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太宰治有一篇著名的小说《维庸之妻》,篇名暗喻“放荡男人的妻子”,那么显然“维庸”就是“放荡男人”的代称了。确实,弗朗索瓦·维庸生活在15世纪的法国,以放荡不羁屡屡犯案著称,但他同时也是当时最杰出的抒情诗人,步入了法兰西经典作家的行列。
诗人都要拒绝循规蹈矩,但维庸的一生即使在这个群体里也堪称奇葩。他生于巴黎,受过高等教育。他的青少年时代正逢英法百年战争的末期,社会动荡,他整日和一帮狐朋狗友瞎混,他十几岁就因命案逃离巴黎,次年遇赦,不久又犯盗窃案,再次逃亡,临走写下了《小遗嘱集》(1445),把权贵和教士们嘲笑了一通。这差不多就是维庸生活和写作的模式——犯案、判刑、流放、写作。他似乎随时准备迎接死亡,包括上绞刑架,他的另一名篇就叫《大遗嘱集》。完成《大遗嘱集》后维庸回到巴黎,再度犯案,被判处绞刑,后改判流放,他离开巴黎,从此下落不明。
在文学史上,维庸被认为代表了市民文学的传统,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粗俗与精细相融合,语言朴素无华,感情无拘无束,一扫贵族文学的浮艳之风,冲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种种枷锁。
诗最难译,维庸作品中译本有杨德友先生翻译的《遗嘱集》,其代表作《小遗嘱集》《大遗嘱集》全部收录。另外还选编了国外研究维庸的优秀论文和作家论维庸的文章。这应该是维庸作品中译本里内容最为全面的一本书。
这组插图是格鲁吉亚画家玛米阿·弗拉基米洛维奇·玛拉佐尼阿为维庸全集所作。画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插图创作,曾为薄伽丘、果戈理、尤奈斯库、纳博科夫等作家的作品配图。
(编辑:王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