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艺术人才的培养是久久为功的过程

2019-08-19 16:28:39来源:文艺报    作者:路斐斐

   
近日,由《中国文化报》主办,以“青年艺术人才成长的空间与途径”为主题的“艺海问道”系列文化论坛在京举办。来自艺术院团、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关专家学者围绕青年艺术人才应如何有效地扶持与引导,怎样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前提下实现艺术人才的全面培养、储备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近日,由《中国文化报》主办,以“青年艺术人才成长的空间与途径”为主题的“艺海问道”系列文化论坛在京举办。来自艺术院团、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关专家学者围绕青年艺术人才应如何有效地扶持与引导,怎样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前提下实现艺术人才的全面培养、储备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大部分剧种的人才培养问题堪忧


  与影视行业相比,由表演人才、创作人才再到舞美人才、管理人才合力支撑的舞台艺术,其后备人才力量的不足或比例失调问题正在成为阻碍相应艺术门类发展乃至传承的基本问题。拿戏曲教育来说,“目前全国348个剧种有专业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剧种不到70个,大部分剧种的人才培养问题堪忧”。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介绍,当前全国戏曲表演专业在校生不过万名,从事相关教育的在编在岗教师不过2000余人,与极度稀缺的人才资源相比,极高的淘汰率与极低的成才率则更令人心惊。即使按10:1的成才比例来对10年学制下分布在10个年级的戏曲生进行估算,每年全国可供储备的人才苗子也不过百名。上世纪在河北、上海、天津等省市颇为有名的戏曲教育几大“码头”,如曾培养过裘派花脸孟广禄等一批戏曲名家的天津职业艺术学校,如今也都面临着师资力量严重萎缩,甚至难以完成全部教学任务的窘境。“戏曲一行的教育,有基本功、乐队伴奏还有剧目的教学等,不同行当、流派、男女生的不同种类加在一起,正常一个剧种的教学开展应不少于30名教师才可完成。好老师能对学生的成长进行全面把握,否则就很难收获高素质素养的优秀人才。”


  对此,评剧表演艺术家王平也深有体会,她所在的中国评剧院自1955年建院以来,从小白玉霜、新凤霞等老一代艺术家那里继承的传统正在面临后继力量越来越弱,批量引进人才困难的问题,“自1997年这届往后,已没有成批的戏校生引进到我们这儿来了。”而相对表演人才,院团舞美人才的缺失则更显急切,“舞台装置其实是很有艺术性的,但现在舞台装置技师、化妆师等这类奇缺的人才在学院里却并不培养,现在剧团里能把一个传统戏规规矩矩装得非常漂亮的人几乎没有了。”


  艺术人才的培养是久久为功的过程


  谈及美术领域的人才问题,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美术处处长刘冬妍表示,美术人才看似基数较大,但真正的创作人才、高端人才仍旧非常稀缺。“经常有美术单位的同志向我咨询能否推荐一些人才,从创作者到管理者都行。以国家画院这样级别的创研机构为例,他们‘80后’的创作人才现在也不超10人,如再不抓紧后备力量的培养,等‘60后’这批知名艺术家相继退休后,画院在职在岗的创作队伍就将出现很严重的人才断档问题。”


  艺术人才特别是更为关键的创作人才的培养该如何定位?刘侗认为,在明确教育定位、明确人才培养方向的问题上艺术院校应承担起更多使命。“拿编剧行里技术性最强的戏曲编剧来说,在人才素质的要求上除一些共通点外还应包括一定的诗词功底,包括学生对戏曲音乐的基础知识、传统戏曲及新创剧目的结构样式的全面掌握等,在如此高标准的要求下每年毕业的专业学生本已不多,而毕业就放弃无疑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王平谈到,中国评剧院能有上世纪50年代的辉煌与当年从延安鲁艺过来的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与宽阔人生格局的编剧、导演、作曲大家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艺术人才的成长是一个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事情,没有至少一二十年的培养与坚持,人才是很难自己生长出来的。”


  为青年艺术人才的


  发展搭建更多平台


  如何更好地培养和造就艺术人才队伍?与会专家认为,这既需要青年人的自身努力,也需要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更离不开整个社会从体制机制上为青年艺术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平台与可能。中央芭蕾舞团党委书记王全兴表示,我们一直在努力打破思维定式,争取激发青年艺术家的更多可能,为他们创造更多可持续学习的机会,并大胆搭建起可将创意用于实践的工作平台,如我们已建立了近10年的芭蕾创意工作坊等,至今推出了一批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屡获殊荣的青年编导人才。


  “青年艺术人才被激发后会产生无限的活力和力量。”北京演艺集团总经理助理董宁认为,新的艺术力量的催生,不仅需要全社会提供资源与制度的保障,不断搭建人才孵化的平台,还需要有关机构、单位与院所不断整合、维护好平台,使各类各级人才间能更好地通过交流、探讨实现相互学习,在思维的碰撞中互相激发艺术创作的灵感,为青年艺术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创作土壤。


  (编辑:李磊)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