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作协会员、《台湾三部曲》作者阎延文又发表博文“炮轰”中国作协,称中国作协体制已经成为改革死角之一,中国作协只有回归文联甚至成为作家工会,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曾经的“香饽饽”,如今成了各路人士诟病的对象,这就是江河日下的作协的命运吗?不妨看看阎延文提出的问题:中国作协养的究竟是作家还是官员?中国作家为何热衷当官?
面对一个比一个尖锐的质问,不知道作协那些“官老爷”们作何感想?“作协已经成了某些人解决级别和待遇的地方”,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质疑?作协又该靠什么实现华丽转身呢?
作协是我国对作家身份进行认定和管理的最具权威性的机构,在很长的时期里,加入作协或者说被作协接纳,是每一个文学写作者的梦想。可如今的作协早已风光不再,甚至沦落到了要依靠一些名人来拉大旗作虎皮的地步。在公众的嘲讽声中,所谓的专业作家体制弊端也一览无遗。只有那些早已官僚化或者半官僚化的人士沉醉其中,不知归路。
更要命的是,当下的作协往往只有在被人抨击时进入公众的视线,这不知道是作协的宿命还是吊诡。韩寒、李锐、郑渊洁等都骂过作协,也都引发了舆论的关注,加上今天的作家阎延文,几乎是如出一辙。如此种种,你能认为这是作家们在炒作吗?反过来说,即使是在炒作,作家们又说错了吗?
笔者以为,作家们对作协的骂是要求变革的体现,是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作协的不满。应该看到,包括作家群体在内的大多数人士都希望作协进行变革,这已经成为主流的民意诉求。
与“作协被骂”同时出现的怪象还有,“作协几乎没有主动炒过作家的鱿鱼,只有作家炒作协“,“作家进去后一劳永逸,出来后满腹怨言”,这都是谁的问题?
韩寒曾说,如果他当作协主席,下一秒就把作协解散。在笔者看来,还不至于到这步田地,但是,如果作协不反躬自省、尽快改革,像阎延文一样出来“棒喝”的会越来越多。
(编辑:李明达)