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女性为了妖精般的婀娜身段费尽心力,搞得肥胖好像有罪似的。”1902年,《Vogue》杂志就已经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将近120年后,我的微信“闺蜜群”里,每日重复一万零一次的对话仍在继续:“我又胖了!”“你不胖,我才胖!”“你们都闭嘴,我才是真的胖!”……女人们争相恐后表白“自首”,仿佛“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准则也适用于“发胖”这桩“罪行”。
从古希腊的饮食哲学,到基督教对“贪食”罪恶的警戒,到文艺复兴后强调的节制自律精神和清淡健康饮食,再到19世纪后直到今天花样翻新、怪招百出的减肥理念和减肥办法。尽管《卡路里与束身衣》一书梳理的是两千年来人类的节食历程,也不乏很多绅士名流的八卦秘辛,比如:雪莱热衷素食主义,拜伦常年处于饥饿状态,伏尔泰和柯尔律治深受便秘之苦,洛克菲勒与卡夫卡都是咀嚼派信徒、每口食物都会足足嚼满5分钟,就连圣雄甘地都订购过一个叫做“动感张力”的健身操课程……但在我看来,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女性的桎梏史,或者说书如其名,卡路里与束身衣,变化的只是形式,本质上它们都一样是束缚在女性身上的沉重枷锁。
正如书中所指出的,“社会上对外表、行为与道德原则的批判——特别在针对女性时——向来丝毫不留情面。”早期基督教认为“丰腴的肉体正是人类将灵魂出卖给撒旦的证据”,而“女人由于生性脆弱腐败,特别容易受到诱惑”,因此神父们“特别执着于观察女性对身体的所作所为”,13世纪年轻女性因极端节食死亡的人数异常多。到了17世纪,社会对美女的定义是“雪肌皓齿,胸丰臀满”,于是第一批束身衣应运而生,女性的身躯“被紧紧束缚,紧到身体侧面被切出深到见肉的伤口,有时候还甚至因此丧命”。19世纪晚期,“身体法西斯主义”对女性极端严苛, “女性因太胖受到严厉批判,也因试着节食、吃太多、没喂好家人与她们的虚荣无知受到责难”。甚至到了20世纪女性主义兴起,身材的桎梏依然如影随行:“女性试图瘦到如男子般修长”,以显示走出家庭、进入过去专属男性的职场的愿望。挣扎在社会规范对体形的压迫下,女性因无休止的减肥而陷入自我厌恶、羞愧,内疚与绝望。不仅在肉体和心理层面饱受折磨,更在思想上受缚于社会认定的标准。 “女性的身材体形总是自我价值的代号——而这个目标我们至今似乎仍未能摆脱”。
书中摘录了好莱坞明星营养顾问、“减肥明星”豪泽讲过的一个“恐怖事件”。他写道:“我一位杰出的好莱坞导演朋友有个我特别疼爱的小女儿。某天我前去拜访这位朋友,就在我与这个孩子独处的片刻,我问她:‘亲爱的,等你像妈妈一样大的时候想做什么呢?’这个很时髦的女孩子毫不犹豫,一脸正经地回答我:‘减肥!’”豪泽洋洋得意地恫吓:“谁能估计得出,有多少婚姻不幸,是由于原本那个苗条可爱的新娘,在短短几年间变成粗壮笨重的黄脸婆?谁又能说得出,有多少美女受到体重超重的残酷阻挠,最后成为嫁不出去的老姑婆?”
千百年来,无数女性忙于喝醋、节食、催吐、运动、穿束身衣、接受电击和高温按摩、服用泻药及甲状腺类药物、手术切除脂肪……时至今日,对身材依然充满不安全感。近期一项针对5000名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发现,“在有交往对象的女性当中,至少六成的人在伴侣面前用餐会感到相当不自在,而将近四成会觉得自己总是在节食或为体重烦恼”。
“我们无法逃离自己的身躯,亦无法逃离外界对这副身躯的看法。”曾经,人们默认“女性的终身目标就是维持理想体重,不能过胖或过瘦”。但在了解了西方两千年来的节食史后,我们不难接受《卡路里与束身衣》一书最终的观点:人们对自己身体的认知会随时间改变,不同时期、不同文化在体形、外表、美丑上有着不同的偏好,但“我们看待自己的正确方式绝不只有一种,别人看待我们也是如此”。维持理想体重从不是任何人的终身目标,认识自我、寻找自我价值、把握生命的掌控权,才是值得我们终身奋斗努力的方向。
不过,尽管读书时感慨万千,合上书照镜子时,我依然会习惯性无意识地发出了那个万千女性每天都挂在嘴边的“千古一叹”:“我又胖了!” 而我家先生对此有一个求生欲很强,然而又一语中的、充满着哲理和智慧的回答。
他说:“都是幻觉。”
(编辑:王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