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上下班搭乘地铁的时间变长,阅读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也许我们可以尝试推出更多便于携带的“口袋书”。
1月22日,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发布一篇文章《听歌、切菜、打游戏……你真以为外国人坐地铁都看书呢?》,文章通过对伦敦、纽约、东京、柏林等城市地铁的观察说明,“外国人坐地铁时会掏出一本书来读”这一网络上经常看到的说法并非完全属实,看书还是玩手机取决于地铁信号、拥挤程度、个人兴趣等诸多因素。这一观察性文章引发笔者的阅读兴趣,其中有一个细节:日本人喜欢在车厢里看书与一个日本出版业特色有关,就是日本出版业习惯在新书发售后,给较受欢迎的书再版一种手掌大小、便于普及的“文库本”。“文库本”价格便宜,体积小、重量轻,为人们在上班、上学路上读书提供了便利。
“文库本”接近于我们所说的“口袋书”。笔者也曾经有上班路上、出差途中在包里装本书的习惯,但有时候想读的那本书有点厚有点沉,装进包里很明显地增加负担,而且这种书似乎也只适合正襟危坐在书桌前读。日常阅读生活中、书店里,“口袋书”也并不常见。在当当、京东等电商平台搜索“口袋书”可以发现,现有的“口袋书”大部分是儿童读物,其次也有少量英语学习、中医药知识、油漆工操作等图书,而且这些“口袋书”中,只有极少数标明了大小、重量、纸张类型等信息。
由此,笔者想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等行业话题。高质量发展包括图书市场的细分化、目标读者的精细化。当下,全民阅读持续推进,很多人上下班搭乘地铁的时间变长,阅读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也许我们可以尝试推出更多便于携带的“口袋书”。传统文化、家风故事、经典诗词,甚至重要的领导讲话、时政信息等都可以做成“口袋书”,方便读者利用乘坐地铁的碎片化时间阅读。网络搜索显示,国外的“文库本”“口袋书”除了强调轻便,还注重选本和装帧。经典的内容有广泛传播的价值,所以很多人选择把读过的“口袋书”捐赠给公益机构,方便他人阅读。注重装帧也是为此服务,“口袋书”的装订更牢固,能经得住在很多人口袋中的“摩擦”而不散页。
《听歌、切菜、打游戏……你真以为外国人坐地铁都看书呢?》一文认为,几十分钟的乘车时间,只要不影响别人,做点让自己开心的事就好。如果可以开心的不只是搞笑视频,还有可以轻松阅读的“口袋书”,那也会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吧。
(编辑:王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