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