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昨日公布了十部提名作品,分别是《北鸢》《寻找张展》《人世间》《主角》《刻骨铭心》《捎话》《应物兄》《牵风记》《北上》《敦煌本纪》,并将于16日将公布最终获奖的五部作品。
在入围前十的十位作家当中,最年轻的葛亮、徐则臣出生于1978年,是70一代作家中的翘楚。而年纪最长的作家、小说《牵风记》的作者徐怀中,已近90高龄。这十部作品从234部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代表了近年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准。
10名入围作家中,除了读者熟知的当代著名的“40后”作家、《知青》的作者梁晓声、“60后”作家李洱也凭借今年刚出版的长篇大作《应物兄》入围,还有红星新闻记者曾经重点专访敦煌立传的叶舟,此次凭借长篇大作《敦煌本纪》入围。
入围作家中最年轻的一批来自“70后”,属于中流砥柱的代表作家——叶圣陶的孙子叶兆言、《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徐则臣以及在高校任教的哲学博士葛亮。
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字数在13万以上的作品。尽管仍有颇多争议,但茅盾文学奖依然不失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自2011年起,由于李嘉诚先生的赞助,茅盾文学奖的奖金从5万提升到50万,成为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
(以作品出版日期为序)
《北鸢》 葛亮,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10月
《北鸢》是作家葛亮创作的长篇小说,是葛亮的“中国三部曲”第二部,该书书写近现代历史、家国兴衰。葛亮首次追溯祖辈身世,将家族故事置于乱世流离、风云际会的大时代中。
该书以民国商贾世家子弟卢文笙的成长经历为线索,以其身后两个家族的沉浮命运为背景,以政客、军阀、寓公、文人、商人、伶人等各色人物为素材,编织了一张恢宏曲折的故事网络,映射出波诡云谲的民国动荡史。
《寻找张展》 孙惠芬,春风文艺出版社,2017年2月
《寻找张展》是近些年创作中的一个异数。在满地蝼蚁般的无力青年形象过剩的情形下,在密密麻麻零余者书写已成为一种“纯文学恶俗”之时,小说将以最为罕见的饱满可感、真切可信的新人典型的书写,成为作家自己文学履历上的现象级力作;在真正具有内在力量感的青年形象已经缺席太久、遍寻无望之时,终于找到张展,这也许会是一个具有文学史意义的事件。
——《人民文学》卷首语
《人世间》 梁晓声,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年11月
《人世间》(三卷本)是著名作家梁晓声饱含深情的总结性作品,展现了作家丰厚的生活积累和健旺的创作活力,标志着梁晓声新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新高度。《人世间》以北方某省会城市一个平民区——共乐区为背景,刻画了从这里走出的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展示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巨变。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至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他们有的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成为社会精英,微之光却永远闪耀,梦想的力量荡气回肠。这是一部关于苦难、奋斗、担当、正直和友谊的小说,他们有的通过读书奋斗改变命运成为社会精英,更多的则像父辈那样努力打拼辛劳谋生。人物的性格命运各有不同,善良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坚忍、尚礼乐群等人性中的幽微之光却永远闪耀,梦想的力量荡气回肠。这是一部关于苦难、奋斗、担当、正直和温情的小说,平民视角,悲悯情怀,激烈的戏剧冲突,纵横交错的复式结构,通过一个个可亲可感的人物全景展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都让小说具有某种“史诗”品格。
《主角》 陈彦,作家出版社,2018年1月
