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生活中的小角色,都是童话中的主人翁。”在90后北大在读博士戴茜眼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童话故事的题材。伴随自己童年的黄色玩偶鸡、餐盘中的蔬菜、树上的毛毛虫、家里的宠物狗,甚至天上的云朵与彩虹都是她笔下生动活泼的故事“人物”,构成了妙趣横生的故事。由29个小故事和42幅精美插图构成的《西上草童话》日前推出。12月23日下午,新书交流会在北大举行。打扮得宛若公主般的作者戴茜变身策展人兼主持人,从带读者参观悬挂在北大书店各处的插画图,到介绍、讲述创作背景和故事内容,再到与来宾互动,一人便让现场变得活色生香。
生于1990年的戴茜13岁便随父母移民加拿大,后来回到北京读硕士,现是北大艺术学院在读博士。三年前,她结识了一家有声故事平台的创始人,受邀写两个小故事。据她介绍,第一个故事来自母亲。童年时,当她问母亲自己从哪里来的时候,不同于“从垃圾桶里捡来”的故事范本,母亲告诉她,她是从一所紫色的宫殿里抱回来的。以此为蓝本,诞生了戴茜的第一个故事《紫宫》。2017年春节,家人购买了很多鲜花营造节日气氛,戴茜不忍心看到花朵的枯萎,于是写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叫《麻雀与花朵》。“从此以后,我开始慢慢思考如何将生活中的经历写成故事,也养成了观察生活中小细节的习惯。” 有一个关于青菜的故事,灵感来自一次在北大食堂吃饭的经历。戴茜看见一个女生把石锅拌饭里面的青菜都挑了出来,当时就觉得,现在的人们缺少对生命的敬畏。“其实所有食物都是生命,都曾像人类一样努力地活着,而吃掉食物应当是人类给予这些生命的最基本的尊重。”除了食物,戴茜认为我们现在所接触的所有东西至少都曾经是生命,“比如石油是曾经的动植物,塑料也是石油提取的,所以矿泉水瓶也曾有生命。它们的物质形态改变了,但唯心地说,也许它们的灵魂依然存在。我很愿意幻想这些灵魂改变了物质形态后,它们的生命体验是怎么样的。”
所以,戴茜选择用童话故事,而非随笔或小说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虽然是一本童话故事书,但戴茜写作时从来没想过这是一本专写给小朋友的书,“我不觉得故事一定要区分是写给某个特定群体的。我相信‘美’是可以被各个年龄层的受众用不同的视角欣赏的。”戴茜希望《西上草童话》能够让3岁孩子听了有3岁的认识,6岁听了有6岁的认识,青春期的孩子不小心读到也能触动某一根心弦,甚至成年人读了,也可以有所感悟。也是从小看着童话书长大的戴茜表示,相比《白雪公主》《睡美人》等传统意义上的典型童话,她对王尔德的《快乐王子》印象更深。“还不认字时就听妈妈读过,那时能理解的只有燕子叼着金叶子、宝石飞来飞去,形象很美。其实那时我并没有读懂这个故事。在后来成长过程中,我总会把这个故事从记忆中重新翻出来品味。十四五岁叛逆期的时候,觉得自己要好好学习、要听话、要开朗乐观,这些都是做给别人的。那时候懂了‘快乐王子’并不快乐,反而失去了自己的一切。再后来,生活阅历丰富了,偶尔想到这个故事,也理解了其中包含的那种对人生的无奈和批判的内涵。”
戴茜说:“我相信童话绝不仅仅是单纯幼稚的东西,好的童话是可以抚摸心灵的。我也希望能创作好的童话,创作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可以给人们以回忆、以意义。”
(编辑:王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