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在文化磨合中促进文艺发展

2019-07-06 08:23:46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孙旭 李继凯

   
当今时代,全球化和媒介技术高速发展,文艺却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处于深度“危机”之中。

image.png


  当今时代,全球化和媒介技术高速发展,文艺却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处于深度“危机”之中。为了对此有更为充分和客观的认识,我们可以尝试从文化磨合的视角来研究并探析当下文艺的发展状况。


  理性看待文艺“危机”


  本文所说的文艺“危机”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从文艺创作角度而言,当下的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均不同程度存在艺术水平衰退的问题;从文艺接受的角度来看,受众对消费性大众文化的追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对文学与其他艺术经典的接受;从文艺批评的角度来看,批评家对理论本身的关注超越了对文艺本身的强调;从文艺内部来看,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文学的存在空间遭到其他艺术形式的侵占,电影对文学的挑战就是典型的例子。而具体到文学研究,人们又强调文化研究正逐步代替文学研究,强调文学的“边缘化”处境,甚至指出文学濒临“死亡”。


  文艺面临的这些“危机”激起了人们对当下文艺发展的焦虑,同时也催生了想要解决“危机”的决心。但是,如果这些所谓的“危机”本身就是建立在诸如传统与现代、理论与文本、文化与文学、文学与其他艺术等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之上,那么“危机”的真正解决就有赖于对这种思维模式的突破和超越。笔者认为,应从文化磨合的视角来看待当下文学与艺术发展所面临的“危机”,努力破解固化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造成的发展瓶颈,促进我国当下文学艺术的发展,并对其丰富的价值意义作出客观评价。


  从文化磨合的视角认识当下文艺的“危机”,首先应以一种审慎清醒的态度来认识文学艺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应该重视对文艺作品的分析,但又不能以寻找完美的艺术作品为目的。因为无论何种艺术形式,总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缺陷,事实上也并不存在绝对完美的艺术作品。由此,对文艺作品的评价也就不应是在传统文艺与现代文艺、东方文艺与西方文艺、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作出简单机械的高低、优劣、好坏等“人为”评判。


  此外,坚持文化磨合的视角,就要求批评主体不能只对文艺作品进行批评而缺乏同情与共鸣。同时,文艺批评的原则不能只是给出一些耸人听闻的概括,而应当深入文艺作品的肌理当中细心品鉴;也不能以尊重传统与经典的名义给当下的文艺统统盖上“衰退”与“危机”的标签,应该有更新知识体系和解放自我观念的自觉意识,在批评文艺作品的同时也使自己的评价标准得到及时调整。


  超越二元对立思维


  从文化磨合的视角评价当下文艺的发展状况和艺术价值,需要用“否定之否定”代替“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以“否定之否定”的思维模式可以认识到不同传统的“再生”和“发现”,认识到不同文化思潮、艺术形式以及批评话语的相互影响和动态磨合。因此,在文化磨合的视域中,将文学批评仅仅局限于“纯文学”的范畴是不可能的,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是可以相互借鉴的。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诸如电影与音乐等,也应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新的媒介必然生成新的艺术表现方式。与其慨叹当下文艺创作中艺术水平的衰退,不如尝试更新我们对“经典”的认识。作为这个时代的一分子,我们必须在批评文艺作品的同时对批评主体进行反思。因此,以下这些问题便值得我们重视:我们对于文艺的阐释不能仅限于我们已了解的批评标准和理论方法,应该从“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况中脱出身来,更新我们对于新事物的认识。我们不能只囿于传统的“经典”,以一种“崇古”情结或“好古”的立场,对新的艺术形式进行居高临下的贬低,而要从古今平等的角度对其作出客观评价。我们不能执着于旧的传统,而要认识到新的传统正在形成。只有对文艺评价标准和立场进行上述反思,我们才能对当下的文艺发展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此外,文化磨合也不是简单地、不加分辨地让不同文化、艺术形式以及批评话语自行发展。它反对的是在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中“建围墙”“树篱笆”等二元对立思维,但并不意味着它置文化、艺术与理论批评话语的基本评价标准于不顾,并不是对“多样性”不加分辨地收纳,也不是简单地与 “多元主义文化”同流。文化磨合是让人们认识到,无论在哪一个时代、哪一种思潮、哪一种传统以及哪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中,不同文化的共存与相互影响都大于彼此之间的斗争。


  探索文艺发展路径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强调不同文化、艺术形式以及批评话语之间的共存与相互影响是文化磨合的理论前提,但是文化磨合的理论宗旨却并不是单纯强调“共存”这么简单和机械。它更多的是强调文化的动态生成与传统的再生。如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传统的发明》中指出的,不同文化体系中每一代人都会继承各自的传统,但是又会根据当下社会的发展有所变更。


  好与坏、高雅与低俗这样一锤定音而又泾渭分明的评判并不是文化磨合的理论追求。相反,文化磨合的理论旨归在于帮助人们认识到,无论文学还是其他艺术,它们都有自己的特殊历史,有对特定传统的继承与接受,同时又有对传统的批判与发展。在对传统不断的批判与发展中,文艺才有了自己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需要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对当下的文学与其他艺术作出理性、客观的评价。


  我们从文化磨合的视角观照当今文艺发展,旨在促进不同文化、艺术形式与批评话语之间的共存与互动,并探索文学艺术未来发展的可能路径。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多重要细节需要进一步讨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从文化磨合的视角出发,无疑可以对当下文艺的发展状况形成更为客观、更具整体性和前瞻性的认识。


  从文化磨合的视角出发,可以更为深入地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内涵和价值,并有利于推动这一理念的传播,也有助于认识这一理念与当下文艺发展的紧密关系。《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这一“古语”的现代化用,本身就体现了文化上的古今磨合以及中外磨合。因此,文化磨合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相关。只有从文化磨合的视角出发,才能协调好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既不被他者异化,也不被自我束缚,进而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真正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人文内涵及其重要性,才能将其运用于对当下我国文艺发展现状的分析,才能充分认识到多种文艺形式以及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之间“并育不相害”“并行而不悖”的生态关系——这才是当下文艺发展的正途。


  文学与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各种“危机”,但总是又会涅槃重生。各种文学与艺术彼此相关,相互影响。通过积极主动而又自觉高效的文化磨合,可以有力推进我国文学艺术的全面发展。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