《主角》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作者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及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其间各色人等于转型时代的命运遭际无不跃然纸上。既发人深省,亦教人叹惋。
《刻骨铭心》 叶兆言,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4月
《刻骨铭心》是一部群像小说,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南京为背景,展现了在军阀混战、日军侵华的历史时刻,各路人物在这里经历的刻骨铭心的人生。
《捎话》 刘亮程,译林出版社,2018年10月
《捎话》是一部孤悬于现实之外的寓言,书写了战争和改宗给人带来的身体和精神的分裂。故事情节奇诡荒诞,比如驴的世界中驴能看见鬼魂,战争中人首异处却能展开对话,小说的最后捎话人库终于听懂驴叫,并在死后再度转世成为人驴间的捎话者等等,但无论多么天马行空的表达,立足的还是人在现实中遭遇的各种问题。
《应物兄》 李洱,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12月
李洱用十三年写了一部《应物兄》。
李洱借鉴经史子集的叙述方式,记叙了形形色色的当代人,尤其是知识者的言谈和举止。所有人,我们的父兄和姐妹,他们的命运都围绕着主人公应物兄的生活而呈现。应物兄身上也由此积聚了那么多的灰尘和光芒,那么多的失败和希望。
《牵风记》 徐怀中,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12月
长篇小说《牵风记》以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为历史背景,主要讲述了三个人物和一匹马的故事。投奔延安的青年女学生汪可逾,路经“夜老虎团”驻地,因一曲古琴《高山流水》,与知识分子出身的团长齐竞相识,成为这位年轻指挥员部下的一名文化教员。汪可逾聪明灵动、冰清玉洁,是美的化身,小说因她牵出了一段段战争岁月的甘苦。荣升为旅长的齐竞文武双全,儒雅健谈,踌躇满志,前程无限。在浪漫激越的战地恋歌即将奏响之际,却发生了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让二人走向凄苦与悲怆。骑兵通信员曹水儿高大威猛、勇敢果决,为齐竞所看重,也颇受女性青睐。但他时常自我失控,终于酿成了悲剧。在出生入死的战火中,汪可逾、齐竞、曹水儿等人的命运有着怎样的演变?那匹灵性神奇、善解人意的老军马“滩枣”又该如何功德圆满,死而无憾?小说血色唯美,空灵奇崛。既有对战争、人性的深刻思考,也有人与大自然神奇关系的表现,亦真亦幻,拓展了战争文学的创作空间。
《北上》 徐则臣,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8年12月
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北”是地理之北,亦是文脉、精神之北。大水汤汤,溯流北上,该小说力图跨越运河的历史时空,探究普通国人与中国的关系、知识分子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探讨大运河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变迁的重要影响,书写出一百年来大运河的精神图谱和一个民族的旧邦新命。
《敦煌本纪》 叶舟,译林出版社,2018年12月
清末,时局动荡,大厦将倾。古老的河西四郡深处边陲,少人问津,成了一大片“锈带”。
索氏一族被尊为“敦煌义人”,几辈祖先在河西一带为民请命,不惜舍生取义,捐出了七颗脑袋,直到“血衣”传到当家人索敞。索敞谨小慎微,深居简出,生怕家族的血腥宿命降临在自己身上,然而他不知,深宅之内,一个密谋已久的圈套正在向他逼近。
世兴堂名医沈破奴,早年逃难流落至敦煌,凭借个人的天资与勤勉有了立锥之地,日子虽不富贵,但也裕如,他的身世隐藏着关外三县的秘密。
敦煌沙州城的小商人胡恩可,一次偶然的中原之行,让他深感道路闭塞、贸易乏力。他颇具手腕,开始秘密地给儿子们“铺路”。先是许诺在莫高窟的崖壁上,给索氏开一座家窟,以彰显其祖辈的忠勇功绩,而后又威逼利诱,与沈破奴结成了儿女亲家。岂料,这一番行为突然中断,胡恩可罹患了中风,缠绵病榻,看尽了人世上的冷暖和恩仇。从此,儿子们这一辈人的大光阴开始了……
三大家族,祖孙三代,历经半个世纪的生死传奇里,隐匿着河西走廊的来路与归途,前世与今生。作品以敦煌沙州城为俗世支点,莫高窟为信仰高地,描绘了西部百姓于跌宕曲折中寻路、开路、拓路的现实遭际与心路历程,用文字复活了西部精神。全书充满英雄主义的浪漫之气,和荡气回肠的悲壮之音。
据百度百科、成都商报、中国日报网等综合整理,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