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王羲之有言,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虽然上千年过去了,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于我而言,俯仰之间,半生已过,难免时时回顾:少不更事,寒窗苦读,屯邅困踬,磋跌扬眉,不一而足。由此而生万千感慨,有惊喜,有后悔,有沮丧,有欣慰,有缺憾,有痛惜…。
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困而学之者。我大抵属于第三类,即困而学之者:天资驽钝,稚昧未通。然真明内含,天良未凿。孔子曰:天下无不可变之质,无不可启之蒙。人人皆如玉石,质地本玉,然外裹顽石,必得良工巧匠予以切磋琢磨,假以时日,方能成器。所以,人贵能得师。蒙昧之人,全赖亲近刚明有道之士,以开其蒙而启其悟。
我本起于毫末,助我走出蒙昧,至今微有所成者,自然非母校北外莫属。经过1985年至1991年四年英语系本科学习和两年译训班的强化培训,我从一个蒙昧无知的农村少年,成长为一个基础比较扎实、视野比较开阔的对外交流人才。在离开母校28年之后再回首,完全可以说,北外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也改变了我的命运。
遥想1985年夏天。当同村邻居告诉我,我在县城一中的高考文科成绩榜上高居榜首、被北京外语学院录取的时候,心中的欣喜虽然没有达到范进中举后的狂喜至颠的程度,但已经相距不远。当时眼中的世界天高地迥,无限美好,似乎大好前途已是囊中之物,唾手可得,曾几次在梦中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天天盼望着、盼望着到伟大首都的这所外语类名校展示自己的才华。
终于等到了九月初开学的那一天。我带着妈妈为我准备的被褥行李,还有爸爸卖了一头猪得来的200元钱,拿着凭录取通知书买的七块五毛钱半价火车票,登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然而,到北外之后,在短短几天之内,下列几件事足以使我的心情从原来的极度兴奋,陡然跌到了谷底:参加跳级考试,主持考试的吴青老师讲的英语我竟然一句也听不懂。吴青老师在小班布置预习任务,她讲了足足40分钟,而我仅仅听懂了一个词,Tuesday。第一次上听力课,根本听不出来简短的语音播放了几遍。第一次去听力室自习,连如何把录音磁带放进录音机里都不知道。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我开始感到出身卑微、眼界狭窄给身心带来的巨大影响。开始感到非常沮丧,非常茫然,对学习无所适从,感到报考北外的选择完全错误,感到非常后悔,开始怨天尤人,并感到极度自卑。
蒙必求亨,困必求伸。在极端的沮丧和困顿之中,我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辅导员方韦老师多次启发、开导、解惑,同桌的王小彬同学以及其他同班同学给予我无私、不厌其烦的帮助,吴青老师手把手严格训练发音,梅仁毅老师非常仔细地解释每个单词的含义,他慈祥的笑容、爽朗的笑声也给我沮丧、阴沉的心灵带来了明媚的阳光和昂扬向上之气。我自己也抓紧一切时间朗读、背诵,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以期不辜负他们的帮助和期望。如此砥砺前行,到二年级结束时,终于大大缩小了与先进同学的差距,内心稍感欣慰、自得。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然求学之道似乎截然相反。求学之道,贵在不知足。对知识应狼吞虎咽,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孜孜以求。明师以已昭昭而教人昭昭,指点受教育者进德修业,德日进于高明,业渐臻于光大。设在北外的联合国译员培训部,号称翻译界的黄埔军校。在明师指导下,在同学们帮助下,我学习进步很快,势头日渐强劲,颇有无法遏制之势,于是将目标瞄准了译训部。目标既定,则全力以赴,不惧劳累,不恤人言,一往无前。
曾记得,躺在宿舍的床上带着大耳机听BBC和VOA等练习听力,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同宿舍的那劲光同学回到宿舍后帮我拿掉耳机,关上收音机,让我睡觉。在夏天,带着大耳机睡着后耳机里会存留许多汗水,取下耳机时汗水会把枕头浸湿一大片。经过一年半拼搏,我如愿以偿地在1989年初考上了联合国译员培训部,我朝思梦想的最高翻译学府,成为当年在全国招收的8名学员之一。
北外六年的培养和锤炼,让我掌握了比较出色的外语技能和翻译技能,具备了进入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工作的能力。经过六年的艰苦拼搏,我深刻体会到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两句话的含义。人生任何成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取得。十年前开始读《易经》,当读到乾卦的卦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终日乾乾,进德修业;知至至之,知终终之。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等词语时,感悟非常深刻。一个人,总是在拼搏奋斗中不断地提升自己,才会有一点成就,那么到老的时候才不至于后悔。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诸葛亮也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君子当果行育德,见善必迁,有过必改,如泉之始达,其机莫遏。