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非虚构写作者雷晓宇携新书《海胆》在北京举办分享会,与读者分享了多媒体时代非虚构人物采访与写作的一些感悟。她说,写人物报道是一项“胸口碎大石”的工作,特别耗费精力。
据本次活动主办方介绍,《海胆》是雷晓宇首部人物访谈集,收录了李安、侯孝贤、朴树、黄觉、阮经天、刘晓庆、秦怡、李娜、邹市明、刘若英的十篇人物特写,以创新性的主观视角,将观察者“我”置入文本中,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感和互动性。
主办方同时解释了书名的由来:这种创作方式,揭示出明星不为人所知的另一副面貌,犹如剥开了海胆带刺的壳,看见了其中那颗柔软的心。
雷晓宇如此解释创作缘起。她说,《海胆》虽然是一本起于访谈的书,但自己在书里扮演的角色,并不是一位大方召集饭局的主人,反而更像是一个带着困惑和对自己的不满,去靠近受访者的人。
“这本书不光属于我,也属于那些和我交谈过的人们。好的交谈,是对彼此的托付。就像照镜子一样,当他们每一个人出现,我的镜子上就多了一束光,镜子对面的每一个局部就开始变得更清晰。人越多,镜子越敞亮,让我把自己看得越清楚。”雷晓宇解释道。
编剧史航在写序推荐之余,也通过文字表达了对《海胆》的看法:“我很不善于给人写序,但我还是顺利完成了这一次,因为,我想跟一本这么深挚的书发生一点联系。”
那么,该如何写好人物报道?雷晓宇说,采写的准备往往在与被访者见面之前就开始了,“采访开始之前,我会做大量的功课,在见面开始之前就在倾听,思考。这样会对受访者有一个生存状态和心理结构的预判”。
雷晓宇表示,“在面对采访的陌生人的时候,得让对方觉得我是了解他、懂得他的,这样对方才可能把自我防备的那一扇门给打开,把话匣子打开,愿意相信你。就像李安导演说的,要足够地放松和专注,跟随这个能量,把自己放进去。”
(编辑:王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