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培元《乡村第一书记》的问世与反响,让我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4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总书记号召大家努力做到“四个坚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这为我们进一步繁荣发展文艺和社会科学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这其中,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什么样的作品堪称文艺精品?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阐述说:“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忽培元创作的农村题材长篇小说《乡村第一书记》就是这样一部有思想的艺术与有艺术的思想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首先,《乡村第一书记》在思想主旨上力求培根铸魂。习近平同志看望参加今年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整个文艺创作都要回到文艺工作的宗旨上来。培根铸魂,我们应当怎样培根?怎样铸魂?《乡村第一书记》便是立足这一创作宗旨,力求以艺术的方式去培新时代农村文化的根,铸就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魂。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也因此“乡村第一书记”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新角色。作者忽培元通过深入基层走访,获得了当下农村发展的鲜活材料,敏锐捕捉到乡村第一书记在新时代农村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本着培根铸魂的创作宗旨,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思索,将小说中的主人公白朗塑造成一位既有时代风采又有个性特点的乡村第一书记形象,从而使整个作品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其次,《乡村第一书记》在主题内容上与时代同步伐。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醒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不能迷失了方向,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文艺不能沾染了铜臭气。培元同志身体力行了,因为我们现在确实出现了唯票房、唯收视率、唯码洋、唯点击率、唯经济效益的,违背文艺工作规律的用经济思维去指导文化建设的错误思潮,这是我们面对的一个严峻的现实。“文革”结束以后,总设计师小平同志聚焦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调整了政策,用文艺“二为”方向取代了简单化地为政治服务。他旗帜鲜明地提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具体的、临时的、直接的政治任务;他又提醒我们,这丝毫不意味着文艺可以脱离政治,因为文艺是不能脱离政治的。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要坚持文艺工作培根铸魂,总书记提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文艺要与时代同频共振。面对新时代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乡村振兴战略,一个乡村第一书记的精神轨迹、灵魂演进、心灵世界无不反映着最真实、最鲜活的时代脉搏。一方面,作者用丰富的细节来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以白朗为代表的新时代勇于担当的一代乡村第一书记跃然于纸上,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他们对扶贫政策的理解,他们对农村生态的了解,都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先进的内容,并且作者都把它们艺术化地写进了小说。另一方面,作品中的主人公“乡村第一书记”白朗破解的一个又一个难题,既体现了脱贫攻坚之艰巨的社会现实,又表现出乡村振兴乃民族复兴的必然举措。这其中,我们看到了有上市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有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转变,更有农村举办集体婚礼等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对新时代乡村面貌的描摹正是与时代主题同步伐。这些都充分显示了该作品是一部既有精神力度又有精神高度的时代力作。
第三,《乡村第一书记》在艺术创作上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界、社科界要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正本清源上,本需要正,源需要清。《乡村第一书记》告诉我们,主人公白朗在尖锐矛盾的漩涡中毅然直面人生,勇于开拓未来,成为了牵动全书情节结构故事发展的动力来源,是人在牵着事件走,而不是事件在左右人走。一些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作品犹如无根之浮萍,而只有守正才能创新,离开守正,空言创新,正如鲁迅早就讽刺了的,如“扯着自己头发离开地球”,荒唐可笑。现在挂着创新招牌的东西不少,但是有很多是离开了正的。《乡村第一书记》告诉我们只有守正才能创新,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我们当下也存在着缺乏精神高度、文化内涵,一味用视听感官、生理上的刺激感去冲淡、取代真正的艺术给人带来的思想启示力和精神美感的文艺产品,显然,《乡村第一书记》这部长篇小说给文艺界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性。诚然,作为文学作品,这部小说的文学性描写应当更加强化,事件的铺陈也略有需调整之处,但整体上这部作品是撼动人心的,是走心的,是作者忽培元用心、用功、用情的力作,也是我近期看到的关于描写精准扶贫的新时代农村题材小说中最好的一部。最近有部非常感人的话剧《柳青》,剧中写了柳青放着进城之后县委书记不当,就要蹲在农民当中,化成农民当中的一员,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出了《创业史》。可以说《创业史》《乡村第一书记》等作品对于明德树人引领风尚功莫大焉!理应是中国农村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上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作者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