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理工女能成为诗词大会冠军,除了天赋,肯定有学习方法的支撑,诀窍是什么?日前,北大机器人方向博士生、第四届中国诗词大会冠军陈更到广州出任“卓越教育课代表”,分享自己的记忆和阅读方法:不依赖生理性记忆、做好读书笔记、睡前半小时背散文……
谈选择 管他东南西北风,不盲从
陈更认为,无论爱不爱古诗词、选择什么道路,重要的是“思想独立、不随大流”。
“不能今天看了《中国有嘻哈》想做个Rapper,明天《中国诗词大会》热播了,又跟风背古诗词。如果天天摇摆,最后肯定不会学有所长。”
她以自己为例:大学时辅修双学位是潮流,很多同学辅修,但她没有,因为觉得“比‘有很多证书、学位,证明自己又可以干这个,又可以干那个’更重要的是,有一件事情做得特别好、别人无法取代”,回头看,“如果当年我随大流、盲从去选双学位,每一个周末疲于奔命地上课,肯定不会拿到足够好的年级排名”,也因此可能得不到读北大的机会,“做决定的时候,不应该去看周围的人在干吗,而是看自己最想要什么。思想独立,有自己的选择,不盲从,不偏听,不随大流。”
同时,要找到坚定的目标,“当今社会如海洋,每个人都在洋流的裹挟中,今天刮西南风,吹了一阵,明天刮东北风,又吹了一阵,人们在中间狂奔突撞,寻找自己的定位。一个人要找到自己又擅长、又喜欢、又能让生活水平特别高的那件事,很不容易。”
谈自律 学会规划、管理自己的时间
对于时间,陈更不想老生常谈珍惜时间,她强调的是时间管理,“学会规划、管理自己的时间”。
例如,最有效率的时间段用来做什么?陈更每天早上6时半起床到8时之间的时间,不洗漱、不吃早饭、不看手机……只用来写作,而且前一天晚上睡前就想好第二天一早要写什么,因为“休息充分,大脑特别放松,灵感特别充沛,没有任何杂念。写出来的东西,(好似)不需要去想,它会自己往外冒,真是下午4个小时也写不出来的”。
而且,当早上8时已经写完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会感觉这一天开始得特别积极,今天是充实的一天,我已经完成了50%的工作,接下来的焦虑、不安、压力就会少很多。”
谈阅读 培养自己与书本之间的交互能力
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关心陈更是怎样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的。陈更说,阅读能力没有诀窍,就是从小开始阅读,“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每天都拿出一些时间来慢慢培养,时间加用心,还有读书笔记和思考,培养自己与书本之间的交互能力。”
她认为,阅读分为两大能力。
一是从万千书海中,挑选出那本最适合自己现阶段、现有水平的书去读,否则即便是一本好书,如果读不懂,也是浪费时间。
二是沉浸于书本的能力。“能不能被这本书感触,被书里的文字、心理、哲学、情绪所吸引,是需要从小培养的,而这种阅读能力才是最可贵的,最能让人进步或最能让人受启发的。”
谈记忆 多思考,不依赖生理性记忆
看诗词大会,“吃瓜群众”最惊叹的是选手的记忆力,记忆力有磨炼的方法吗?陈更认为,记忆是一件积少成多的事情,记忆力是可以锻炼的。
一是坚持,“一天背两句,一个月也有60句。”
二是多思考,不要依赖于生理记忆。“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读100遍嘴顺的记忆,过两天可能就记忆模糊了。你得想杜甫是一个很善于色彩搭配的人,他让黄鹂配翠柳,让白鹭配青天,不是高天、云天、白天……是有道理的,梨花淡白柳深青,白色配青色是中国艺术的美学。”
另外,陈更认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笔记是帮助阅读和记忆的好习惯。“其实学习一门语言最好的方式就是记住它,除了记住它没有别的方式。很少有人背成语、背中国优美的散文,那怎么能让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很好呢?”
陈更的习惯是每天晚上睡前背散文,“最后意识朦胧的半小时一定是在背散文,你得学会好的散文家断句的方式,他们说梳头怎么说,穿衣服怎么说,描述对一件大事的感受方式怎么说,这对文笔的形成很重要。”
陈更背的内容就来自于读书笔记,遇到一句特别好的话,她会抄下来,“其实很容易,大家读微信公众号的时候,复制粘贴一下,复制到网络笔记里面,然后再分类整理,晚上睡前背一背,这就是我的方式。”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