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里的“淇奥”,指的正是河南省鹤壁市的淇河。淇河是一条盛产诗歌的河流,仅《诗经》中就有39篇吟咏淇河,又因其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以上,两岸风光秀美,淇河被誉为“诗河,史河,生态河”。
淇河之生态美,鹤壁之环境优,引来了“诗意鹤壁—生态文学高端研讨会”的召开。5月1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生态作家、专家学者齐聚鹤壁,为弘扬生态文学和鹤壁生态建设建言献策。
此次活动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和鹤壁市人民政府主办,旨在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文学的发展,用鹤壁的生态建设成果来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的新时代发展理念。
研讨会在如诗如画的鹤壁宣传片中拉开序幕,中国著名作家梁衡、李炳银、李青松、冯秋子、邱振刚、杨海蒂、李乐明,鹤壁市政府市长郭浩,副市长刘文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文联等相关领导和单位参加了研讨会。
著名生态作家梁衡做了题为《树梢上的中国》的发言,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和大家共同探讨了“生态文学的现状和前景”,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主席李青松做了题为《从缪尔谈生态文学的影响力》的发言,著名作家冯秋子给大家讲述了她编辑《苇岸文集》的一些感受,中国艺术报文艺部主任邱振刚则从小说创作的生态意识说起,《人民文学》编审、作家杨海蒂做了题为《从观音山谈对生态文学的认识和理解》发言,作家李乐明就自身的草木观和生态文学创作提出新的思考。
7位作家结合自身的生态文学创作经验,在研讨会上与大家分享了生态文学写作带给他们的感动、收获和思考。
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主席李青松告诉记者,此次研讨会以“生态文学”为主题,发表演讲的都是业内多年进行生态文学创作的作家,向受众展示了生态文学写作的最新思考,力图引起更多人对生态文学的深度思考和持续关注。“尽管生态文学不能直接改变生态状况,但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观念,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则是完全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学的作用是巨大的。”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