刚进入北外时,梅仁毅教授就对我们说,即便大学毕业,英语和翻译也仅仅刚入门,毕业以后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当时对梅教授的话颇不以为然。进入译训部以后,要求我们背会王佐良教授翻译的英国思想家培根的《论读书》,才开始理解梅教授的话。与王佐良教授这样的大家对比之下,我这样的年轻翻译虽然名头不小,但中文修养的差距实在太大,对王教授只能高山仰止。从事翻译工作数年之后,这样的感触更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因此暗下决心终身向王教授学习,以求无愧于母校的培养,无忝于联合国翻译的盛名。时至今日,对王佐良教授的巨笔妙译依然可以出口成诵:“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这段妙译甚至成为我的微信群的群规。
如果仅仅为稻粱谋,则母校传授的技能足矣。然弘毅之士之所以任重而道远,在其以仁为己任,至死而后已。天有时,地有才,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者,博爱、社会责任担当、格局、胸怀也。因此,当近五年前母校希望我牵头组建北美校友会时,我虽然清楚这意味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要承受许许多多微词、不解和委屈,但依然毫不犹豫地承担下来,略尽绵薄以回报母校。经过一年多筹备,2015年5月3日,北美校友会在纽约正式成立。彭龙校长、杨学义书记和母校的其他领导、时任中国驻纽约总领事章启月校友以及北美各地的校友共2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结束以后,彭龙校长对筹备工作给予了最大限度的褒奖。他说:我想到会搞得很好,但是没有想到会这么好。
即便在工作多年以后,母校对我的进一步成长依然起到了很大帮助作用。2013年和2018年,我有两次机会回国内进修学习,两次都到北外去听课。2013年听了梅教授四次课,受益颇深。梅教授让我记住了最关键的4个字,即研究大国关系,必须了解“历史、文化”。这四个字使我懂得,要成为一个高级翻译或合格的对外交流人才,仅仅会外语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深入研究本国和对象国的历史和文化。2018年在北外国际政治学院进修,使我有机会结识了学贯中西的德国教授巴托什先生,并多次与他探讨交流对中西文化的看法。
在此过程中,我也尽力以我所学、所能回报母校。在2013年和2018年两次到北外进修学习期间,我也两次到北外高翻学院做讲座,尽我所能向翻译专业的同学们介绍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高层次的翻译。我强调了学习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性,因为必须通过真正地了解思想文化,才能够掌握文字背后的含义。在2018年学习期间,我还替孙有中副校长为英语学院的本科生讲了一次中国文化课。我简单讲了《易经》中的十个卦和姜太公《六韬》中的几段。《易经》是中国的群经之首,《六韬》是百家之宗,这些是中国文化的正宗根源。我知道这些内容对本科生而言难度过大,正如我们在本科时听王佐良教授讲《荷马史诗》一样,虽然一时难以理解,但可以作为文化的熏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北外不仅培养了我的外语技能,打开了我的眼界,使我了解到世界的复杂多样,而且在生活上给了我多方面的照顾和关怀,我一直铭记并心存感恩。每月31块钱的生活补贴,让我每天早上能吃上美味的肉包子和大米粥,中午和晚上可以吃上带肉的炒菜,以及三五片在农村时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香肠。后来英语有了长进,开始到附近的政府机关里教英语,赚一点报酬改善生活,实在馋得不行时到教工食堂花一块二毛钱或一块五毛钱买一个小炒,大快朵颐享受一番,在当时真是无法形容的满足。
至于周末同班同学摆开课桌就可以举办的party,在大教室里举办的舞会,电教礼堂的电影,周末在宿舍里磕着瓜子、喝着廉价茉莉花茶的侃山,同时用当时的北京俗语制造英语新词(有些词后来颇为流行,但人们却不知道这些新词是我们周末在宿舍侃大山的成果),在篮球场上和体育高手朱增新同学的运动,以及后来每天5点半在晨读园练习八卦掌留下的深深的圆圈,等等等等,都已经成为此生美好记忆的一部分。而这些美好的回忆,都和北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永远无法分离。
最后,谨以我翻译的一首小诗,寄托我对母校北外的无尽思念:
When you are old
----Yeats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垂暮之年
曹国忠译
两鬓斑白睡意长,
依火昏昏意迷茫。
手捧此卷细品味,
遥想双目含柔光。
脚步翩翩韶华扬,
爱恨真假费思量。
痴郎独爱出世心,
容颜变换带忧伤。
炉火闪烁映沧桑,
轻叹岁月何匆忙。
漫步登上屋旁陵,
混迹星辰莫惆怅。
曹国忠,中国河南武陟县人,现任联合国总部高级翻译。北外北美校友会首任会长,联合国太极文化学会会长。在联合国总部积极推行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并把它用于联合国日常工作中,他个人拥有同时融合中国3500年历史和全球视野的独特眼界,对中国优秀的思想和文化及其在政治、外交、军事、中医、书法、武术、教育、社会伦理道德、法律等各领域的体现和应用有深入的思考。该文是受母校邀请而写的专文。
(编辑: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