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读书类公众号“打卡签到”,将打卡页面分享到朋友圈,听荐书领读人解读书本精华内容,与其他书友交流互动……在一些读书类公众号推出带领读者共读一本书的服务后,“打卡”阅读已成为当下读书新风尚。
1、哪些读书类公众号值得看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曾三次参与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的“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评选活动并担任评委,在他看来,评价一个公众号的重要标准是影响力:“公众号评选活动一般会参考新媒体大数据平台清博大数据和微信第三方数据监测平台新榜对公众号影响力所做的评估。”
据清博大数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其数据库共有约1900万个公众号的录入信息,有月活并且打了分类标签的公众号约24万个,其中文化读书类公众号约7400个。而新榜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影响力排名前500的微信公众号中有67个文化读书类公众号,这一数量在公众号所有类型中排第二位,仅次于时政类公众号。
“读书类公众号总量庞大,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不可避免,但目前看来,影响力较大的公众号还是很负责任的。想要参与‘打卡’阅读的读者,可以在这些公众号中选一个符合自己口味的。”聂震宁所说的影响力较大的负责任的公众号主要有这样几类:一是诸如国家图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等由官方机构所办的优质公众号,这些公众号在推荐书籍的同时,还有实力经常邀请文学大家在公众号开文学课,丰富公众号内容;二是很多已经公司化运营的常跻身影响力排行榜前列的公众号,粉丝数很多已达千万级以上,这类公众号依托庞大的用户群推出打卡阅读、抱团共读等知识服务产品。聂震宁特别提到很多个人运营的“小而美”的公众号,他介绍:“有些个人运营的公众号粉丝量只是十万级别的,但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可读性也非常强。”
2、线上+线下,“打卡”阅读让读书有了新体验
2015年被认为是微信公众号爆发式增长的一年,很多读书类公众号也随之兴起。一直关注知识服务行业发展的葛军赶上了这个“风口”。“我先是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在读书这件事上非常迷惘,想读书但不知道读什么书,或是无法坚持好好读完一本书。”抓住了这个痛点的葛军很快行动起来。2015年年底,他在自己的公众号发起共读活动,提供书单和社群打卡服务,带领大家每周共读一本书,近3年来吸引了大量读者参与其中。据葛军介绍,他的微信公众号矩阵目前共有3000万粉丝,已经开始公司化运营。“我们每个月会通过粉丝投票的方式,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四个维度确定共读书单,并在下个月为每本确定共读的图书提供领读服务。领读者是我们从各个领域寻找的专业人士,领读人会提取一本书的精华内容,并将其拆解,每天早五点和晚五点通过图文加音频的方式更新领读内容。”葛军向记者展示,目前在其公众号打开其共读平台的小程序,就可以看到当前正在领读的书目是《傅佩荣的先秦哲学课》,读者可以点击页面中的“签到”按钮打卡签到,然后阅读已经推送过的关于本书的精华解读和章节解读等内容。
“以前下班后就会懒人躺,现在睡前总要记得来公众号打卡,阅读完当天该读的内容。虽说没完全跟上进度,但几个月下来还是好好看了几本书。”在公众号共读小程序的评论区,网友墨菲写下了这样的打卡阅读心得。
网友陶然“打卡”读完了《白鹿原》。“一直想好好读一下《白鹿原》,以前觉得太长,读了几次都没读下去。这次跟很多书友一起‘打卡’阅读是种新体验,我跟随领读人的进度一起读,竟然真的读完了。现在觉得经典还是要好好读,读书和看剧的感受太不一样了!”陶然如此感慨。
在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周亭看来,读书类公众号这种推荐书单、组织读者一起阅读、阅读后一起交流的模式,其实是把读书会的模式“复制”到了线上。
陈晓山的微信公众号矩阵目前有500万粉丝,把线下读书会搬到线上正是他当初创立公众号的初衷。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码农”,但在业余生活中,他还是一个读书会的发起人和日常组织者。随着微信公众号兴起,陈晓山萌发了办一个读书类公众号以组织更多书友一起读书的想法。“线下读书会的问题在于场地有限,又只能组织同城书友阅读。在公众号有了一定影响力之后,我自己开发读书小程序,书友可以在这个小程序中跟着领读人一起读书。”陈晓山认为,公众号荐书其实只是带读者泛读,虽能壮大读书社群,但很难保证阅读质量。“与线下读书会相比,线上虽然方便聚合书友,但弊病在于书友之间、书友和领读人之间都缺乏及时的互动。”为解决这一问题,陈晓山要求每个领读人在通过微信推文拆解每本书的精华内容后,都要开一堂一小时左右的线上读书交流课,目的就是让领读人和书友在读完书后有一个即时交流的过程。“线上效果比较好的课程,我也会再‘搬回’线下,我的线下读书会活动也一直在进行中。”在陈晓山看来,线上推书是为了增强影响力,唯有线上共读和线下交流模式相结合,才能真正引导读者阅读,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让从线下被“复制”到线上的读书会模式重回线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是读书这一知识服务领域正在做的事情。“公众号为读书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目前我们借助这个平台让图书推荐的种类和方式都更丰富,也借此聚集了很多读书社群,但如何借助读书社群重回线下,进一步完善读书服务环节,这是我们正在探索的。”葛军坦言。
3、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内容和服务
在聂震宁看来,公众号打卡阅读的共读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读者克服懒惰,也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为读者提供一个可参考的阅读书单和相关导读,但却无法帮读者完成私人化的深度阅读。
这也正是周亭的看法。她认为共读模式的出现确实能吸引受众短暂的读书兴趣,但尚不能说已经完成帮助受众培养长期阅读习惯的目标。“公众号‘打卡’共读是通过听和读的方式让受众接受信息,这其实是在迎合受众渴望轻松阅读的心理。但受众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认真用眼睛去看文字,也很难有阅读之后的深度思考过程。从信息传递方式的角度来说,这种阅读方式就可能会存在问题。”周亭认为。
“读书类公众号都在探索的共读模式本身而言,目前也仍有亟待完善之处。对于共读这种知识服务产品来说,如何更高效地服务用户,如何面对不同用户提供与之需求相对应的知识服务,是整个行业都面临的挑战。”葛军说,知识服务其实就是给用户进行认知搭桥的过程,比如在同样学习一本经济类读物时,理工科和文科背景的用户接受起来肯定不同,针对两类用户就要有两种不同的领读方式,而如何为这两种用户搭不同的桥,如何为不同属性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这正是提供共读这种知识服务的读书类公众号下一步应该解决的问题。
(编辑:王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