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传统文学而言,只有20多年历史的网络文学,充其量也只能算作是摇篮中的宁馨儿。但回头看这20年,其发展之快,写手之多,受众之广,影响之巨,着实令人称奇。
网络小说在海外大受追捧,这种情形犹如著名学者瑞恰兹在中国学汉语的经历一样具有反讽意味。瑞恰兹是举世公认的语言学家,他以《孟子》为课本学汉语,结果可想而知。相反,他的妻子在逛商店、下馆子这类日常活动中,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北京话。他这个世界知名的语言学家,常常需要妻子当翻译。传播中国文化若不与时俱进地改进方式方法,别说在国外了,即便在中国,恐怕也不易让人欣然接受。
反观网络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但至少值得肯定,网络文学的网络传播适应了时代潮流,在方式方法上有许多值得总结借鉴的地方。中国文化走出去,仅有网络文学是不够的,我们的目的应该是如何更及时、更有效、更科学、更合理地让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针对网络文学“出海”的可喜形式和潜藏的隐忧,不少研究者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有人呼吁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发展优质原创资源;也有人认为应该学习域外先进经验,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还有人要求培育开放海外市场,加强管理与运营人才培养;也有人呼吁持续打击网络盗版,净化国内外版权环境。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一、加大翻译人才培养和相关经费投入,优化和健全翻译队伍,加强网络文学对外推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充分利用网络文学20多年来的传播经验,譬如文学与影视的互动关系、后续产业链的开发,做好网络文学全方位、大纵深的整体性、生态化输出。在这方面,不少网站与公司早已走过了投石问路阶段。以“脑洞”工作室为例,他们搭建的以动漫、游戏、小说等二次元内容为核心的国际化内容平台孵化的水彩手绘漫画《山海奇谈》不仅获得了国际声誉,也获得了海外收益。
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如微信等手段推广中国文化,不断改进和完善传播机构的运行模式。传统媒体、各级官网都可以因势利导,开辟一些网络文学评介栏目,不仅仅是小说,中国影视作品、绘画、摄影、音乐等易于网上传播的文艺作品,都可和网络文学组成综合式的跨媒介文化产业品牌,推向海外,走向世界。
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网络文学商业机制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即便欧美这样畅销书体制极为成熟的发达国家,网络文学写作与阅读都只局限于数字技术精英等小众范围,畅销书作家仍然只能通过实体书出版吸引读者。这种差异无疑为网络文学海外走红提供了机遇。据介绍,网络文学“出海”之前,中国文学最有世界影响力的人物形象是孙悟空,这种影响固然得益于中国小说名著《西游记》,但也因为日本漫画《龙珠》中的悟空形象。浅显易读的网络文学,似乎无意间承载了叩开中外大众娱乐文化交流之门的历史使命,这种乍听上去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细细想来倒也在情理之中。
当代文化政策正在大力鼓励中国文化走出去,可谓天时不可失;国际文化市场环境日益看好,可谓地利不可违;互联网极大地消除了文化传播的时空阻隔,充分利用文化互补优势,吸引国内外网络文学人才的参与,可谓人和正当时。尤其是以玄幻、修真为代表的类型小说已在海外汇聚了规模巨大的读者群众,线下出版的实体化图书运营程序已经启动,包括影视与游戏改编在内的IP开发及其相关文化产业链。凡此种种,都能助力中国网络文学创造更为广远深邃的海外发展空间。
毋庸讳言,网络文学海外传播还主要限于个别类型小说,如英、美、加等国喜欢玄幻,新、马、泰等国则更爱言情。从仙幻、仙侠到历史、言情,再渐渐过渡到现实生活,这一过程或许还需要一定时间。
我们必须承认,当代网络文学要想成规模有规范地走出去,且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最初的翻译多为自发行为,网络文学出海的规模与规范还存在着不少欠缺,原文与译文质量也常常显得参差不齐。此外,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市场尚未形成有效和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假如找不到合适的市场模式,一个缺乏市场支撑的网络文学海外产业,必定难以长期维持红火局面。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海外盗版极为严重,跨国维权困难重重。国内原创网站与海外翻译网站之间如何积极沟通、有效合作,共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条,这不仅需要作者和译者的精诚合作,更需要市场与科技的通力支持。此外,网络文学国际市场的公平与规范,相关阅读平台的完善与普及,也是其海外传播中的不可忽视的大问题。我们注意到,随着《甄嬛传》《步步惊心》《花千骨》《琅琊榜》等名作的影视改编和游戏开发的一次次成功,一条全球化泛娱乐产业链正在形成,但网络文学“出海”及其相关产业是否像媒体所说的“潜力可期”“大有可为”,我们还得拭目以待。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