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图书借阅已集点成网,读者就近到任何一个开通了“一卡通”服务的图书馆,都可向其他160个图书馆借书。到今年年底,全市238家图书馆有望全部“入网”
迟先生爱读天文图书,常常借书来看;可他家住在崇明的人民路,过去借一次书得换两路公交车再换地铁,耗费近3个小时跑到位于淮海中路的上海图书馆,算算路程,竟超过99公里!现在好了,他只要走几步路到家附近的城桥镇图书馆,便能办妥一切。
“通借通还”
一下子变得如此便利,要归功于一张小小的图书“一卡通”。拿着它,读者到任何一家开通了“一卡通”服务的图书馆,不但可以借阅该馆的藏书,更可以借助网络,查到上海图书馆和所有加入“一卡通”的区县、街道(乡镇)图书馆的书目,而且马上知道自己想借阅的书在哪几家图书馆、是否已借出;如果要借,可以同样通过网络向上海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提出请求,再支付一些递送费用,两天内便能在离家最近的“一卡通”图书馆取到书。有特殊需求的搞研究工作的读者,则可向就近的“一卡通”图书馆提出申请,由该馆出面,通过馆际互借的形式免费借到书,过程只需一周。还书更容易,把书交到任何一家“一卡通”图书馆就行了。这正是业内人士呼吁了多年的图书“通借通还”。
“一卡通”织出了覆盖全市的“图书借阅网”:这张网的最北端是崇明县城桥镇图书馆,最南端是金山区图书馆,最东端是浦东新区书院镇图书馆,最西端是青浦区金泽镇图书馆。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一卡通”在全市布点已达161个;供“一卡通”借还的图书有567万册。可以享受这样的方便,市民迅速作出回应,眼下办证和续证量已经上升至30.7万张,成为目前全国乃至全球城市图书馆最大的单一集群系统。上海图书馆党委副书记王世伟透露,“书网”还在不断扩大,到今年年底,“一卡通”将实现全市238家各级图书馆基本全覆盖。
“捆绑”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让公众便捷地借阅所需图书,是我们这些做图书馆的人的梦想。”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说,以往的限制在于各家图书馆各自为政,每个馆服务的范围都很小。怎样把全市的图书馆资源捆绑成一个巨大的公共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大共享范围?2000年,以网络为技术支撑、以“一卡通”串联的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服务体系应运而生,它以上海图书馆为总馆,区县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技等专业图书馆等为成员馆,组成联合体。市民读者所要做的,就是带上身份证、交100元押金,办个“一卡通”借阅证。从2009年10月份开始,除了市、区县图书馆,18家街道图书馆也开设了现场办证点。
“捆绑”资源之后,市民读者借书还书省时省力,而且选书范围大大扩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实现了质的腾跃。统计显示,“一卡通”全年图书流通量直线上升,2005年是1194万册,2007年为1451万册,到2009年底超过了1750万册。而据了解,纽约公共图书馆目前的年图书流通量是1590万册,法国国家图书馆为1135万册。更可喜的是,不少远离图书馆多年的读者开始回归,一个在公司上班的白领说:“就好像读大学时去图书馆,走走就到,有一种很依赖的感觉。”据调查,目前“一卡通”持证读者中,40岁以下的约占71%;“新上海人”包括外来务工人员也纷纷办证,他们约占有效持证读者总数的34.6%。
特色馆藏
借阅方式的进步,对一些门庭冷清、资源闲置的区县和社区图书馆是个“强刺激”。为此不少图书馆主动根据自身条件开设特色文献藏书库,以独家和齐全争取读者。渐渐地,上海积累起了一批特色馆藏,如普陀区图书馆的法律读物、徐汇区图书馆的盲人读物、闸北区图书馆的国防读物、曲阳图书馆的影视读物、长宁区图书馆的计算机读物、闵行区图书馆的房产读物、宝山区图书馆的地域文化读物、奉贤区图书馆的民间艺术读物等等,不仅在本市,而且在全国也都有了一定知名度。此外,虹口分馆以文化名人和影视资料为强项,旅游资料在黄浦二分馆比较集中,找音乐资料可到上海音乐学院分馆……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